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77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7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分泌物及皮肤组织中麻风菌及其PGL-1抗原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好地理解麻风菌鼻携带在麻风病传播、维持中的作用,以及运用鼻携带检测来评价麻风病防治效果,比较了PCR和Dot-ELISA/ECL平行检测32例活动性麻风患者、13例愈后者和143名麻风家内接触者鼻分泌物及皮肤组织中的麻风菌及其PGL-1抗原。结果显示,Dot-ELISA/ECL具有较好的敏感性、特异性,是一项适用于现场研究的简便、快速、经济的麻风流行病学工具。此外,用于免疫学试验,GVHP是一种吸附性好,适合于检测粘膜分泌物抗原的载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实时定量荧光PCR(Real-time PCR)法检测石蜡标本中麻风菌DNA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基因库(GenBank)发表的M. leprae的全基因组序列,以一段重复序列(repetitive ele ̄ment,RLEP)为扩增靶序列,合成引物和探针,构建质粒pGEMT-101作为标准品,用Real-time PCR对石蜡标本进行麻风菌DNA检测,并评价其敏感性。结果:对52例麻风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麻风菌进行了检测,不同型别麻风(LL:8;BL:10;BT:28;TT:6)的石蜡标本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00%(8/8)、80%(8/10)、78.57%(22/28)、50%(3/6)。结论: Real-time PCR方法可在石蜡标本中快速灵敏的检测到麻风菌DNA。  相似文献   
3.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引起皮肤和外周神经受累的慢性传染病,是引起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麻风病历史悠久,从欧洲中古时代就广为流行.20世纪40年代在无特效治疗的情况下,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挪威最后1例麻风病患者也于上世纪40年代去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多原生活在西太区、东南亚、非洲等殖民地的麻风患者移居英、荷、法、美等国,在异乡辗转多年才得到确诊,但是他们并未引起继发性新病例,更未在欧、美引起传染流行.1874年挪威韩森发现麻风杆菌,认为麻风病不是遗传,而是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但是麻风茵至今尚未能在体外培养,无特效疫苗,也无适用于现场的实验诊断方法.当今麻风病仍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4.
5.
解放以来我国对麻风的防治采纳了一套完整的综合措施:多种方式发现病人,传染型的住院、结核样型在家用氨苯砜治疗;制定了严格的临床治愈标准,多层次地培训人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病人数由解放初期的50万减至1981年底的20万;之后又采纳了全部患者院外联合化疗的防治方法,使病人数从1983年的9万(患病率0.87‰)进一步下降,至今只余5万名左右了。预计全国  相似文献   
6.
RT-PCR检测16S rRNA基因片段对麻风菌活性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麻风病患者皮损组织中麻风菌16S rRNA基因片段判断麻风菌活性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BI值和联合化疗(MDT)的疗期对27例麻风患者分组,以RT-PCR法检测皮损组织中麻风菌16S rRNA的特异性片段。结果:(1)无论BI高低,未经治疗的患者16S rRNA均为阳性。(2)MDT治疗、BI≥3~6者的11例患者中:有9例16SrRNA为阳性,MDT疗期小于和大于6个月的两组中均各有1例患者16S rRNA阴性。(3)MDT治疗、BI≤2的6例患者:有1例MDT小于6个月病人其16S rRNA阳性,其余5例患者16SrRNA均为阴性。结论:随MDT治疗的进行,麻风菌16S rRNA阳性患者比例减少;诊断时BI值越低的患者中,经治疗后皮损中麻风菌16S rRNA阴转的比例增大,提示麻风菌16S rRNA与患者皮损中麻风菌活性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自从我刊于1976年第二期发表江苏省泰县大冯公社七一大队党支部报导的“群防群治力量大,千年头癣一扫光”一文中提到灰黄丸用来治疗头癣后,我们收到不少读者来信要求介绍其制法,今由曹正仁、李桓英同志简介如下,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8.
查尔斯 C.谢泼德医生,美国联邦疾病控制中心麻风处负责人、国际知名麻风病专家,因心力衰竭于1985年2月18日在亚特兰大逝世,终年70岁。谢泼德医生在近20年前使麻风杆菌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麻风复杂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院完善辅查和对症抗感染治疗后,行左5跖骨头溃疡切除术(左5趾骨、跖骨切除)+皮瓣成形术。结果:该患者溃疡恢复好,术后足X线示骨髓炎控制,骨质无异常。结论:手术治疗麻风复杂性溃疡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温艳  刘健  邢燕  李桓英  翁小满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1):1328-1330
目的评价ML2346、ML1556、LID-2、LID-3、ML2331、ML0405、LID-17种麻风菌新抗原的血清学反应性。方法采用ELISA检测MB、PB患者、家内接触者、流行区人群和正常人血清对7种新麻风菌抗原的血清学反应。结果正常人和流行区人群对LID-2和LID-3的反应域值达0.4(O.D),但对其它抗原反应的域值较低,提示可能与其它分枝菌有交叉反应;麻风病人对ML-2346和ML-1556抗原的反应比其它5种抗原都低,个别MB患者对ML-233l和M-0405的反应性明显低于ND-0-BSA和LID-1,但PB病人对ML-2331和ML-0405融合的UD-1抗原的反应性较高。各类人群对ND-0-BSA与LID-1抗原反应较一致。扩大样本的检测提示,ND-0-BSA和UD-1对MB和PB患者诊断的敏感性一致。但接触者对LID-1敏感性却低于ND-0-BSA。结论UD-1与ND-0-BSA是目前有应用潜力的抗原,但需在血清学监测中证实对早期诊断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