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36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国2009~2012年报告的境外(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以及外籍,下同)麻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估境外麻疹病毒输入中国的风险,为消除麻疹提供参考。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2009—2012年通过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境外麻疹病例个案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国2009—2012年报告的境外麻疹229例,69.87%来自亚洲国家,其中缅甸(110例)、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16例)和台湾地区(10例)居前三位。66.81%的病例为〈10岁儿童,1—9岁病例中有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的仅占10.58%。报告境外麻疹病例的季节高峰与境内一致,每年5月前后为高峰,2012年报告病例数较往年明显上升。66.83%的病例发病前在发病所在县(区、市)居住〉21d。结论尽管〉60%境外麻疹病例在中国感染病毒,但中国局部地区仍存在输入麻疹病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实现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目标后,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的发生情况。方法分析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报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数据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对脊灰病毒阳性分离物的基因测序结果,各级CDC对VDPV及病例的调查和处置报告。结果2001~2013年,中国AFP病例监测系统从37名儿童粪便标本中分离到VDPV,来源于12个省,其中AFP病例22例,AFP病例接触者13人,健康儿童2人。其中2004年贵州省2例Ⅰ型(Type1)VDPV(VDPVI)病例形成循环(Circulating)(cVDPVⅠ),2011~2012年四川省Ⅱ型(Type2)疫苗高变异脊灰病毒(Vaccine—hypervariable Poliovirus,VHPVⅡ)病例/VDPVⅡ病例形成cVHPVⅡ/cVDPVⅡ。结论VDPV可在健康儿童粪便中检出,也能导致儿童麻痹。其发生有疫苗因素,也有受种者因素和疫苗使用因素。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接种率低,是造成发生cVDPV的原因。只有达到人群OPV的高免疫覆盖率,通过高质量的AFP病例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病例,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控制疫情,才能阻断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2004-2006年中国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简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2004-2006年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流行情况,为腮腺炎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全国2004-2006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6年全国腮腺炎病例数分别为227 724、293 181、273 242,年平均发病率在20/10万左右;春季为高发季节;80%以上的病例集中在4~15岁儿童.结论 应将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并加强腮腺炎的监测和传染源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中国流感疫苗(Influenza vaccine, InfV)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 AEFI)发生特征。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8-2019年和2019-2020年流感季InfV接种数据及AEFI报告数据,描述性分析AEFI分布特征和报告发生率。结果 两个流感季中国共报告12 383例InfV AEFI,总报告发生率为41.04/10万,其中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分别为37.41/10万、2.19/10万。一般反应中高热、局部红肿(直径>2.5cm)、局部硬结(直径>2.5cm)报告发生率分别为18.28/10万、5.95/10万、1.85/10万;异常反应中过敏性皮疹、热性惊厥、血管性水肿报告发生率分别为1.51/10万、0.16/10万、0.16/10万。结论 中国2018-2019年和2019-2020年流感季InfV不良反应报告水平在可接受范围内,应继续加强InfV AEFI监测,提高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5.
我国脑膜炎奈瑟菌孔蛋白PorA、PorB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蛋白质组学研究为基础,分析2003—2005年我国流脑暴发流行期间C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特征,建立以致病性相关蛋白多态性为目标的新分型方法。方法利用双向电泳和MALDI-TOF质谱鉴定分析2003—2005年流脑流行期内分离的66株C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及2株参考菌株的蛋白表达,重点分析与致病性相关的蛋白多态性特征。结果根据孔蛋白PorA、PorB在双向电泳中的多态性,建立了12个特征菌型。安徽菌株的PorA和PorB蛋白电泳谱型显示出了高度的一致性,而其他地区的菌株则显示出高度的多态性。结论PorA和PorB蛋白2-DE电泳谱型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菌株分型方法,可能在菌型变迁检测和流脑暴发预警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中国2004~2006年百日咳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百日咳近期的流行情况。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4~2006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百日咳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国2004~2006年百日咳发病率在0.5/10万左右;高发地区比较集中;春夏为高发季节;80%左右的病例集中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结论应进一步提高和保持高水平的百白破联合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并加强监测和传染源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了解山东、甘肃、湖南省2007年水痘发病率。方法山东、湖南、甘肃省各选择1个城区街道和1个乡进行入户水痘发病率调查,研究对象是所选择街道、乡的所有≤14儿童及2007年临床诊断水痘病例。结果共调查≤14岁儿童34578人,2007年临床诊断水痘1213例,≤14岁水痘调整发病率为1836.72/10万,估算全人口发病率为357.95/10万,2007年全国水痘病例约470.52万例。5~9岁的调整发病率最高(2978.01/10万)。结论目前水痘的发病率较高,各地区存在差异,有明显的年龄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FlaccidParalysis,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分析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告的AFP病例数据库。结果中国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7105例,其中AFP病例6205例,非AFP病例431例,接触者465例,其他疾病4例。6205例AFP病例中,21例脊髓灰质炎(脊灰)确诊病例,为巴基斯坦输入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6152例排除脊灰,30例为临床符合脊灰,2例为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病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2.49/10万。结论中国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保持较高的运转质量,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发生输入I型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Type 1 Wild Poliovirus,WPV1)并引起局部传播,共报告实验室确诊脊灰21例,分布在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巴州)和阿克苏地区。经世界卫生组织全球脊灰实验室网络协查,此次输入的病毒源自巴基斯坦。卫生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立即启动II级应急响应,建立了与国际组织、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加强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开展5轮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应急免疫活动,其接种4300万人次。通过迅速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阻断了输入WPV1的传播。新疆输入WPV1事件的发生,提示中国维持无脊灰存在着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需要大力加强常规免疫服务和AFP病例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发生输入脊髓灰质炎(脊灰)疫情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输入传播的风险,对不同风险级别的地区进行维持无脊灰的分类指导,以恢复并维持无脊灰状态。方法应用脊灰输入传播风险评估工具确定的3个一级评估指标、14个二级评估指标和各指标的分级判定标准,综合研判各省的风险。结果西藏、新疆、甘肃、青海、云南和重庆6个省有发生脊灰输入传播的高风险,海南、广西、山东、河北和陕西5个省为低风险,其余省为中风险。结论目前中国存在发生脊灰输入传播的高、中、低风险地区,应针对不同的风险地区进行分类指导,以恢复并维持中国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