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5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122篇
预防医学   9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1篇
  1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是由于患者吸入了环境中新生隐球菌或格特隐球菌后导致肺部感染而形成,是一种在临床上呈现亚急性或慢性感染的机会性疾病。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如传统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有血液系统肿瘤、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患者、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等。但是,近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部分没有免疫抑制的患者也可能罹患PC约有1/3的肺隐球菌病发生在非免疫缺陷的健康人群。而在临床诊疗中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均相对缺乏特异性,非常容易被误诊为肺癌、转移性肿瘤、肺结核等疾病。本文回顾性分析一例经肺泡灌洗液行宏基因组测序确诊PC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增强临床对PC的诊断和认知能力,并最终提高临床确诊率。  相似文献   
2.
由于高分辨率胸部CT和肺癌早期筛查的普及,同期多原发肺癌(或称同时性多原发肺癌,synchronous 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sMPLC)的检出率逐步提高。sMPLC与肺癌肺内转移的鉴别诊断成为尤其重要的临床问题。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刻画sMPLC的分子遗传学特征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既能阐释sMPLC的发生发展规律,也可作为临床病理诊断标准的补充和完善。本文对sMPLC诊断标准的更新进行总结,并以克隆性分析领域为例,综述sMPLC分子遗传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对陕西省3起寄宿制学校感染性腹泻暴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及分子溯源分析,为科学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陕西省3起寄宿制学校感染性腹泻事件开展现场调查,描述疫情三间分布,分析流行特征.采集病例肛拭子标本、剩余食物、环境及水源标本,进行病原分离鉴定.选择代表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全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单核苷酸多态(SNP)分析,预测毒力基因谱及耐药基因谱.结果 2017年8-9月报告的3起疫情共发病282例,以发热、腹泻为主,里急后重及粘液脓血便症状不明显,均为学生群体,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肛拭宋内志贺菌检出率为62.22% (56/90),肛拭ipaH基因检测阳性率为69.70% (46/66),环境样本阳性率为12.31% (8/65);PFGE,全基因组MLST,SNP分析表明,3起疫情代表菌株不同源.毒力基因预测共有12种毒力基因.耐药基因预测有氨基糖苷类、甲氧苄啶类、磺胺类、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的耐药基因.结论 陕西省3起寄宿制学校宋内志贺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暴发之间无直接关联,病原菌毒力基因谱与国内常见宋内志贺菌特征一致,存在多重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海马S-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GSNOR)水平与孕晚期炎症暴露引起的老年母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怀孕15 d的CD-1母鼠随机分为细菌脂多糖暴露组(LPS)和对照组(CON),连续4d经腹腔注射细菌脂多糖(LPS,50 μg/kg;LPS组)或等容积生理盐水(CON组).饲养母鼠至6月龄和18月龄时,Morris水迷宫(MWM)检测空间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检测海马GSNOR水平.结果 18-CON组比6-CON组,在水迷宫中平均游泳路程延长(P<0.01),靶象限游泳路程百分比和海马GSNOR水平均下降(P<0.01),18-LPS组与18-CON组比较也具有相同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GSNOR水平与平均游泳路程呈负相关,与靶象限游泳路程百分比呈正相关.结论 孕晚期炎症暴露加重小鼠海马GSNOR水平的年龄相关性改变,这可能与老年期空间学习记忆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进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SRD)病人肺动脉压力(PAP)情况,探讨ESRD病人肺动脉高压(PAH)的发生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28例ESRD病人,其中进行血液透析的66例病人作为观察组,无血液透析的62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对病人的PAP进行评估,比较2组病人一般资料、超声心动图结果。并将观察组分为无PAH和PAH组,比较2组实验室检查以及心脏超声指标,分析PAH发病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肌酐、尿素氮、白蛋白、血红蛋白、血钙、血磷、25(OH) D、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PA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观察组PAH发生率为33.3%,高于对照组的17.7%(P < 0.05)。PAH组与无PAH组血清iPTH、血液透析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和P < 0.01)。PAH组与无PAH组的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iPTH与PAH的发生有关(P < 0.05)。