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1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3篇
综合类   140篇
预防医学   130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在国际上首次判明自然界根本不存在SARS CoV贮存宿主,其由Bt-SLCoV经"非自然(基因改造)"产生。此意味着人类已进入经"新型人工病毒"致全球性流行的时代。我们按透过现象看本质之思维,从SARS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明显反常这一事实,进一步阐明其非自然之起源:①流行早、中期广东省病例均在广州的西面和南面,而东面和北面无1例;②2003-12~2004-01,广州爆发4例,症状轻,无续发,均因SARS CoV在人群中逆向进化所致,随后在2004-03~04实验室爆发9例,亡1例,且极具超级传播性,与2002~2003年流行一致,未经逆向进化;③作为特定传染源——受染果子狸仅在深圳和广州2个动物市场,可为非自然引入所乘。故人类正面临空前威胁,应群起应对。  相似文献   
2.
烟台海难援救军人PTSD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目的:了解影响海难援救军人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作用。方法:采用PTSD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事件理表(LES),艾森克问卷(EPQ)和自行编制的涉及应激事件强度和人口学等因素的调查表,在海难事件后1个月对参与善后援救军人进行调查,并分析统计其影响PTSD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PTSD的得分高低与能否获取经济帮助,对上级领导工作方法和善后处理的满意程度,善后处理中打捞和目睹的尸体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生活事件评分,善后处理中抢救幸存者的数量和EPQ的N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TSD得分与SCL-90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均分,身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附加因子量表分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阴性症状项目数呈负相关。结论:该海难事件是一强烈的应激事件,PTSD发生率高,LES量表分和EPQ的N量表得分与PTSD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望通过改善上级领导工作方法和善后处理方法,积极争取支持,以降低其发生或减轻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研究常用设计方案实施方法 第3讲 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性流行病学主要包括2类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cohort study).在疾病病因研究中,常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建立或初步验证假设,后进行队列研究进一步验证假设[1].由于队列研究论证强度高,所获结果可靠性强,故较病例对照研究更能揭示两事件间客观存在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了解西安地区急性GBV-C/HGV感染者的分子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 方法:连续收集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例458例,诊断符合上海会议标准。经EHSA检测的67例非甲-戊型肝炎患者经套式PCR方法检测HGVRNA,采用统一《急性病毒性肝炎调查表》,由专人负责进行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所有数据用EPI软件处理。 结果:经ELISA检测的67例非甲-戊型肝炎患者经套式PCR方法检测有17例呈HGVRNA阳性,50为诊断不明患者。通过对17例HGVRNA阳性患者的流行病学分布所进行的分析表明HGV极易感染抵抗力较弱的儿童和老年人,26岁以下占88.23%,与同一人群同年龄乙肝、丙肝和丁肝患者相比,明显增多,经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当HGV与HCV或HBV同时感染时,致病力增强,可以使各年龄段人群感染。同时我们可以看到HGVRNA阳性患者于冬春季有一明显的发病高峰,尤以冬季为明显。 结论:GBV-C/HGV并不是临床急性肝炎的主要致病因子。HGVRNA阳性患者在暴露因素、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等方面具有与其他各型肝炎相同或相似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遥感技术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多疾病病原体或其媒介的存在、孳生及消长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环境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已成为疾病流行病学病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由于疾病及其媒介空间分布复杂、范围大 ,相关环境因素资料的获得困难 ,从而限制了这一研究的深入开展。遥感 (RemoteSensing ,RS)技术由于能快速、准确、客观地监测地表环境因素的变化 ,且具有覆盖面广、信息丰富、可重复观察、不受地理环境条件的约束等 ,因此将其应用于流行病学研究 ,能帮助我们监测研究地区的环境因素变化 ,促进疾病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研究。另一方面疾…  相似文献   
6.
近几十年来,世界上兴起了新技术革命。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流行病学的内涵与研究对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适应这种形势,我们遵照邓小平主席的“三个面向”,依据军队战略思想转移与医学模式的转变,进行了流行病学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改革的原则以培养人才,更新知识为基础;以改革教学内容为主,相应改革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西安地区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病例对照研究探讨散发性急性戊型病毒性肝炎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单纯戊肝20例作为病例组,住院的非肝病患117例作为对照组,然后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甲型肝炎“接触史(OR=12.67),不洁饮食史(OR=5.47),注射史(OR=7.34),为戊型肝炎的可能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戊肝仍与”甲型肝炎“患接触史(OR=7.33),注射史(OR=9.12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HBV体外感染人胎盘滋养层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HBV体外感染人胎盘滋养层细胞.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HBsAg,PCR检测细胞培养上清和滋养层细胞中的HBV DNA.HBV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HBV DNA量(拷贝/ml).透射电镜观察滋养层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感染组滋养层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在PBS清洗后12 h时A值为0.942,96 h时上升为1.264.PCR检测感染组细胞培养上清和感染组细胞HBV DNA均为阳性.PBS彻底清洗后0、12、36、60、84 h感染组细胞培养上清的HBV DNA分别为:<103,3×104,6×105,5×105,3×105拷贝/ml.透射电镜观察到感染组滋养层细胞膜附近存在包涵素(Clathrin)形式的内吞小体形成,并且发现内吞小体内存在病毒颗粒样结构.在感染组细胞粗面内质网内发现HBsAg特异性的纤维丝状结构.结论 HBV可能经包涵素依赖的细胞内吞形式进入滋养层细胞,进而实现感染细胞或通过胞释作用将病毒排至细胞的对侧而实现穿越滋养层细胞屏障.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机理,本文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测定了20份外周血HBsAg/HBeAg双阳孕妇胎盘组织和24份HBsAg阳性孕妇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HBV DNA,结果发现,胎盘组织HBV DNA均阳性;HBV DNA主要分布于胎盘蜕膜,而绒毛滋养层细胞未见阳性,提示HBV已侵袭胎盘蜕膜,且可能在蜕膜细胞中有复制,但未累及绒毛,PBM HBV DNA测定结果表明,HBV DNA阳性率为58.3%(14/24),阳性的孕妇中,有2例其婴儿发生了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研究了炭疽减毒活疫苗免疫小鼠的最佳安全、有效剂量,为进一步在小鼠体内进行多疫苗联合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炭疽疫苗分为4个剂量组,经皮下接种小鼠,每周采集尾血。采用ELISA间接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PAIgG抗体和抗芽孢IgG抗体;以体重、免疫反应、血液学指标以及病理学等指标对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疫苗接种后,小鼠能够对各剂量产生免疫反应,1/5和1/10剂量组能诱导较高、较快血清抗体滴度的增加,免疫12周后,血清抗体效价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而1/20和1/40剂量组抗体滴度相对较低,各个剂量组间抗体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10人用剂量组是安全和有效的最佳剂量,可作为炭疽疫苗与其他疫苗联合接种或炭疽疫苗改进的小鼠实验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