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安徽省居民心血管病(cardiacvascular diseases, CVDs)死亡变化特征和寿命损失情况。  方法  收集全国“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2013-2018年安徽省24个疾病监测点数据,分析CVDs死亡率并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 APC)检验其变化趋势,采用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PYLL)、减寿率(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rate, PYLLR)、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 AYLL)评价其疾病负担。  结果  2013-2018年安徽省CVDs标化死亡率260.36/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APC%=-2.53%)。CVDs死亡率男性>女性、农村>城市、皖北>皖中>皖南,CVDs是全人群首位死因,占48.58%,其PYLLR为12.86‰,AYLL为11.13年。其中脑出血和缺血性心脏病的PYLLR最高,分别为4.69‰和4.28‰。AYLL居前3位的分别为慢性风湿性心脏病、脑出血和缺血性心脏病。  结论  安徽省CVDs防控取得一定效果,但疾病负担仍较重,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防控。  相似文献   
2.
张鸾 《天津护理》2011,19(6):319-320
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对99例肝移植术前患者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对患者采取不同的术前护理措施,确定复查的频率,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观察与治疗,以降低终末期肝病患者的病死率,延长肝移植术前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自1963年Starzl完成了第1例人体原位肝脏移植以来,肝脏移植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猛发展,并正在以每年10,000例的速度增长。成功的移植不仅帮助那些危重患者重新获得新生,而且对于护理领域也产生了直接深远的影响。由此产生了新型的护理角色———临床护理协调员(Clinic Nursing C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李斯特菌病的临床特征、抗生素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到2018年3月经血培养确诊的9例早发型新生儿李斯特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儿中男6例、女3例;早产7例,平均胎龄(37.1±2. 8)周(29+2~39+3周);平均出生体质量(2 400±596)g(1 370~3 300 g)。患儿母亲产前发热8例、羊水污染8例、胎儿宫内窘迫6例。9例患儿均有发热,因窒息或呼吸窘迫行气管插管6例,全身斑丘疹6例,惊厥5例。血白细胞计数增多7例,单核细胞比例增多7例,血小板计数减少5例;心肌酶及肝酶升高7例;8例送检血C反应蛋白(CRP)均显著升高;6例行脑脊液检查中5例细胞数升高、葡萄糖降低。9例血培养均示革兰阳性杆菌生长。合并脑室扩大1例,Ⅲ级颅内出血1例。起始多用头孢三代联合青霉素或万古霉素治疗,入院24小时内血培养回报后调整为美罗培南联合青霉素或万古霉素,1例因反复发热和CRP持续不降换用美罗培南联合利奈唑胺治疗。治愈6例,死亡3例。结论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多见于早产儿,可呈暴发式感染,易合并多脏器损伤。体外细菌药敏试验与体内并不完全一致,抗生素联合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2018年安徽省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数据,比较不同特征成年居民慢性肾病(CKD)患病率,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8岁居民进行询问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使用复杂加权方法估算不同特征居民的CKD患病率,CKD患病及其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采用复杂抽样数据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共纳入7 181人,成年居民CKD患病率为11.06%,女性CKD患病率(12.49%)高于男性(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民CKD进展的中、高和极高风险程度比例分别为8.66%、2.02%和0.3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3,95%CI:1.00~1.05)和BMI(OR=1.05,95%CI:1.01~1.09)增加、女性(OR=1.38,95%CI:1.22~1.55)、高血压(OR=2.50,95%CI:1.76~3.56)、糖尿病(OR=2.28,95%CI:1.51~3.43)、血脂异常(OR=1.26,95%CI:1.11~1.43)和高尿酸血症(OR=2.16,95%CI:1.68~2.78)均为CKD的危险因素。结论 安徽省成年居民CKD患病率较高,CKD与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尿酸血症相关,应当注重相关危险因素的管控,包括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尿酸血症,预防CKD及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植入式输液港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化疗科消化道病区2017年6月-2019年9月所有植入输液港患者的病历资料,以结直肠癌单病种患者中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的21例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同病种行该类手术切口愈合良好的70例患者为对照组,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患者在输液港植入术后48 h内是否使用贝伐珠单抗方面是有相关性的(P<0.05),其他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结直肠癌单病种切口愈合不良与患者在植入输液港后48 h内是否使用贝伐珠单抗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海南黎族人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460C/T多态性和嚼槟榔习惯与2型糖尿病(T2DM)的联系及交互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月在海南地区住院的116例黎族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T2DM组,180例黎族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吸烟、嚼槟榔习惯、血压、血糖、血脂等资料,抽血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VEGF-460C/T基因型分布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基因型与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关系及和嚼槟榔习惯的交互作用。结果 T2DM组的C等位基因比例高于对照组(64.7% vs 53.9%,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基因携带者(CC型/CT型)患病风险是非C基因携带者(TT型)的1.89倍(OR=1.89,95% CI:1.01~3.57)。VEGF基因多态性和嚼槟榔习惯具有交互作用(RERI=30.24,95% CI:19.20~99.68),CC/CT型且有嚼槟榔习惯者患T2DM的风险是TT基因型且无嚼槟榔习惯者的2.95倍 (OR=2.95,95% CI:1.50~5.81)。结论 VEGF-460C/T多态性和海南黎族人群患2型糖尿病有关,同时有CC/CT基因型和嚼槟榔习惯者患T2DM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抚触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商品名:妈咪爱)对新生儿黄疸指数及行为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抚触联合妈咪爱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黄疸指数及行为神经发育情况。结果治疗第1天,两组患儿黄疸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4天,研究组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定量表(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抚触联合妈咪爱可有效降低黄疸患儿的黄疸指数,促进行为神经发育,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张鸾 《自我药疗》2013,(9):63-63
芝麻,有黑、白二色,其中黑色多入药,称“黑芝麻”。因芝麻含油脂量丰富,又有“脂麻”、“油麻”、“胡麻”的称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不同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患病风险人群社区公共卫生综合干预血压控制效果。  方法  收集2016—2020年安徽省社区公共卫生综合干预资料(包括基线、3个月、12个月随访数据),采用《中国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推荐的10年CVD风险评估模型将研究对象分为心血管疾病高危和非高危人群,比较高危和非高危人群社区公共卫生综合干预血压控制效果。  结果  共随访3 755名研究对象,CVD高危人群645人,标化检出率10.9%。随访12个月与基线相比,高危人群SBP和DBP分别下降了16.47 mm Hg(95% CI:-18.09~-14.86)、2.66 mm Hg(95% CI:-3.63~-1.69),非高危人群SBP和DBP分别下降了10.43 mm Hg(95% CI:-11.16~-9.70)、2.41 mm Hg(95% CI:-2.81~-2.01);3个月与基线相比,高危人群SBP和DBP分别下降了12.27 mm Hg(95% CI:-13.88~-10.65)、3.66 mm Hg(95% CI:-4.54~-2.77),非高危人群SBP和DBP分别下降了6.05 mm Hg(95% CI:-6.80~-5.30)、2.61 mm Hg(95% CI:-3.00~-2.23)。高危人群随访3个月后SBP下降水平、随访12个月后SBP和DBP下降水平明显高于非高危组(t=-5.100,t=-5.873,t=-2.729,均有P<0.05)。  结论  社区公共卫生综合干预对CVD高危人群血压改善优于非高危人群。因此,未来的公共卫生工作应进一步关注非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