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孕前BMI、妊娠期糖尿病(GDM)与儿童脂肪重积聚(AR)时相提前的关联。方法 基于已经建立的马鞍山优生优育队列,本研究共纳入2 896对母子对,收集孕妇孕前身高、体重、24~28周GDM情况,在婴儿42天、3月龄、6月龄、9月龄以及1岁后每6个月进行1次随访,连续追踪随访至6岁,获得其身长/高、体重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BMI、GDM与儿童AR时相提前的关联强度,并通过相乘、相加模型分析孕前BMI及GDM对于儿童AR时相提前的发生是否存在交互作用。结果 母亲孕前体重不足、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者分别占23.2%(672例)、66.4%(1 923例)、8.7%(251例)和1.7%(50例);GDM患病率为12.4%。儿童AR年龄为(4.38±1.08)岁,AR时相提前的儿童占3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孕前超重(OR=1.67,95%CI:1.27~2.19)、肥胖(OR=3.05,95%CI:1.66~5.56)以及孕期患有GDM(OR=1.40,95%CI:1.11~1.76)是AR时相提前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孕前体重不足(OR=0.60,95%CI:0.49~0.73)是AR时相提前发生的保护因素。与仅孕前超重/肥胖或孕期患有GDM相比,孕前超重/肥胖与孕期患有GDM并存,AR时相提前的发生风险更高,OR值(95%CI)分别为2.03(1.20~3.44)、3.43(1.06~11.12)。相乘模型和相加模型分析显示,孕前BMI和孕期患有GDM对儿童AR时相提前无交互作用。结论 母亲孕前较高的BMI和孕期患有GDM是儿童AR时相提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并存的风险更高,但无统计学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辣椒素受体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作为药物靶点研究的最新进展。方法辣椒素受体是一种新型离子通道,具有分布广泛、生物学作用复杂的特点,是药物研发领域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本文作者参阅国内外代表性文献,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后进行综述。结果对辣椒素受体的组织分布、生物学特点、生理病理相关功能和以其为靶点的药物研发及临床应用现状予以综述。结论辣椒素受体在药物研发领域是一个重要的靶点,但由于其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其激动剂和拮抗剂作为有效、安全的药物研发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二硫杂环并吡咯酮类化合物ZL-004对正常小鼠及环磷酰胺和5-氟尿嘧啶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模型小鼠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正常小鼠和白细胞减少模型小鼠经小分子化合物ZL-004灌胃,计数外周血白细胞、骨髓细胞及骨髓单个核细胞集落培养数.结果 小分子化合物ZL-004可升高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骨髓细胞数,显著增加骨...  相似文献   
4.
李春刚 《黑龙江医学》2006,30(6):451-452
目的观察微量小剂量芬太尼与氯胺酮联合于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并与较大剂量芬太尼PCIA进行比较。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45.8±11.2)岁、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4组:Ⅰ组为芬太尼2.0 mg,Ⅱ组为芬太尼1.5 mg+氯胺酮250 mg,Ⅲ组为芬太尼1.5mg+氯胺酮500 mg,Ⅳ组为芬太尼1.5 mg+氯胺酮750 mg;各组均加5 mg氟哌啶,然后加生理盐水至100mL。PCIA持续输注速度为24μL.kg-1.h-1。记录术后4、24、48及72 h的VSA评分、镇静评分、呼吸次数及SpO2变化情况。结果Ⅱ组VAS评分4个时点均明显高于Ⅰ组(P<0.05或P<0.01)。Ⅰ组出现睡眠的病人也较多。结论适量小剂量芬太尼与氯胺酮联合用于术后PICA,能明显改善病人嗜睡的状况,镇痛效果也较理想,从而减少了术后嗜睡和呼吸抑制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李春刚 《黑龙江医学》2006,30(5):396-396
异丙酚为速效短效静脉麻醉药,可反复间断或连续给药而无药物蓄积作用.咪唑安定具有良好的镇痛、抗焦虑和顺行性遗忘作用.我院将两者联合应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以碘为催化剂,四氢呋喃和酰氯25℃反应3~15min,生成δ-氯代丁酯。7例收率89%~96%。  相似文献   
7.
