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省1999年脊髓灰质炎Ⅰ型野毒株的分子病毒学分析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自中国脊髓灰质炎 (脊灰 )监测网络建立以来 ,有报告的脊灰暴发和流行主要由脊灰Ⅰ型野病毒引起。 1993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离到 1株Ⅲ型野病毒 ,但未发现Ⅱ型野病毒。此外 ,1995年、1996年在云南省发现 2例Ⅰ型〔1〕、2例Ⅲ型境外输入野毒病例〔2〕。 1994年 10月以来我国本土未发现脊灰野病毒。但是 ,1999年 10月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分离到 2株脊灰Ⅰ型野病毒 ,1株来自 1位 16月龄的病例 ,另 1株来自该病例的接触者。应用基因测序法对该毒株做了VP1片段序列的测定 ,并与疫苗株SabinⅠ型参考株、国内曾经流行的脊灰Ⅰ型野病毒代表株、我国周边国家部分脊灰Ⅰ型野毒株的序列作了基因同源性比较 ,并由计算机用NeighborJoining和BootstrapTest方法分析处理 ,构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树 ,初步揭示了该毒株很可能是由境外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2.
前文已报告以肠道病毒ECHO3引起的一种新的疾病流行,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高,严重危害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本文以细胞为模型,研究用PoIio疫苗株病毒干扰ECHO3病毒的增殖,为基层工作人员用脊髓灰质炎疫苗干扰的方法预防该病流行提供了实验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病毒株:PoIioⅠ型和Ⅱ型为Sabin疫苗株,ECHO3型病毒为纸坊村分离的宋株。二、原代人胚肾细胞(HK):用人工水囊引产的4月胚胎的肾脏组织,去除肾包膜和  相似文献   
3.
1985年和1986年我国贵州省沿河县局部地区发生一种新的急性传染病——“纸坊”病流行,其病因是由肠道ECHO3型病毒引起。该病接触传染性很高,个别家庭全家患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高达12%和30%,为了寻找一种简单有效的血清学方法监测该病在沿河县其他乡村流行的可能性,我们于1987年用血凝抑制法调查了未曾发病地区村民ECHO3型病毒抗体,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PCR-RFLP法在鉴别脊髓灰质炎野毒和疫苗株的应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100052)张礼璧,李杰,原稔,郑红,侯晓辉,陆群,方勇BALANANT[1]设计了用一对引物扩增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病毒基因VP1片段中的约480个核苷酸片段,...  相似文献   
5.
张礼璧 《疾病监测》1992,7(1):14-16
正确的疾病监测必须以可靠的诊断作为依据。这里仅就我们工作中所遇到的几个例子,谈谈在今后传染病监测中应该注意运用新的诊断技术的重要性。众所周知,病毒性肝炎是我国的一种重要传染病,对肝炎的监测,已经要求把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区分出来,只根据流行特征和临床表现是难于作出正确回答的,必须借助于特异性的诊断技术。由于麻疹疫苗的普遍应用,出现了许多轻型麻疹,临床上很难与风疹相鉴别,几年  相似文献   
6.
脊髓灰质炎病毒有3个血清型,近年来我国流行的毒株以Ⅰ型为主,在病人中已经全程基础免疫者的所占比例有增高趋势,1989年为9.2%,1990年为12.4%,1991年(1~9月)达20.4%,流行中过去很少见到的四肢麻痹病例不但可以见到,而且个别暴发流行区占全部病例的3~5%,为了解毒株有无差异,我们用 WHO 提供的用于区别野毒株和疫苗株的6株抗Ⅰ型脊灰病毒的单克隆抗体进行微量中和试验检查;方法和判断标本按 WHO 实验手册的规定进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 1994年 10月以后 ,成功地阻断了脊髓灰质炎 (脊灰 )野病毒在自然环境中的传播 ,虽然云南、青海两省发现过由境外输入的脊灰野病毒病例或输入的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 ,但并未出现由此引发的第二代病例。与此同时 ,全国对每年 5 0 0 0多例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的病毒学监测发现 ,脊灰Ⅱ型疫苗病毒株的分离数逐年增加 ,1994年Ⅱ型株第一次超过了Ⅰ型或Ⅲ型株 ,1997年以来 (除 2 0 0 0年外 )Ⅱ型株多于Ⅰ型加Ⅲ型株之和。同时在病毒基因编码区VP1和 3D区的分析表明 ,中国Ⅱ型病毒株有接近半数均为在 3D基因编码区与不同型别的疫苗重组脊灰病毒 (VRPV)。VRPV ,特别是Ⅱ型VRPV ,除个别北方省份外 ,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现。序列分析表明 ,除在江苏、贵州、云南省发现过疫苗衍生脊灰病毒 (VDPV)外 ,大部分病毒在基因序列VP1段与脊灰疫苗参考株的差异率均 <1% ,表明VDPV虽然在中国有过局限性的循环 ,但并非优势型别株。占优势的是Ⅱ型VR PV ,这一类病毒是否能引起脊灰流行是共同关切的问题。该文就中国Ⅱ型VRPV的性状做了分析 ,并探讨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ELISA法快速诊断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分离株的性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997~2001年,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到单型脊髓灰质炎(脊灰)毒株85株,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长度多态性分析(RT-PCR-RFLP)方法进行型内鉴定,全部为疫苗相关株.对其中从"零"剂次免疫患儿、有残留麻痹患儿和一些其他相关的患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到的脊灰病毒进行了VP1区和3D区的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显示在脊灰Ⅱ型毒株中,绝大多数毒株在VP1区的核苷酸中第2909位位点发生突变,导致第143位氨基酸由Ile变为Asn或Thr.在脊灰Ⅱ型毒株中,广泛存在着型间重组现象.在重组病毒中,以Ⅱ型与Ⅲ型病毒的重组为主,占90%.从AFP病例及健康儿童中,从有残留麻痹患儿及无残留麻痹患儿的粪便标本中,都能分离到重组株,说明重组的发生具有普遍性,重组发生的位点在核苷酸的不同位置,重组的形式又具有多样性.通过对湖南省毒株的碱基突变和重组的研究表明,在湖南省1997~2001年的分离株不支持隔年传播,只在局部地区某一年内可能发生有限的循环.通过加强口服脊灰疫苗的免疫,提高免疫覆盖率,可以阻止疫苗相关病毒局限的循环.  相似文献   
10.
1985年4~10月和1986年6~8月在我国贵州省沿河县的纸坊村和崔村先后发生病因不明的疾病流行。纸坊村约1/5村民发病,病死率达12%,崔村1/10村民发病,病死率高达30%。该病起病急,轻症者有头晕、乏力、肌痛、多汗、心悸伴有低热,有的初期有短暂的腹泻;重症者高热(40℃以上)、大汗、心悸、游走性肌肉痉挛伴有明显疼痛和触痛,以腰骶部及四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