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9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福州地区婴幼儿急性肠炎肠道致病菌研究的结果,总阳性率为34.44%,其中EPEC为53.68%,志贺氏菌属18.3%,空肠弯曲菌6.87%,沙门氏菌18.3%,并从168例的水样便或稀便中检出ETEC12.5%,其中ST株占63.6%。ETEC和EPEC的分离率与非腹泻组对比,二组之间差别均很显著(P均<0.01)。分离株对GM、KM、和SMZco的耐药率,EPEC明显高于志贺氏和沙门氏菌属。  相似文献   
2.
腹泻病是我省最常见的疾病,病因复杂,为了探索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我们于1984年5月~1985年4月,在龙海县各级医院就诊急性腹泻患者进行细菌培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闽东农村腹泻病原菌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索闽东农村腹泻病原的现状,了解感染性腹泻的菌群分布与变迁。方法:收集临床门诊急性腹泻患者909例的粪便标本,进行ETEC,EPEC,EIEC,志贺氏菌,沙门氏菌,非O1群弧菌,空肠弯曲菌,耶氏菌的常规分离鉴定,LT,ST应用平板免疫溶血实验和乳鼠灌胃实验检测。结果:检出致泻菌416株,检出阳性率45.76%,其中ETEC133株(14.63%)占病原谱之首,志贺氏菌118株(12.98%)次之,其他依次为EPEC,EIEC,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亲水性气单胞菌,非O1群弧菌,耶氏菌,发现混合感染患者52例。结论:闽东农村引起腹泻的病原菌谱广泛,菌群型分布复杂。  相似文献   
4.
活角是东山县陈城公社的一个自然村,位于该县的东南角,三面环海,有371户,1974人,以渔为主,农业为辅。解放后没有发生过伤寒流行,人群也未注射过伤寒菌苗。1977年7月底发现伤寒病人,8月初开始流行,8月下旬至9月中旬形成高峰,9月下旬基本控制。至10月2日共发生病人152例,健康带菌者12例。调查方法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伤寒流行后,8月底派医务人员协助开展防治和调查工作,对每一个可疑病人都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绝大多数病人采血作肥达氏反应和粪便培养。细菌培养:粪检采用肛拭法;苍蝇以15~20只为一组磨碎培养。各种标本用亚硒酸钠肉汤增菌,于37℃孵育16~18小时,用S.S平皿做分离培养。从S.S平皿上挑选可疑菌落接种克氏双糖斜面进行鉴定。细菌学鉴定:按常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5.
1986年元月,我们自1例腹泻患者粪便及胆道引(?)中首次分离到缓慢爱德华氏菌(优势菌),为更好地开展此菌的调查研究工作,我们筛选出一种适合分离该菌的鉴别培养基,即甘露醇中国蓝琼脂培养基。兹将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方法与结果一、甘露醇中国篮琼脂培养基的制备:在原中国蓝培养基基础上,以1%甘露醇代替乳糖,其它成份等按中国蓝培养基配制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6.
细菌L型的研究动态第一部分,已对细菌L型的研究意义,、L型的特性、培养和鉴定等作了综合报道。本文主要对细菌L型的致病性,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诊断和治疗等作了介绍。供有关人员参考。多年来对细菌L型的致病性认识存在着许多争论,迄今尚未解决。细菌L型是细菌的变异形态,它的最大特点是细菌的细胞壁完全或部分丧失。随之名的许多生物学特性也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如菌体及菌落形态、染色性质、生化反应、抗原变异、产毒能力、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等,特别是它需要高渗环境才能生存。在一般情况下人体组织内不利于细菌L型的存在,如人血清…  相似文献   
7.
产肠毒索大肠杆菌(ETEC)是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已引起全世界重视。我们自1974年首次发现ETEC后,经过10多年调查研究,基本摸清我省ETEC的流行概况,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在我省各级医疗单位就诊的腹泻患者和当地健康人群,采集粪便保存于Cary—Blair培基中,当日送实验室分离培养。粪便标本直接接种美兰琼脂平板,挑取疑为大肠杆菌者3~4株,经生化鉴定,证实为大肠杆菌后,  相似文献   
8.
我们利用1株带有Km抗性基因的产毒大肠杆菌E·colikl2W1485(Ent::Tn5)作为P1增殖菌制备P1(LT)裂解液,11株分属E、coli、E1EC、S.dysentery、S、sonnei、S.boydii、Proteus菌株作为受体菌,进行试管内转导试验。结果表明11株受体菌中有9株发生质粒完全和部分转导,分别呈表型K_m~+LT~+和K_m~+LT~-。选c600/P1(LT)转导子进行质粒电泳检测,发现K_m~+LT~+转导子出现同P1(LT)增殖菌E、colikl2相同的质粒带,而K_m~+LT~-未出现质粒带。我们再从11株受体菌中选用7株进行兔肠内转导实验,结果发现有3株受体菌所在肠段明显肿胀;而另4株虽不能引起肠段肿胀,但也可分离出转导子。同时,选用10株受体菌进行小白鼠灌胃质粒转导实验,其中4组可分离出转导子。 试管内转导子保留半年后,除1株K_m~+LT~+转导子失去质粒外,其它均保留其原表型。说明转导子稳定性良好。据上述结果提示Ent质粒和R质粒可通过转导在自然界传播。  相似文献   
9.
<正> 1991年5月,我们从福州某医院污水中分离出一株沙门氏菌,经生化试验,噬茵体裂解试验和血清学鉴定,为沙门氏菌Ⅲ.(44:Z_4,Z_(32):—),现将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菌株 系从福州某医院污水中分离,菌株编号91024。 二、噬菌体和诊断血清 肠杆菌科分属诊断噬菌体由江西省卫生防疫站提供;沙门氏菌属诊断血清由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用人源ETEC 7910、7922、7926、83067菌株作为供体菌,与受体菌K_(12)1485菌株,在乳鼠、小白鼠、兔肠段、地鼠和豚鼠体内进行肠毒素质粒和耐药质粒传递。结果证实在乳鼠、小白鼠和兔肠段内二种质粒可以共同传递给受体菌,受体菌获得质粒后,具有产肠毒素和耐药性表型。动物体内接合传递需要一定菌量和一定时间,根据动物大小而定,乳鼠用供、受体菌培养液各0.1ml,小白鼠各0.5~1.0ml较适宜,接合时间以24小时比2小时好。细菌质粒能在动物体内正常的条件下接合传递,将使非致病菌成为致病菌,致泻机制更复杂,使腹泻病的防治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