我院2000年5月以来,应用0.55布比卡因等比重液行腰麻手术,取得了满意的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807例,男634例,女173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77岁,平均28.91岁,其中60岁以上63例(占7.8%),ASA均为Ⅰ级~Ⅱ级。普外手术135例,泌外手术85例,骨科手术563例,妇产科手术24例。2麻醉方法:麻醉前30分钟常规肌注安定10mg,较大手术及60岁以上者给予阿托品0.5mg;小儿安定0.2mg/kg~0.4mg/kg。阿托品0.01mg/kg~0.05mg/kg。7号腰穿针侧卧位下L2~5椎间隙行腰穿,成功后以0.1ml/s~0.2ml/s的速度注入市售0.5%布比卡因液,不加用肾上腺素,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母亲孕期饮食模式与儿童早期BMI变化轨迹的关联。方法 研究对象为马鞍山母婴健康队列1 241对母子。使用食物频率问卷收集母亲孕期饮食数据,分别在儿童出生时、3、6、12、18和24月龄6个时间段随访,收集队列儿童身高和体重数据。使用主成分分析确定母亲孕期饮食模式类别,利用组基多轨迹模型拟合儿童早期BMI变化轨迹,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母亲孕期饮食模式与儿童早期BMI变化轨迹的关联。结果 母亲孕期饮食模式记为蛋白型、健康型、素食型、加工型和饮料型5种饮食模式,可解释总饮食变异的50.04%,其中蛋白型饮食模式能解释21.34%,为主要饮食模式。儿童早期BMI变化轨迹记为偏瘦型、一般型和偏胖型变化轨迹,分别占42.9%、45.6%和11.5%。控制潜在混杂因素后,发现健康型和饮料型饮食模式与儿童早期BMI变化轨迹有统计学关联(P<0.05)。偏瘦型与一般型变化轨迹相比,健康型饮食模式低水平组儿童在生命早期更倾向于偏瘦型变化轨迹(OR=1.286,95%CI:1.002~1.651)。偏胖型与一般型变化轨迹相比,饮料型饮食模式高水平组儿童在生命早期更倾向于偏胖型变化轨迹(OR=0.565,95%CI:0.342~0.935)。其他饮食模式与儿童早期BMI变化轨迹无统计学关联。结论 母亲孕期饮食模式会影响儿童早期BMI变化轨迹,其中低水平健康型饮食模式为偏瘦型变化轨迹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水平饮料型饮食模式为偏胖型变化轨迹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以Raney Ni为催化剂,酮于含痕量盐酸的异丙醇中回流16~91min,得相应的仲醇。催化剂可循环使用多次。8例收率60%~96%。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婴儿期BMI峰值与6岁儿童超重/肥胖的关联。方法 基于2013年建立的“马鞍山优生优育队列(Ma’anshan Birth Cohort,MABC)”,对队列儿童连续追踪随访至6岁、定期体格测量收集相关信息,绘制BMI生长曲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婴儿期BMI峰值与6岁儿童超重/肥胖之间的关联。结果 婴儿期BMI峰值时点时的BMI水平男童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56kg/m2 vs. 18.14kg/m2,t = 5.155,P<0.01),峰值年龄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7.10月龄 vs. 7.19月龄,t = Symbolm@@1.084,P>0.05)。婴儿期峰值时的BMI水平高是6岁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超重OR=1.58, 95%CI: 1.37~1.83;肥胖OR=1.38, 95%CI: 1.13~1.69)。峰值年龄与6岁儿童超重/肥胖之间无统计学关联。结论 峰值时的BMI水平越高,6岁儿童患超重和肥胖症的风险越高,对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预防可从生命早期提供干预措施,以减轻学龄前儿童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