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4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33篇
基础医学   60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77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7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83篇
综合类   223篇
预防医学   71篇
药学   92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套管式长针属古代“九针”中“长针”的范畴,可祛深邪久痹,通过松解神经根,刺激相应区域的肌肉,以调节机体生理功能。套管式长针深层软组织松解术依据中医学经筋理论和以痛为腧理论,属于古代针刺中的“经刺”“报刺”“恢刺”及“合谷刺”等范畴。通过针刺疏散瘀滞之气血,以通治痛。套管式长针弥补普通毫针刺激量小及松解类针具风险较大的不足,兼具针刺调衡、提插松解的双重作用。套管式长针深层软组织松解术对深层肌纤维紧张所导致的各类难治性疼痛类疾病疗效明显,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感染对小鼠骨髓中造血干/祖细胞(HSPC)组成、细胞周期以及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小鼠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感染组小鼠经腹腔注射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6. 7×106CFU,对照组小鼠注射同等体积的PBS。在不同时间点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水平,24 h后检测小鼠骨髓中HSPC组成、细胞周期以及集落形成能力,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对照组与感染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24 h后,血清IFNγ水平达到高峰;与对照组相比,小鼠骨髓细胞中LSK、处于S期的LSK以及短期造血干细胞(ST-HSC)的比例显著升高(P 0. 001),长期造血干细胞(LT-HSC)以及处于S期的LT-HSC的比例明显升高(P 0. 01),骨髓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明显降低(P 0. 01)。结论: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后,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由静止进入增殖状态,细胞集落形成能力下降。这提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感染可引起造血干细胞耗竭。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中心成形联合边缘稳定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收集自2009-01—2013-08诊治的盘状半月板损伤68例(72膝),经MRI和关节镜下确诊后,随机分成2组。A组给予保留边缘6~8 mm成形联合半月板稳定术,进行体部、肌腱裂口周围垂直缝合固定,前、后角经胫骨骨道固定;B组行盘状半月板全切或次全切除术。观察2组术后3、6、12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术后12个月MRI半月板板台比。结果 A组34例获得随访,B组3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3(12~14)个月。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度恢复满意,关节交锁及弹响症状消失,无再撕裂或因症状复发需要二次手术者。2组术后3、6个月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26,P=0.077;t=0.442,P=0.661);术后12个月A组Lysholm评分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8,P=0.001)。A组术后12个月MRI半月板板台比为(9.2±2.6)%,B组为(5.0±2.7)%,A组残存半月板板台比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5,P=0.001);但比同侧正常的(12.3%)低。结论对于不稳定盘状软骨损伤,在半月板成形的基础上,给予周边缝合固定及前后角重建固定,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外侧半月板周缘并保持其稳定性,具有良好的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髓系特异性Abro1(Abraxas brother 1)基因敲除小鼠,并初步分析其对小鼠造血系统及LPS诱导败血症的影响。方法: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和Cre/LoxP重组系统构建Abro1^(flox/+)小鼠,将Abro1^(flox/+)雌雄小鼠自交,子代得到Abro1^(flox/flox)基因型小鼠。Abro1^(flox/flox)与Lyz2-Cre^(+)小鼠交配,子代得到Abro1^(flox/+)/Lyz2-Cre^(+)小鼠,再将其与Abro1^(flox/flox)交配,最终得到的Abro1^(flox/flox)/Lyz2-Cre^(+)小鼠为髓系特异性Abro1基因敲除小鼠,即MKO小鼠;Abro1^(flox/flox)/Lyz2-Cre^(−)小鼠作为野生型小鼠,即WT小鼠。提取WT和MKO小鼠尾基因组DNA,PCR扩增后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其基因型。提取WT和MKO小鼠免疫细胞蛋白,Western blot检测ABRO1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骨髓和外周血免疫细胞组成,检测MKO小鼠对造血系统的影响。LPS处理WT和MKO小鼠3 h,检测血清中相关生化指标变化以及炎症因子分泌情况。结果: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髓系特异性Abro1基因敲除小鼠构建成功。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WT和MKO小鼠骨髓和外周血中髓系细胞(CD11b^(+)、CD11b^(+)Ly6G^(+)、CD11b^(+)Ly6C^(+))和淋巴细胞组成(CD3^(+)、B220^(+))无差异。LPS诱导败血症实验中,MKO小鼠相关生化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WT小鼠,表明MKO小鼠可抵抗LPS诱导的败血症。