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六味地黄丸干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分子机制并分析预测其靶标和药物作用通路。方法检索并下载GEO中与采用六味地黄丸干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微阵列基因表达数据集。通过获取的基因表达数据集,分析六味地黄丸干预前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液中差异表达基因变化,并将这部分差异表达基因与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和正常绝经女性血液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取交集,获得两对比组中共同差异表达的基因。通过基因本体论数据库(GO)对获得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从生物过程(BP)、分子功能(MF)和细胞组分(CC)三方面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利用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利用生物通用交互数据集库(BioGRID)分析获得与共同差异表达基因产物互作的蛋白质,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互作关系(PPI)网络,采用Cytoscape软件实现蛋白质-蛋白质互作关系网络的可视化。应用中医药数据库(BATMAN-TCM)对六味地黄丸主要中药成分的靶标基因进行预测。结果六味地黄丸干预后,得到1 35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表达基因322个,下调表达基因1 027个。58个共同差异表达基因与六味地黄丸干预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相关,六味地黄丸干预后43个基因下调,15个基因上调。六味地黄丸主要中药成分的10个共同差异表达基因靶标为ESR1, FGFR2, MED1, PGR, PRKCB, PTGS1, PTGS2, TRIM24, VDR, WNT4。与六味地黄丸干预组差异表达基因对比分析,ATF2, FBXW7以及RDX基因在干预后呈现显著差异表达。结论 ATF2, FBXW7和RDX基因为参与六味地黄丸干预绝经后骨质疏松分子调控机制的关键基因。六味地黄丸主要中药成分的10个共同靶标基因中,ESR1, FGFR2, MED1, WNT4为六味地黄丸干预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等相关内分泌疾病的潜在调控基因。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皮肤瘙痒症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对该院老年病科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22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皮肤瘙痒情况进行调查,将伴有皮肤瘙痒的100例作为研究组,将不伴有皮肤瘙痒的124例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家族病史、病程、是否吸烟、是否饮酒等问题进行比较,对引起皮肤瘙痒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发现,研究组在年龄、病程、吸烟、饮酒、高血压及胰岛素使用上与对照组比较(P0.01或P0.05);研究组在性别、HbAlc与对照组比较(P0.05)。将年龄、病程、吸烟、饮酒、高血压及胰岛素使用上这6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发生皮肤瘙痒相关的因素有年龄、病程及饮酒。结论年龄、病程及饮酒与2型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的发生有较高相关,是高危险因素,应加以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方法,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的生物学特性,并对其向神经样细胞的分化进行研究。方法检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表面的标记;以β巯基乙醇与丹参诱导其向神经细胞分化,并为分化细胞与未分化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此外,半定量RT-PCR检测细胞神经相关基因表达。结果分离自人脐带的贴壁细胞在体外可以生长成类似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在未分化状态下可以维持稳定增殖形态,且体外增殖远超10代,这类细胞表面标记CD105、CD59、CD44、CD29有较高的表达,而造血细胞的表面标记CD117、CD45、CD34、CD33、CD28、CD14则无表达或低表达,而与其相同表达的还有移植免疫排斥相关的表面标记,如CD86、CD80、CD40。经诱导分化的细胞表达神经元标记β-Ⅲ类神经微管和神经微丝、神经干细胞标记巢蛋白、神经胶质细胞标记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经过RT-PCR检测可知,经丹参诱导后的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的相关基因Neatin,而诱导前后间充质干细胞全部表达神经细胞基因Pleiotrophin并且在诱导后表达增强。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易于培养扩增的生物学特性,其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记,低或不表达造血细胞、与移植排斥有关的细胞标记。同时,其可以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并表达神经细胞的基因与相关标记,这种细胞可以作为肝细胞的一个来源,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细胞的移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河北省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以规范和促进我省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及其发展.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通过自制问卷对河北省20家三级医院的重症医学科2013年6月5日215例住院患者进行营养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重症医学科均参考"营养支持指南"作为营养支持方案.多数(85%)重症医学科对床头抬高和监测胃残余量均有明确规定.做营养风险评估的占65%,指标主要为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和体质量指数,大多以20~25kcal·kg-1·d-1(40%)和25~30kcal·kg-1·d-1(40%)计算以确定每日提供热量;鼻空肠管由ICU护士(40%)和内镜医师(35%)留置,半数(50%)重症医学科通过X线判断鼻空肠管位置,也有应用注空气时听诊法(25%)判断,营养医嘱主要由ICU医师(95%)管理,60%重症医学科由护士调节营养速度.主要由ICU医师(70%)调节胰岛素用量,血糖高限为9~11mmol/L,血糖低限多为4~6mmol/L.结论 河北省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逐渐得到重视并趋于规范,应进一步加强营养风险评估,参考营养指南,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实行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使患者最大获益.  相似文献   
6.
