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不同给药途径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为两组,A组20例,给予尿激酶50万IU,通过患肢深静脉途径给药;B组20例,给予尿激酶50万IU,通过上肢静脉途径给药.结果 A组有效率为95%,B组有效率为55%,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患肢深静脉途径给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取得良好疗效,方法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9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TOAST分型、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西安市第四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青年脑梗死患者29例,回顾性分析其TOAST分型、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辅助检查结果、临床转归等。结果 (1)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9例(占31.0%),小动脉闭塞型(SAO)13例(占44.8%),心源性栓塞型(CE)2例(占6.9%),其他明确病因型(SDE)3例(占10.3%),不明原因型(SUE)2例(占6.9%)。(2)临床特征:吸烟13例(占44.8%);合并症:高脂血症20例(占69.0%),高血压18例(占62.1%),糖尿病10例(占34.5%),肥胖5例(占17.2%);临床表现:29例患者均表现为偏瘫和/或失语(轻者为言语不清),感觉障碍9例(占31.0%),痴呆3例(占10.3%),视野缺损3例(占10.3%),癫痫发作2例(占6.9%),视力减退1例(占3.4%),排尿、排便功能障碍1例(占3.4%),心功能不全1例(占3.4%);梗死部位:基底核区19例(占65.5%),枕叶4例(占13.8%),小脑3例(占10.3%),额叶2例(占6.9%),脑干2例(占6.9%),颞叶1例(占3.4%),顶叶1例(占3.4%)。(3)实验室检查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降低17例(占58.6%),同型半胱氨酸升高14例(占48.3%)。(4)辅助检查结果:颅脑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发现高信号梗死灶27例(占93.1%),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发现脑动脉硬化10例(占34.5%),颈部血管超声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12例(占41.4%),心电图异常14例(占48.3%),脑电图、脑地形图异常22例(占75.9%),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提示脑供血不足18例(占62.1%)。(5)临床转归:经治疗,基本痊愈6例,显著进步16例,进步5例,无变化2例,无一例恶化或死亡。结论 LAA、SAO是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主要TOAST分型,男性及伴有高脂血症、高血压、SOD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青年易发生脑梗死,常见梗死部位为基底核区,经治疗临床转归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幼儿园双胞胎儿童与单胎儿童20项行为能力有否差别。方法:以在园双胞胎儿童为索引对象,在同班选取性别相同、月龄(±3个月)、父母年龄及文化相近的儿童做匹配对象;自制20单项(组成5个分项)行为能力观察表和儿童家庭一般情况表,由园医指导执教老师和家长分别填写两个表格;全部合格后进行统计分析;20项总分满分100,合格分值≥60,每个单项合格分值≥3。结果:A组(双胞胎组)同为女孩4对,同为男孩2对,龙凤胎2对,共16名;B组(单胎组)16名,两组间有很好的可比性;全组32名,男12,女20;在总分,5个分项得分方面A、B两组间均没有有统计学意义的发现;全组总分得分均在合格分值以上;同时兼有咬手指甲和吸手指者男女各1名(单胎组);1名女童有攻击行为(单胎组);1名双胞胎男童有无故发脾气和喊叫。结论:取样设计限制了样本数量,但还是发现了一些有一定意义的现象,如果按目前的方法扩大样本,或许可以获得一些更有说服力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纳米活性炭示踪技术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3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纳米炭组20例和对照组23例,比较两组检获的淋巴结数、黑染淋巴结数及病理证实淋巴结癌转移情况。结果两组共检获淋巴结670枚,纳米炭组(20.40±7.61)枚/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39±5.32)枚/例,P<0.01。纳米炭组检获黑染淋巴结302枚中,癌转移淋巴结40枚;未黑染淋巴结106枚中,癌转移淋巴结6枚。对照组检获262枚淋巴结中,癌转移淋巴结26枚。黑染的淋巴结中癌转移率更高(P<0.05)。结论在直肠癌根治术中采用纳米活性炭示踪技术可提高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淋巴结检获数量和直肠癌病理分期的准确性,对直肠癌淋巴结清扫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BP)为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该菌所致的地方性人兽共患病称为类鼻疽病(Meliodosis,MD),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等地均有散发病例报道[1]。BP败血症常发生于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者,糖尿病患者是MD的易感人群,糖尿病合并BP败血症病情凶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观察盐酸纳洛酮对醉酒后颅脑损伤伤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醉酒后颅脑损伤伤者112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止血、抗感染、脱水等对症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止血、抗感染、脱水等对症治疗外,加用盐酸纳洛酮(苏诺)催醒治疗。入院时、治疗后3天、治疗后一周分别行GCS评分:出院时、出院后3月GOS评分。结果:经盐酸纳洛酮治疗组伤者清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出院时及出院后GOS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盐酸纳洛酮可缩短醉酒后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时间,降低伤残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出现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0-2010年国内医学期刊相关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多发生于中老年,而且女性多于男性,不良反应大多数在用药过程中的前30 min内出现,临床表现以过敏反应居多.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及药师应重视参麦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过程中的监测,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Surviv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结合10年预后随访结果,探讨Survivin的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和分析60例乳腺癌、20例乳腺纤维腺瘤和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所有乳腺癌病例均做10年预后随访,并结合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和临床随访资料分析.结果 (1)60例乳腺癌中Survivin表达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和正常乳腺组织(P<0.01);(2)乳腺癌中Survivin表达与临床分期、腋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均无关;(3)乳腺癌中Survivin与预后生存年限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Survivin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对乳腺癌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Survivin与乳腺癌的预后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2001年HIV/AIDS监测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贵州省对HIV/AIDS感染状况进行监测及流行病学分析,以便为政府及卫生部门防治艾滋病提供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确认实验(WB)对贵州省各高危人群分别进行HIV初筛和确认。结果:2001年共检测合省HIV/AIDS高危人群血清标本8469份,发现HIV感染者79人,占1993年以来感染者一半以上。在我省普通农村中HIV感染率达0.65%。感染者以吸毒者为主,年龄在20-40岁男性为主,地区分布以重吸毒、高静注率地区为主。结论:静脉吸毒传播已成为我省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我省高危人群中HIV感染的流行速度发生了变化,部分地区吸毒人群感染率超过5%,已进入艾滋病高流行期;对农村艾滋病感染问题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1994~2001年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邹克筑  雷世光  李豫  安露  杨宏远 《贵州医药》2002,26(11):994-996
目的;分析贵州省性病流行趋势和掌握性流行特点,为制订预防和控制性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994-2001年贵州省性病疫情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性病发病数和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率由1994年的12.49/10万上升至2001年的48.45/10万,淋病是历年所报告的各种性病中发病最高的,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NGU)1995年超过尖锐湿疣(CA)上升至第二位,梅毒发病数增长缓慢,但2001梅毒大幅上升,HIV/AIDS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染,性传播有增长趋势,男性发病普通高于女性,各病种发病年龄集中在20-30岁两个阶段,占性病总数的74.54%,结论:性病患病人数逐年上升且有加速上升趋势,必须尽快研制防治对策,控制性病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