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8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寄生虫感染和寄生虫抗原诱导的抗肿瘤效应以及几种常见寄生虫诱导的抗肿瘤相关 免疫机制。 宿主感染某些寄生虫后,免疫系统功能得到增强,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和肿瘤血管的生成,且 这一理论机制已在多种动物模型中得到证实。 但寄生虫感染在临床上抗肿瘤效果如何,以及寄生虫相关抗原应用 于人体后是否存在潜在风险,这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寄生虫病,在我国流行历史久远,分布范围广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当前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要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消除目标,仍面临诸多困难。本文回顾了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的重要进展,分析了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了如期实现消除目标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芜湖市特殊人群弓形虫感染现状,探讨主要易感因素,为制订弓形虫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芜湖市孕妇、家庭养猫/犬者、畜产品加工人员、肿瘤病人、HIV/AIDS患者等5类人群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弓形虫特异抗体IgM 和IgG,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共调查3 378人,弓形虫阳性率为11.07%,其中IgM 阳性率为0.83%,IgG 阳性率为10.24%。60岁及以上年龄组感染率最高(14.13%),各年龄组感染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17.327,P <0.05)。文化程度较高人群弓形虫感染率较低,不同文化程度人群间弓形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78,P <0.05)。孕妇、家庭养猫/犬者、畜产品加工人员、肿瘤病人、HIV/AIDS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9.65%、12.03%、12.75%、15.68%、7.06%,各人群间感染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625,P <0.05)。易感因素调查发现,弓形虫感染与经常吃火锅、烧烤、生熟砧板不分及不了解弓形虫防治知识等因素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 芜湖市特殊人群弓形虫感染率较高,需有针对性地加强弓形虫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型血吸虫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1999-2004年安徽省的37例脑型血吸虫病患者,分别与健康者、慢性血吸虫病及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对照,对脑型血吸虫病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脑型血吸虫病病例组与健康组的劳动强度、病前体质、病前经济、病前营养等4个因素;与急性血吸虫病组的癫痫史、过敏史、感染度等7个因素;与慢性血吸虫病组的感染度、感染次数、治疗次数等10个因素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多因素分析至少有两组相同的因素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分别为感染次数、感染度、癫痫史、过敏史和家庭挫折等5个因素。 结论 血吸虫感染程度、治疗状况是脑型血吸虫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患者的体质和社会心理因素对该病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安徽省钩虫感染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分层整群抽取18个城镇和48个农村地区作为调查现场,每个现场抽调最少250人,采集全部调查对象的粪便样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检查钩虫感染情况,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培养后鉴别钩蚴种类.结果 显示,在17017名调查对象中,钩虫感染率为1.60% (272/17017).城镇地区感染率为0.28% (13/4717),农村地区感染率为2.11% (259/12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发现,地形、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是影响钩虫感染率的重要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城镇地区,无可疑因素纳入最终模型;农村地区,地形、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被纳入最终模型,是影响钩虫感染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表明,安徽省钩虫感染率存着显著的城乡差异,主要以农村感染为主,需要针对农村地区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氯硝柳胺在现场长期使用后,钉螺对其产生抗药的可能性。