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8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BS 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全面、准确诊断 IBS 是提高疗效的前提。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罗马Ⅲ诊断标准属于症状诊断标准[1],我国 IBS 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特点,排除器质性疾病依然是诊断 IBS 的前提。IBS 患者常存在症状重叠,合并精神心理障碍,生命质量普遍下降,故提倡从多维度考量 IBS 病情的严重程度,以更好地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2.
引起慢性便秘的病因复杂,详细了解患者的便秘症状和相关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肛门直肠指诊)、有针对性地对便秘的病因和功能性便秘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优化慢性便秘诊治的可行举措。  相似文献   
3.
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对小肠淋巴管扩张症(IL)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0年收治12例IL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和病理资料。结果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40.2岁。患者以腹泻、浮肿、浆膜腔积液为主要表现。其实验室检查以淋巴细胞减少,白、球蛋白减少为主要表现。内镜主要表现为小肠黏膜弥漫性分布小白点、小息肉样改变,其它如消化道造影、淋巴管造影均有一定阳性表现。所有患者的内镜下小肠黏膜活检病理均提示不同部位的小肠淋巴管扩张。治疗上以对症支持、低脂、中链脂肪酸饮食为主。部分继发性IL通过根治原发病,或针对病变部位进行局部手术切除病变肠段,或淋巴管、静脉吻合术等使病情得到缓解。结论对于浮肿、腹泻、腹腔积液的患者,同时有明显的低蛋白血症、低淋巴细胞血症,应高度怀疑IL,若活检证实淋巴管扩张,则可诊断淋巴管扩张。治疗可给予对症支持、低脂、MCT饮食,有部分患者可尝试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FD的精神心理发病机制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常表现为餐后上腹饱胀、早饱感、上腹疼痛和烧灼感等,但是又缺乏能解释上述症状的任何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精神心理因素在FD发病中的作用及精神心理干预的疗效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评价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模型大鼠胃排空率和胃肌间神经丛神经元的变化探讨肠神经系统在功能性胃肠病重叠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冰水灌胃法制作IBS-C模型大鼠(n=7),设对照组;采用酚红排空定量法测定胃排空率;取远端胃组织制作石蜡切片标本,采用抗神经核抗体(anti-Hu)标记神经元总数,Hu/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Hu/一氧化氮合酶(NOS)抗体行免疫组织荧光双染色,观察、计算特异性阳性神经元占神经元总数百分比。结果冰水灌胃组大鼠胃排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BS-C模型大鼠ChAT阳性神经元显著高于对照组(79.0%±2.4%vs 68.3%±1.0%,P<0.05),NOS阳性神经元显著低于对照组(18.9%±5.0%vs 33.1%±4.5%,P<0.01)。结论冰水灌胃法制作的IBS-C模型大鼠胃排空及胃肌间神经丛神经元均存在改变,表明肠神经系统的变化可能是功能性胃肠病重叠综合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腺瘤中消化系统异常的发生率及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结合文献,对北京协和医院1985年1月至2002年6月138例胸腺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8例胸腺瘤患者中消化系统症状总发生率12.3%(17/138),其中以慢性腹泻最多(7.2%,10/138),大多数腹泻原因不明确。胸腺瘤患者具有突出的自身免疫倾向,可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10例慢性腹泻患者中7例检测出自身抗体。胸腺瘤切除后有6例慢性腹泻症状基本缓解。结论胸腺瘤伴随消化系统异常比较常见,其中原因不明的慢性腹泻最多。胸腺瘤患者具有突出的自身免疫倾向,推测自身免疫性肠病可能是此类慢性腹泻的主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特点及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在R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RE患者(n=20)和健康对照者(n=18)均接受心率变异(HRV)频域分析联合进餐刺激法检测自主神经功能.RE患者同时进行内镜下RE洛杉矶分级、反流症状积分、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生活质量量表(GERD-HRQL)、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测.其中12例RE患者予以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2~4个月[平均(3.7±0.8)个月]后复查自主神经功能.结果 餐前RE组交感活性高于健康对照组,副交感活性低于健康对照组(P值分别=0.022和0.034).餐后RE组及健康对照组自主神经功能变化趋势相同.RE患者餐后交感活性与反流症状积分呈负相关,副交感活性与反流症状积分正相关,进餐对交感-副交感平衡的影响与反流症状积分负相关(r=-0.48,P=0.022),进餐对副交感神经的影响与反流症状积分及GERD-HRQL评分均呈正相关.PPI治疗后RE患者反流症状积分、GERD-HRQL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PI治疗前、后自主神经功能无改善.结论 RE患者存在胃肠道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表现为空腹交感活性增高,副交感活性降低.RE患者胃肠道自主神经功能与反流症状积分相关.胃肠道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可能是RE的发病原因之一.