马丽霞  彭乱顺  宫蕊 《河北医药》2012,34(18):2752-2753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和比索洛尔联合治疗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SD大鼠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变化.方法 SD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慢性心力衰竭(CHF)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A组),厄贝沙坦治疗组(Q1组),比索洛尔组(Q2组)和厄贝沙坦、比索洛尔联合治疗组(Q3组),另设假手术组(S组).造模4周后药物灌胃6周,检测血浆BNP值浓度.结果 与S组比较,A组大鼠血浆BNP值升高100~200 pg/ml(P<0.05).经过药物治疗后,Q1、Q2、Q3组大鼠血浆BNP均有显著改变,血浆BNP浓度显著降低(P<0.05).且Q3组较之Q1、Q2组血浆BNP浓度下降更为显著.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比索洛尔可以有效降低CHF大鼠的血浆BNP浓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维胶囊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脂质代谢、血管内皮功能及微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上加用糖维胶囊,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糖脂代谢水平、血管内皮功能及微循环状态.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胰岛素抵抗(I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值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一氧化氮(NO)、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高于对照组,血浆内皮素-1(ET-1)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输入枝管径、输出枝管径、襻顶血管直径大于对照组,管襻畸形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降糖治疗相比,糖维胶囊联合常规降糖治疗T2DM在调节脂质代谢异常和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微循环障碍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分别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该次研究选取该院老年病科2017年1月—2018年6月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地特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进行治疗,B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进行治疗,5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各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在FBG、2hBG、HbAlc、FC-P、2 hcp及AuCc-p等方面比较(P0.05)。A组患者在肥胖、超重患者比例上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在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时间及胰岛素用量上比较(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在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上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地特胰岛素在控制肥胖方面略优于甘精胰岛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筛查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NTDs)及各亚型的应用现状及其效果,为制定适宜的NTDs二级预防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山东省和山西省八地(市)孕育NTDs胎儿妇女459例,对其孕期超声检查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NTDs及各亚型的确诊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①研究对象超声检查使用率为 98.7%,6例(1.3%)在孕期从未进行超声检查.②超声筛查NTDs总确诊率为 85.9% (389/453),无脑儿、脊柱裂和脑膨出分别为 96.4%、79.6%和 73.8% (P<0.05).NTDs平均确诊时间为 24.0 孕周.其中,无脑儿确诊时间最早,脊柱裂确诊时间最晚,分别为 21.2 孕周和 27.1 孕周,脑膨出为 24.7 孕周(P<0.05).③16孕周前NTDs超声检出率为 14.1%,16~20孕周、20~24孕周、24~28孕周和≥28孕周检出率分别为 49.4%、46.3%、49.2%和 52.1%(P<0.05).医院、妇幼保健院和计划生育部门NTDs超声检出率分别为 46.4%,52.0%和 28.1% (P<0.05).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NTDs检出率分别为 41.3%和 83.3% (P>0.05).结论 各医疗机构和不同孕期NTDs及各亚型超声检出率均较低.相关卫生部门应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超声检查使用率,提高NTDs超声检出率,重点做好基层医疗机构的产前超声筛查,以更好地发挥超声检查在NTDs二级预防中的重要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utiliz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ultrasound screening for neural tube defects (NTDs),so that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s for the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NTDs.MethodsFour hundred and fifty-nine women who delivered or gestated NTDs babies or fetus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Shandong Province and Shanxi Province,and the related information was collected with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by trained interviewers.Results Of the 459 cases,the ultrasonography utilization rate was 98.7%,and 6 cases (1.3%) never took examinations by ultrasonography during the whole pregnancy period.The total diagnosis rate of ultrasound screening for NTDs was 85.9%,and those of anencephalus,spina bifida and encephalocele were 96.4%,79.6% and 73.8% respectively (P<0.05).The average diagnosis week of NTDs was 24.0 and those of anencephalus,spina bifida and encephalocele were 21.2,27.1 and 24.7 respectively (P<0.05).The detection rates of NTDs before 16 weeks,16-20 weeks,20-24 weeks,24-28 weeks and after 28 weeks were 14.1%,49.4%,46.3%,49.2% and 52.1% respectively (P<0.05).The detection rates of NTDs in hospitals,maternal and child care service centers and family planning centers were 46.4%,52.0% and 28.1% respectively (P<0.05).The detection rate of NTDs by 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 equipment was 41.3% and 83.3% by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equipment (P>0.05).Conclusions The detection rates of NTDs and the subtypes by ultrasonography are low at different pregnant periods and in different medical institutions.It is important to increas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ultrasound screening by pregnant women and improve the NTDs diagnostic level of primar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so that to improve the efficacy of secondary prevention strategy for NTD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