方法捕捉安徽省铜陵县胥坝乡长期使用氯硝柳胺进行灭螺地区的钉螺作为实验螺,以该乡未使用过氯硝柳胺灭螺地区的钉螺作为对照螺。将氯硝柳胺用脱氯自来水配成有效浓度为2.0000、1.0000、0.5000、0.2500、0.1250、0.0625和0.0313mg/L的药液,在(24±1)℃下对实验和对照钉螺进行室内浸杀试验,观察钉螺死亡情况,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等指标。结果浸杀24、72和120h后,实验组钉螺LC50分别为0.337、0.175和0.136mg/L,对照组钉螺的LC50分别为0.165、0.090和0.061mg/L;氯硝柳胺浓度为0.0625~0.0250mg/L时,实验组钉螺的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氯硝柳胺在现场长期使用后,钉螺可能对其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安徽省山丘地区和湖沼地区日本血吸虫致病性及成虫基因表达谱差异,为制定不同流行区血吸虫病精准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1年分别采用来源于安徽省山丘地区石台县和湖沼地区宿松县的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C57BL/6小鼠,44 d后处死并解剖小鼠,比较两组小鼠虫荷数、肝脏沉积虫卵数和肝脏虫卵肉芽肿面积等指标,观察山丘地区和湖沼地区日本血吸虫虫株对小鼠致病性差异。对两组小鼠体内分离的雌性和雄性日本血吸虫成虫进行转录组测序,比较山丘地区和湖沼地区日本血吸虫虫株基因表达谱差异,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 安徽省山丘地区和湖沼地区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44 d后,小鼠体内总虫荷数分别为(14.50±3.96)条/鼠和(16.10±3.78)条/鼠(t=0.877,P=0.392)、雌雄合抱对数分别为(4.50±0.67)对/鼠和(5.10±1.45)对/鼠(t=1.129,P=0.280)、未合抱雄虫数分别为(5.50±4.01)条/鼠和(5.60±1.69)条/鼠(t=0.069,P=0.946)、每克肝脏沉积虫卵数分别为(...  相似文献   
8.
钉螺在巢湖生存繁殖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钉螺在巢湖生存繁殖的可能性。方法在巢湖湖区马尾河口划定一区域,模拟巢湖环境为试验区;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无为县姚沟镇划定一区域,模拟血吸虫病流行区环境为对照区,开展现场模拟环境钉螺生存繁殖试验。同时收集巢湖流域生态环境资料。结果巢湖流域气象条件适合钉螺生存繁殖;2007年6-12月,试验区和对照区钉螺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007年7-12月,在试验区和对照区均捡获子代钉螺;研究期间试验区和对照区土壤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0.00,P=0.073)。结论钉螺能够在模拟巢湖环境中生存繁殖。今后应加强对巢湖潜在钉螺孳生环境的监测,以防钉螺向湖区扩散。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安徽省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林业血防工程现况.为进一步优化林业血防工程建设提供建议。方法设计统一调查表.对全省有螺的江洲湖滩环境林业血防工程的分布、工程模式、管理状况等相关内容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全省1044处有螺滩地中457处(43.8%)实施了林业血防工程,汀滩、洲滩、湖滩环境造林覆盖率分别为76.0%、77.1%、11.5%..造林树种以意杨为主.占造林面积的94.9%。造林模式以纯林业为主,占造林滩块环境数的57.8%,造林前仅26.5%的滩块进行了规范的土地改造,而日前仅10.3%的环境符合林业血防工程规范要求,全垦间种环境的植被盖度明显小于不垦不种方式。结论安徽省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林业血防工程已得到较为广泛的推广.但工程建设及管理不够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其抑螺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实验室和现场试验评价HL杀灭湖北钉螺的效果。方法实验室采用泥缸喷洒法、烧杯浸杀法和三角沉淀杯上爬法,观察不同浓度HL对湖北钉螺的杀灭和抑制上爬作用。选择在安徽省芜湖县草滩进行现场喷洒试验,HL剂量分别为40、80、120g/m2,以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2g/m2)为药物对照,另设清水为空白对照组,施药后3、7和15d检查钉螺存活情况。结果泥缸喷洒24、48和72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69、117、65g/m2。烧杯浸杀24、48和72h的LC50分别为115.4、10.6和9.9mg/L;24h抑制钉螺上爬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55.8mg/L。现场使用80g/m2HL喷洒15d钉螺死亡率为84%,40g/m3HL浸杀3d钉螺死亡率为80%。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2g/m2喷洒15d钉螺死亡率为91%,2g/m3浸杀3d钉螺死亡率为100%。结论HL室内及现场对钉螺均有较好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