结论:成功构建ABRO1 MKO敲除小鼠,发现MKO小鼠造血系统正常,但可抵抗LPS诱导的败血症,ABRO1 MKO小鼠的建立为揭示ABRO1在免疫细胞亚群中的差异性调控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本研究探讨颅脑损伤后血清黑色素细胞刺激素α-MSH含量变化,以及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的关系.方法 选取急性颅脑损伤患者48例,按GCS评分归为3组,重度组(3~8分)18例,中度组(9~12分)16例,及轻度组(13~ 15分)14例;并选取健康自愿者10例为对照组.于伤后24 h内、3d、5d、7d分别抽取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测定血清α-MSH和TNF-α的含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统计分析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及进一步多重比较;如需两数据之间单独比较采用LSD-t检验法;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各颅脑损伤组血清α-MSH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病情越重α-MSH含量越低,其最低值在第3天或第5天[重度组(9.65±4.21)pg/mL,中度组(10.69±4.30) pg/mL,轻度组(18.89 ±7.19) pg/mL vs.对照组(45.67±10.95) pg/mL].各损伤组血清TNF-α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增高(P<0.05),病情越重TNF-α含量越高,且三组均于第3天达最高[重度组(37.24±18.28) pg/mL,中度组(26.19±6.78) pg/mL,轻度组(18.60±7.83) pg/mL vs.对照组(10.74 ±1.71) pg/mL].患者血清α-MSH含量和TNF-α含量在四个时间点均呈负相关.结论 颅脑损伤后血清α-MSH含量降低,低点在3d或5d;血清TNF-α含量增高,峰值在3d;损伤程度越重,这些含量改变越明显;血清α-MSH和TNF-α含量基本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妊高征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高征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的诱因及防治。方法:对52例妊高征并发MOD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均存在2个或2个以上器官或系统的功能障碍,导致MODS的主要因素为重度妊高征并发产后出血及胎盘早剥。器官功能障碍以肾脏为最多,肺和凝血功能障碍也是常见的启动器官。结论:妊高征并发MODS处理的关键在于治疗原发病,控制诱因。降低产科MODS死亡率主要在于适时终止妊娠,严密的动态监测,早期的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人THAP11基因RNA干扰(RNAi)慢病毒载体,制备高滴度病毒颗粒,敲低K562细胞和脐带血CD34+细胞中THAP11表达。方法采用第三代慢病毒包装系统,将含有特异性干涉THAP11的DNA序列克隆入穿梭质粒pSicoR中,构建siTHAP11-pSicoR质粒。在脂质体介导下,siTHAP11-pSicoR与包装质粒pLP1,pLP2,pLP/VSVG共转染HEK293T细胞,获得高滴度慢病毒颗粒。感染K562细胞,检测内源THAP11敲低效果。感染人CD34+细胞,流式分选GFP阳性细胞,检测原代细胞中THAP11的敲低效果。结果成功构建针对THAP11两个位点的RNAi慢病毒载体siTHAP11-1和siTHAP11-2并获得慢病毒颗粒,病毒滴度检测可达1.8×108TU/ml。感染K562细胞后建立稳定株,THAP11的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均有下调。感染CD34+细胞效率达30%以上,siT-HAP11-1可下调THAP11mRNA约80%,siTHAP11-2约下调85%。结论成功构建THAP11的RNAi慢病毒载体,包装后的病毒颗粒可有效敲低细胞株及原代细胞中内源性THAP11的表达,为后续研究THAP11对CD34+细胞的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间融合器联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术后效果。方法 2007-01-2011-01采用椎间植骨联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患者32例。结果随访12~38月,平均16个月,根据Suk方法判定术后骨融合情况,骨融合率为100%。根据邹德威等临床功能评价标准评分:优19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90.62%。结论椎间融合器联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能维持脊柱稳定性,恢复椎间隙高度和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寒颤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脊柱手术术后出现4级全身寒颤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曲马多组(B组)及对照组(C组)。当寒颤持续5 min未自行缓解时,A、B、C组分别于5 min内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4μg/kg、曲马多1 mg/kg及等量生理盐水。记录3组患者给药前及给药后1 min、5 min、10 min的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寒颤程度及Ramsay镇静评分值;记录A、B两组患者寒颤治疗有效率、起效时间及给药60 min后的寒颤复发率;记录患者头晕、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在给药5 min及10 min后Ramsay镇静评分值比B组及C组明显增高(P<0.05)。A组患者在给药5 min后寒颤治疗有效率比B组明显高(P<0.01),但在给药10 min后两组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差异。A组起效时间比B组明显缩短(P<0.01),而B组寒颤复发率比A组明显增高(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B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静注0.4μg/kg右美托咪定可以快速而有效地治疗全麻术后寒颤,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