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9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0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18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274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320篇
预防医学   13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60篇
  1篇
中国医学   92篇
肿瘤学   2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5篇
  1960年   6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8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HIV阴性梅毒患者中脑脊液白蛋白商数及IgG指数的分布特征。方法:共收集205例梅毒患者脑脊液标本,其中124例非神经梅毒, 81例神经梅毒。使用SPSS 25.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两组患者白蛋白商数及IgG指数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效率。结果:神经梅毒组白蛋白商数及IgG指数分别为(6.98±3.80)和(1.51±1.16)高于非神经梅毒组(4.63±2.03)和(0.67±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在神经梅毒患者中,脑脊液TRUST阳性患者IgG指数均值为(2.14±1.31)较阴性患者(1.10±0.84)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白蛋白商数在神经梅毒诊断方面,敏感性为73.33%,特异性66.29%,阳性预测值27.16%,阴性预测值93.55%,诊断效率67.32%。IgG指数在神经梅毒诊断方面,敏感性为59.60%,特异性79.25%,阳性预测值72.84%,阴性预测值67.74%,诊断效率69.76%。结论:白蛋白商数及IgG指数可用于神经梅毒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2.
大型多院区综合医院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空间集中性、人口密集性和影响辐射性,在新发重大传染病暴发的情况下,大型多院区综合性医院必然成为新发重大传染病救治的前沿部门和关键环节,其救治策略直接对新发重大传染病的最后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以泰州市某三甲多院区综合医院救治新冠肺炎为例,总结出多院区综合医院"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和集中救治"的管理策略,供相关单位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宫颈毛玻璃细胞癌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本文报道1例宫颈毛玻璃细胞癌患者,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病理检查最终确诊为宫颈毛玻璃细胞癌ⅡB期,给予盆腔内外放射治疗及对症治疗后患者局部病灶控制良好。目前定期复查,未见其他脏器转移及局部复发。本文报道宫颈毛玻璃细胞癌1例治疗后病情稳定,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功能学与形态学检测特点,探讨功能学指标在阴道微生态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例典型复诊病例,比较分析复诊前后的阴道微生态评价结果。阴道微生态评价中形态学检测采用革兰染色油镜镜检,功能学检测采用AutowoMO全自动生殖道分泌物工作站,包含八项功能学指标。结果3例病例第一次就诊均出现功能学结果与形态学结果不一致的情况,但在复诊中证实了功能学结果的准确性和优势。病例1诊断结果为第1次BV感染,第2次念珠菌感染,第3次恢复正常;病例2诊断结果为第1次菌群失调,第2次滴虫感染,第3次恢复正常;病例3的2次检测结果分别是正常菌群、功能下降和正常菌群。结论在阴道微生态评价中功能学和形态学有着各自的优势,两者互补才能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眼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组联合眼针及体针治疗,对照组联合巴氯芬口服。2组均治疗10d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呃逆伴随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0%(P0.05)。治疗组治疗后睡眠、进食、焦虑症状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其中进食、焦虑症状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眼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呃逆患者有效,能减少患者呃逆发病时间及发作次数,改善睡眠、进食、焦虑伴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39)。2组均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的冠脉再通率(79.49%)和总有效率(84.6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41.03%,5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10.26%;对照组:12.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急救知识和院前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方法选取合肥师范学院2014-2015学年选修了《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的168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利用自制《意外伤害调查问卷》在《意外伤害与急救》课程授课前和授课后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授课前当面对意外伤害事件时,168名(100.00%)大学生会选择拨打120急救电话求助,其中35名(20.83%)大学生拨打完电话后,会离开现场;133名(79.17%)大学生在拨打完电话后,会在急救人员到现场之前安抚病人。授课前仅有27.38%的大学生在拨打120急救电话时,能提供现场伤员的病情,授课后比例(63.69%)明显提高,授课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授课后,大学生在拨打120急救电话时能告知意外伤害人数、有无意识丧失的伤员、有无大出血的伤员及有无骨折的伤员者比例明显高于授课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授课前知晓"运动挫伤后应制动冷敷、开水烫伤后应用流动清水冲患处20min、食物中毒应饮大量清水及催吐、心脏骤停应立即行心肺复苏、对骨折伤员处理应制动固定、对大出血伤口应先止血"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2.50%(21人)、22.62%(38人)、8.93%(15人)、7.74%(13人)、25.00%(42人)和80.36%(135人),授课后学生对这几项急救处理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授课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通过普通网络、专题讲座、普通课程及课程加在线植入4种形式获取急救知识的比例分别为61.31%(103人)、64.29%(108人)、61.31%(103人)及84.52%(142人)。通过课程加在线植入形式学习急救知识的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升者比例(73.94%,105/142)明显高于其他3种教学形式。结论开设大学生意外伤害与急救课程,可提高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率和院前急救技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内置输尿管导管持续引流在输尿管硬镜碎石术的疗效研究.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12月,120例输尿管上、中、下段结石患者,分为输尿管导管组及导丝组,每组60例,输尿管导管组术中采用内置输尿管导管代替斑马导丝、持续引流输尿管硬镜碎石术,比较两组患者碎石成功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SIRS)、肾周血肿发生率.结果 导管组手术时间8.0~36.0min,2例输尿管上段碎石失败,其余患者均碎石成功,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肾周血肿;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导丝组手术时间7.5~41.0 min,6例输尿管上段碎石失败,其余患者均碎石成功,6例患者出现肾周血肿;7例发生SIRS.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碎石失败、肾周血肿、SIR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置导管持续引流输尿管镜碎石术,明显提高输尿管镜碎石成功率、降低术后重症感染率、肾周血肿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了解监护人重视的首个儿童孤独症异常特征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对就诊时间的影响。方法 2012年9月至2014年4月使用自拟《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及相关因素》问卷,选取就诊于武汉、海口、柳州和长沙市儿童孤独症康复机构5岁以下孤独症患儿主要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软件录入数据,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5名孤独症患儿男童占85.54%(355人),女童占14.46%(60人),男女性别比为5.9:1;引起监护人重视的首个异常特征出现概率前3位的是语言发育不良、不理人或缺乏与他人交往和重复、怪异或固定动作,分别占20.72%、18.55%和14.94%;首个异常特征出现时间的M值为8~28个月,不同异常特征引起监护人重视的时间不同(χ2=46.64,P<0.000 1);监护人年龄、文化程度、与儿童接触时间及亲密程度、家庭类型、家庭关系等与监护人重视的首个儿童孤独症异常特征无统计学关联。孤独症患儿就诊时间的M值为10.5~33个月,且不同异常特征就诊时间存在差异(χ2=46.10,P<0.000 1);90.74%的监护人延迟患儿就诊,但不同异常特征就诊延迟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46,P=0.579 6)。结论 孤独症患儿监护人重视的首个异常特征主要集中在语言交往交流障碍、社交交往交流障碍和刻板兴趣及行为3个类别,监护人文化程度、与儿童亲密程度等对引起其重视的首个异常特征无影响,监护人重视的首个异常特征对孤独症患儿引起监护人重视和就诊的时间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