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7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53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85篇
口腔科学   73篇
临床医学   195篇
内科学   173篇
皮肤病学   345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397篇
预防医学   16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7篇
中国医学   93篇
肿瘤学   6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席卷全球,对全球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重大危害并给全球公共卫生系统带来巨大负担。 到目前为止,核酸检测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的主要方法和标准,同时其他技术方法也竞相开展,蛋白质组学技术即为其一。 该技术在疾病机制研究、诊断方法开发、病原鉴定等领域已广泛应用,在SARS-CoV-2感染诊断中则主要针对病毒颗粒和感染病毒后人体体液的蛋白质组。 其中,基于病毒颗粒的蛋白质组学在早期诊断中具有巨大潜力,而基于体液的蛋白质组学不仅可用于早期诊断,在监测感染进程,甚至预测病程走势和评价预后恢复等方面均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就全球范围内蛋白质组学技术在SARS-CoV-2感染诊断中的研究及其应用进行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摘要】 患者女,25岁,因手足、腋下和腹股沟红斑水疱伴疼痛反复1个月就诊。7年前患者因腋臭双腋下曾行小切口汗腺切除术。1个月前因颈部滑膜肉瘤(ⅡB期)术后行多柔比星脂质体化疗,3次化疗期间,出现手足、腋下和腹股沟红斑水疱伴疼痛,皮损逐次加重。皮肤科检查:双手掌、足跖及腋下、腹股沟等间擦部位可见大片水肿性红斑,边界较清楚,上有粟粒至黄豆大小水疱,可见糜烂;皮疹处皮温高,触痛明显,尼氏征阳性;双腋下行小切口腋臭手术的部位无皮损,无疼痛。腋下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基底层下水疱形成及部分汗腺坏死。诊断:多柔比星脂质体相关间擦疹型手足综合征。根据该病例合并腋臭手术史,手术部位皮肤正常,推测该病发病机制可能为药物经汗腺排泄到皮肤后诱发的皮肤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食物中毒优势型ST6型菌株的毒力基因特征,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源性病原菌的监测和致病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深圳地区7次食物中毒收集的32株ST6型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VFDB数据库进行毒力因子分析,并通过序列比对进行SEA亚型分析。结果第1-4起食物中毒ST6菌株携带的毒力因子谱完全相同;第5-7起食物中毒中,同一起食物中毒的暴发菌株携带的毒力因子一致,而非暴发菌株与暴发菌株携带的毒力因子不完全一致。在32株ST6型菌中,与粘附、酶和Ⅶ型分泌系统相关的毒力基因具有较高的携带率,α-溶血素(hly/hla)、β-溶血素(hlb)、δ-溶血素(hld)、γ-溶血素基因(hlgA、hlgB、hlgC)、肠毒素A基因(sea)和表皮剥脱毒素A基因(eta)的携带率均为100%,双组分白细胞毒素LukDE基因(lukD和lukE)的携带率为96.8%。所有菌株携带的肠毒素A均为SEA1亚型。结论32株ST6型食物中毒相关菌株携带多个毒力因子基因,以cna、sea、eta、lukD、lukE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编码的毒力因子可能对ST6型菌株的致病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 sclerosis, SSc)是以皮肤及各内脏器官慢性纤维化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SSc发病中,固有免疫应答在激活免疫系统和纤维化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固有免疫系统一方面通过抗原提呈作用,建立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桥梁;另一方面通过分泌和调节关键的细胞因子促进炎症反应和组织纤维化过程。本文针对固有免疫系统中关键的单核/巨噬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细胞成分,以及近年来重点关注的Toll样受体及其配体和IL-4、IL-6、TGF-β等细胞因子进行综述,旨在阐明固有免疫应答在SSc发病中的作用,以助于本病的临床评估及靶向分子治疗。  相似文献   
5.
6.
