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4篇
口腔科学   1篇
内科学   3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80~1986年对湖北省基本消灭丝虫病的68个县、市考核,血检结果表明,共查421个村,总人口553188人,应查57715人,实查499633人,采血率98.5%;实查占总人口的90.3%。查出微丝蚴血症者597例,平均微丝蚴率0.12%,最高村微丝蚴率0.97%(4个村)。有12个县市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占17.7%.检获的597例微丝蚴血症者分布在183个村中,占总村数的43.5%(183/421)。其中微丝蚴率0~0.49%的村  相似文献   
2.
1986~1989年连续四年在江汉平原腹地以中华按蚊为传播媒介的马来丝虫病流行区,选择互不相邻的二个村进行人群微丝蚴率、微丝蚴密度、中华按蚊叮人率及密度、经产蚊比率、生殖营养周期和嗜血习性等丝虫病传播参数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江汉平原马来丝虫病流行区,当地人群微丝蚴率在1.55%以下,微丝蚴密度低于15mf/120μl 时,传播被阻断;微丝蚴率为2.31%左右、微丝蚴密度在22mf/120μl 时,丝虫病传播仍在继续。当地丝虫病传播阈值为微丝蚴率1.55~2.31%、微丝蚴密度15~22mf/120μl 之间。  相似文献   
3.
江汉平原地区马来丝虫病传播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
5.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上游 ,地处我国地形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西部、西南及西北属云贵高原一部分或秦岭山脉的延伸 ,属第二级阶梯边缘 ,中部江汉平原、东北、东南低山丘陵是第三级阶梯的一部分。全省地形复杂 ,水系繁多 ,大小河流纵横交错 ,湖泊水库星罗棋布 ,月平均气温在 16℃以上的月份有 5~ 7个月 ,全年降雨量在 80 0~ 16 0 0 mm,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适宜蚊媒孳生和疟疾传播。1 疟疾流行与防治概况据记载 ,清光绪 6~ 16年 ,1911、1916和 1938年等曾先后发生疟疾流行 ,1931年长江大水淹地毁房 ,汉口灾民中恶性…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人群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和方法对咸宁、汉川、红安和安陆4县(市)14个点7125人作人体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另外,对3641名学龄前儿童作蛲虫感染情况的调查;随机检查农村妇女阴道毛滴虫1232人;对安陆市769名城关居民作人体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共检出寄生虫19种。其中蛔虫、钩虫、鞭虫、蛲虫、姜片虫、华支睾吸虫、并殖吸虫、棘口科吸虫、东方毛圆线虫、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溶组织内阿米巴、结肠内阿米巴、贾第虫、布氏嗜碘阿米巴、微小内蜒阿米巴、人毛滴虫、阴道毛滴虫和人蠕形螨的感染率依次为27%、2%、20.3%、7.1%、1.7%、0.3%、0.1%、0.2%、0.06%、0.2%、0.03%、0.2%、2.3%、0.2%、0.02%、0.2%、0.04%、7.3%和22.8%。所查见的虫种除蛔虫、鞭虫和阿米巴原虫等较常见的虫种外,还查见了棘口科吸虫、微小膜壳绦虫、毛圆线虫和贾第虫等较少见的虫种。在地理分布上,以山区和湖区为主的咸宁市和汉川县查见的虫种较多,而以平原丘陵为主的安陆市和红安县查到虫种较少。  相似文献   
7.
本项成果是在卫生部领导下 ,经 40多年几代人努力完成。以淋巴丝虫病 (以下称丝虫病 )病原生物学特性为基础 ,通过对丝虫病传播动力学和传播阈值的研究 ,首先确立以消灭传染源为主导的防治策略 ;首次阐明防治后期残存低密度微丝蚴血症者在丝虫病传播上已无实际意义 ;首次提出我国丝虫病阻断传播指征 ,并据以制订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的技术措施。1 确立以消灭传染源为主导的丝虫病防治策略2 0世纪 6 0年代初 ,在对我国丝虫病进行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根据丝虫病与其他虫媒传染病如疟疾等的病原生物学特点的不同 ,提出防治丝虫病应采…  相似文献   
8.
1977~1984年对湖北省境内并殖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种类进行调查,证实仅淡水蟹类可充作本虫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共计21种隶属于3科3属,其中包括10个新种和新亚种且地域分布广。以斯氏狸殖吸虫为致病虫种的皮肤肌肉型并殖吸虫病流行区,锯齿华溪蟹为其优势蟹种,以卫氏并殖吸虫为致病虫种的腹型并殖吸虫病流行区,凹肢华溪蟹为其优势蟹种,各蟹种携带并殖吸虫囊蚴率不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查明嗜人按蚊生态习性及吸血趋性 ,为制定疟疾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7~ 9月每旬 1次 ,调查嗜人按蚊在人房、牛栏、猪栏内密度 ,室外人帐诱蚊密度及季节和夜间活动高峰。调查该蚊对不同宿主吸血趋性和栖性、吸血习性。结果 :嗜人按蚊在人房内平均密度为 5 .70只 5 0顶 ,室外人帐诱 7.44只 (人·半通宵 ) ,牛栏 6.41只 (人工·h) ,猪栏 2 .3 7只 (人工·h)。嗜人按蚊季节高峰为 8月下旬至 9月上旬 ,夜间活动高峰为 2 3时~ 1时 ,叮人率为5 .0 493。吸血习性为 0 .2 40 6,比中华按蚊高 7.76倍 ,趋吸人血蚊占 89.75 %。传疟能量为 1.73 15 ,比中华按蚊高 8.2 5倍。结论 :嗜人按蚊主要栖息在人房 ,趋吸人血 ,是主要的传疟媒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漂浮块剂的稳定性及防制蚊幼虫效果。方法:生物测定及小型滋生地现场试验。结果:该块剂在水中可持续漂浮14天,且不出现松散现象。其对致倦库蚊的LD50为0.4278mg/ml;现场试验结果显示:在3.4m2水池中,用5、10、20g/m2剂量,24小时时致倦库蚊幼虫下降率分别为94.5%、91.8%和100%,持效分别为11、13、17天。相同剂量24小时白纹伊蚊幼虫死亡率均为100%,持效分别为6、8、12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