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tures of autonomic nerve function in reflux esophagitis (RE) patients, and the role of abnormal function in the pathogenesis of RE. Methods Twenty RE patients (RE group) and 18 healthy controls (HS group) all underwent 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 with meal stimulation to test the function of autonomic nerve. At same time, the endoscopic Los Angeles (LA) Classification, RE symptom score,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GERD-HRQL),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were evaluated in the RE patients. Of those, 12 RE patients were re-examined the function of autonomic never after 2 to 4 months [mean (3.7±0.8) months] of proton pump inhibitors (PPI) treatment. Results In fasting state, the sympathetic activity was higher in RE group than in HS group, while the parasympathetic activity was lower in HS group (P=0.022 and 0.034). Postprandial, the trend of autonomic functional change was the same in RE group and HS group. Postprandial, the sympathetic activity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ymptom score in RE patients; however, the parasympathetic activity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RE symptom score. The influence of meal on the balance of sympathetic and parasympathetic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RE symptom score (r=-0.48, P=0.022). The influence of meal on the parasympathetic nerv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RE symptom score and GERD-HRQL score. After PPI treatments, RE symptom score, GERD-HRQL score, SAS score and SDS score were all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RE patien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utonomic nerve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PPI treatment. Conclusions There is abnormal autonomic nerve function in RE patients, characterized by higher sympathetic activity and lower parasympathetic activity in fasting state. The autonomic nerve function is correlated with RE symptom score. The abnormal autonomic nerve function may be one of the causes of RE.  相似文献   
8.
生物反馈治疗以其高疗效、无副作用的特点,成为慢性便秘、特别是功能性排便障碍的一线治疗方案之一。许多因素可能影响对生物反馈治疗效果的判断。本文将就此进行综述,总结客观评价生物反馈疗效时需要注意的方面,为将生物反馈治疗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黏膜肥大细胞与神经纤维的关联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目的 探讨肠黏膜肥大细胞与神经纤维之间的关联及其与肠易激综合征 (IBS)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电镜和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技术 ,对 5 6例符合罗马Ⅱ标准的腹泻型IBS患者和 12例非IBS对照组患者末端回肠和直肠 乙状结肠交界部位肠黏膜内的肥大细胞与神经纤维的关联进行了检测。结果 IBS患者和对照组肠黏膜内多数肥大细胞与神经纤维紧邻。患者末端回肠、直肠 乙状结肠交界处黏膜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P物质、5 羟色胺 (5 HT)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肥大细胞周围NSE、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5 HT的表达也明显增强。IBS患者末端回肠黏膜内肥大细胞的数目 (10 .98± 2 .96 )与对照组 (6 .0 5± 0 .5 1)相比明显增多 (P <0 .0 1)。IBS患者与对照组相比 ,末端回肠内NSE(6 .73± 1.0 2比 4 .2 5± 0 .5 0 )、P物质 (6 .84± 0 .85比 4 .2 8± 0 .4 0 )、CGRP(6 .73± 0 .82比 4 .33± 0 .5 4 )、5 HT(6 .72± 0 .81比 4 .0 0± 0 .6 3)阳性神经纤维紧邻的肥大细胞数目亦明显增多 (P <0 .0 1)。结论 IBS患者肠黏膜内肥大细胞数量的增多及其周围神经肽表达的增强表明 :免疫系统与肠神经丛之间通路的活化可能与IBS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症状与精神心理因素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功能性消化不良(FD)重叠症状与精神心理因素间的关系,以加深对症状重叠现象的认识和指导诊治.方法 将103例符合罗马Ⅲ标准的FD患者分为有重叠症状和无重叠症状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情绪状态(自评量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焦虑和抑郁状态(Zung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和生活质量(SF-36问卷中文版)方面的差异.结果 ① 103例FD患者中·39例(37.9%)无重叠症状,64例(62.1%)有重叠症状.②有重叠症状组的情绪状态中表现为"欠佳"和"很差"者分别为39.1%和20.2%,比无重叠症状组高(15.4%和12.8%,P=0.018).③有重叠症状组的睡眠状况表现为"欠佳"和"很差"者分别为45.3%和11.0%,比无重叠症状组高(19.1%和7.7%,P=0.018).④有重叠症状组合并焦虑和抑郁状态的比例为49%和68%,比无重叠症状组高(19%和44%,P值分别=0.004和0.022).⑤有重叠症状组心理复合分为32.8,精神健康为47.9,活力为47.1,比无重叠症状组低(37.0、57.8和57.0,P值分别=0.045、0.015和0.026).结论 异常精神心理因素与FD患者症状重叠现象间存在联系,提示异常精神心理因素可能是重叠症状产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