结论ESRD病人PAH常见,长期血液透析病人发生率更高,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的改变与PAH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针刀联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治疗效果及对直腿抬高试验角度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LDH患者3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79例)和观察组(179例),对照组给予针灸联合超短波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刀联合超短波治疗,并评价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3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均显著升高,VAS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治疗后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的IL-6、TNF-α、TXB2、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检测的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直腿抬高试验角度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治疗后直腿抬高试验角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联合超短波治疗LDH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微创、安全、无副作用的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4例胃癌患者术前术后和18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流式细胞术检测CD3+ CD4+ T、CD3+ CD8+ T 细胞表面PD-1 和PD-L1 以及CD14+单核细胞表面PD-L1 的表达。结果:与健康志愿者相比,胃癌患者外周血CD4+ T 和CD8+ T 细胞表面PD-L1 表达无显著差异[(11.1±6.4)% vs (9.8±5.6)%,P =0.453 2;(13.9±12.0)% vs (12.0±7.1)%,P =0.558 9],而CD14+ 单核细胞表面PD-L1 表达水平显著增加[(29.2±16.7)% vs (17.5±9.7)%,P=0.007 3]。但胃癌患者术后CD4+ T 细胞和CD8+ T 细胞表面PD-L1 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术前水平[(15.8±8.2)% vs (11.1±6.4)%,P= 0.001 5;(22.5±13.3)% vs (13.9±12.0)%,P =0.000 2],而术后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PD-L1 表达水平并无显著变化[(33.8±17.3)% vs (29.2±16.7)%,P=0.082 8]。同时,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D4+T 和CD8+T 细胞表面PD-1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25.6±9.9)% vs (26.9±8.9)%,P=0.505 5;(26.5±14.6)% vs (29.9±10.4)%,P=0.118 7]。结论:PD-L1 可作为监测原发性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和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颅底脊索瘤的手术策略、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21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的颅底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373例患者(共行500例次手术)。其中2004—2019年为早期手术组,采用以肿瘤为中心的手术策略;2020—2021年为近期手术组,依据肿瘤的起源部位及其沿着颅底骨缝、神经和大血管孔道延伸生长的特点进行顺序探查和切除(探查顺序形似"龟背")。比较两种手术策略切除肿瘤程度的差异。随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临床特征患者间PFS和OS的差异。结果500例次手术中,413例次为早期手术组,肿瘤的全切除率、次全切除率、部分切除率分别为35.1%(145例次)、36.6%(151例次)、28.3%(117例次);87例次为近期手术组,肿瘤的全切除率、次全切除率、部分切除率分别为52.9%(46例次)、37.9%(33例次)、9.2%(8例次),两组肿瘤的切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00例次手术,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4.6%(23例次)。373例患者中,术后1例(0.3%)死亡,1例(0.3%)发生大面积脑梗死;共325例(87.1%)患者获得完整的随访资料,中位随访时间为31个月(3~193个月)。182例(56.0%)复发,估计总体患者的中位PFS为24个月(95%CI:17.5~30.5);85例(26.2%)死亡,估计总体患者的中位OS为106个月。生存分析显示,与原发性肿瘤、肿瘤体积小、肿瘤全切除、病理学类型为经典型或软骨型肿瘤及术后放疗的患者比较,复发性肿瘤、肿瘤体积大、肿瘤非全切除、病理学类型为去分化或差分化或肉瘤样型肿瘤及术后未行放疗患者的PFS和OS均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依据颅底脊索瘤生长侵袭特点,采用"龟背"形顺序探查、切除肿瘤的手术策略有利于提高肿瘤的切除程度。肿瘤是否原发、体积大小、切除程度、病理学类型、术后是否放疗可能与颅底脊索瘤患者术后的PFS和OS有关。  相似文献   
9.
曹磊  胡燕杰  张雨欣  戴鸣 《安徽医学》2020,41(11):1258-1260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病程及病情的判定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的30例GBS患者临床资料,依据病程不同将患者分为病程≤7天组和病程>7天组,同时依据患者Hughes评分将患者分为Hughes评分≤2分组和≥3分组。比较不同病程组及不同Hughes评分组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F波等神经电生理参数的差异。结果 病程>7天组患者MCV及SCV异常率较病程≤7天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波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ughes评分≥3分组MCV、SCV及F波异常率均高于Hughes评分≤2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查对GBS患者病程和病情评估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PFNA-Ⅱ及InterTan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Ⅱ(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Ⅱ,PFNA-Ⅱ)及InterTan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6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55例患者中31例使用PFNA-Ⅱ固定,24例使用InterTan系统固定,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失效例数、术后3个月大腿疼痛(VAS法)程度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全部病例随访时间6~23个月,平均16.1个月。PFNA-Ⅱ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较InterTan组少(P<0.05),两组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失效率、术后3个月大腿疼痛程度和术后髋关节功能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FNA-Ⅱ和InterTan系统设计合理,但又各有优势。PFNA-Ⅱ操作简单,组织损伤更小,InterTan理论上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