患者女,24岁,因面部皮疹伴疼痛半月就诊。患者10年前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口服环孢素、中药等无明显好转。5个月前因准备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开始口服司坦唑醇片2 mg每日3次。服药4个月后,患者面部、躯干出现绿豆大小红色疙瘩,伴明显疼痛,当地医院予外用药治疗(具体不详)无效,并出现化脓、破溃及疼痛加重……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硬皮病样皮肤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2014—2019年间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硬皮病样皮肤GVHD患者24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征、治疗、预后及发展为硬皮病样皮肤GVHD的可能因素。结果 24例硬皮病样皮肤GVHD患者中男11例,女13例,年龄(33 ± 12)岁,HLA全相合20例,半相合4例,发病时间[M(Q1,Q3)]为移植后18.5(8.0,30.9)个月。19例发病前已停用预防排异药或药物处于小剂量。15例表现为泛发性硬皮病样,1例为线状硬皮病样,5例硬斑病样,3例筋膜炎样。泛发性硬皮病样皮肤GVHD无雷诺征。13例伴有其他系统排异,8例合并关节活动受限,1例合并慢性皮肤溃疡并继发皮肤鳞状细胞癌。所有患者均给予系统糖皮质激素或联合免疫抑制剂,11例外用糖皮质激素。对11例患者进行集中随访,其中明显好转3例,好转4例,加重2例,死亡2例。以同时段就诊的223例非硬皮病样皮肤GVHD患者为对照,硬皮病样皮肤GVHD组HLA全相合患者比例(20/24,83.3%)高于非硬皮病样皮肤GVHD患者(47/223,21.1%),两组比较,P < 0.001。结论 硬皮病样皮肤GVHD平均发病时间较晚,可模仿所有4种自发性硬皮病的表现,HLA全相合移植、过早停用或预防排异药减量过快可能是发展至硬皮病样皮肤GVH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中国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基因组特征及种群结构。方法 利用中国不同地域不同疾病分离的10株HP的基因组序列,并整合公共数据库中其他地域的HP基因组数据,通过比较基因组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中国HP的基因组与种群结构特征。结果 中国HP核心基因为1 203个。菌株特异基因为19~32个,这些基因可能与中国HP在不同地域、不同疾病宿主中的适应性进化有关。基因组变异较大区域主要集中在编码限制修饰系统的基因和编码四型分泌系统的基因。基于核心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种群分析确定中国菌株均属于hpEastAsia群,hspEAsia亚群,且不同地域菌株具有地域聚集性特点。在3株中国HP基因组序列中发现了前噬菌体序列,携带噬菌体组装所需的必要元件。结论 基于核心基因组SNP分析中国菌株均属于hpEastAsia群,hspEAsia亚群,且具有地域聚集性。为深入挖掘中国不同地域不同疾病相关HP的遗传特征及研究噬菌体在HP进化与致病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50岁,双下肢弥漫暗褐色斑片5年,双下肢多发红色结节3年,加重1年。患者5年前双下肢伸侧出现多发米粒至钱币大小暗红色斑片,无疼痛及瘙痒。3年前双侧胫前出现多发蚕豆大小红色结节,表面光滑,无结痂破溃及鳞屑,无疼痛及瘙痒……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的胆碱(choline,Cho)/氮-乙酰天冬氨酸(N-aceyd aspartate,NAA)比值在指导脑肿瘤立体定向穿刺活检中的意义。方法从2012年1月至2019年2月,50例脑肿瘤活检患者接受了立体定向活检,每一病例选取1H-MRS代谢指标Cho/NAA较大值、同通道上Cho/NAA中间值及同通道上Cho/NAA较低值处作为靶点,留取病理标本后送检。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胶质瘤36例,其中低级别26例,高级别10例;转移瘤6例,淋巴瘤6例,脱髓鞘病变1例,诊断不明1例,诊断成功率98%。低级别胶质瘤Cho/NAA比值低于高级别胶质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1H-MRS的Cho/NAA比值对脑肿瘤的立体定向活检具有指导意义,可提高诊断阳性率,判断肿瘤级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