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1.
目的:了解孟连县2004年重点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现状,为政府制定艾滋病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娱乐场所服务人员、吸毒人员、羁押人员、孕产妇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监测2316例,检出HIV感染34例。感染率1.47%。检出的感染人群娱乐场所15例,占阳性数的44.12%;吸毒7例,占阳性数的20.59%;羁押人员6例。占阳性数的17.65%;孕产妇6例,占阳性数的17.65%。结论:孟连县检出的HIV感染人群中性传播及吸毒仍然高于其他人群.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应继续加大对重点人群的监测力度,并采取干预措施,遏制艾滋病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2.
钩端螺旋体病与恙虫病并发1例报告杨文映,杨向东,潘瑞现,宋竹芬(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大理671000)1988年作者在孟连县进行钩端螺旋体(钩体)病流行菌群更迭调查期间,发现1例发热患者同时患两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钩体病和恙虫病,极为罕见,特报道如...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钩端螺旋体病地理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多年来获得的钩端螺旋体病人群发病率、感染率及宿主动物带菌率等调查资料,结合有关地理气候文献对地理层次及气候的划分指标,将云南省钩端螺旋体病的地理立体分布划为三层来认识,发现其分布流行规律是:低热层为重度流行层,发病率高达229~626/10万,感染率26~30%;中暖层发病率在100/10万左右,感染率12~14%,为中度流行层;高寒层为轻度流行层,发病率﹤0/10万,感染率0.8~6.0%。海拔高度与发病率、感染率分布呈反比关系;海拔高度与发病率作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密切的直线负相关(r=-0.964),以感染率为指标作相关回归分析,呈高度的曲线负相关(r=-0.987),进一步阐明了钩体病的地理立体分布流行规律,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县1974年在坝区、河谷地带出现1次流行性乙型脑炎爆发流行,罹患率16.74/10万,当时通过治疗现症病人,喷洒灭蚊药水和打预防针的综合防治措施后乙型脑炎疫情一直很平稳。2003年我县再次出现15例,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本文通过对此次乙型脑炎爆发流行调查分析,以明确我县乙型脑炎的传染源、传播媒介、传播途径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云南孟连县HIV感染者机会性致病肠道原虫的感染情况。方法随机抽样孟连县HIV确诊病例46例,入户问卷调查,收集新鲜粪便标本,用直接涂片卢戈氏碘液染色法检查蓝氏贾第鞭毛虫包囊、用金铵-酚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隐孢子虫卵囊。结果 46份粪便标本检出寄生虫感染11份,感染率为23.91%,其中钩虫2份,溶组织内阿米巴5份,微小内蜒阿米巴1份,结肠内阿米巴2份,蓝氏贾第鞭毛虫1份,未检出隐孢子虫。结论 HIV感染者机会性致病肠道原虫检测应列入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本地区志贺氏菌菌型分布及对抗菌素的敏感性。方法 按肠道致病菌检验程序和方法进行分离培养、菌群菌型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菌型分布于4个群、16个血清型(亚型)。B群占88.4%,其中福氏2a占66.3%;D群占6.6%;C群占3.2%;A群仅为1.8%。药敏试验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氟哌酸、丁胺卡那霉素、多粘菌素B等敏感;对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新霉素、红霉素耐药。结论 B群福氏志贺氏菌为本地区流行的主要菌群,福氏2a为优势菌型;菌株对抗菌素耐药日趋增多,新的耐药菌株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7.
在我省南亚热带双季稻种植区总人口78,698人的孟连县进行钩体病调查,一年内检诊患者1,752例,实验室确诊钩体病125例,年发病率158.83/10万,远远超过历史和同类地区的记录。在当地传染病中居第3位。但发病率因地、时性别、年龄而异,坝区高达526.9/10万,半山区97.7/10万,山区60.3/10万;2~12月均可见病例发生,但8月最高(36.0/10万);男性(214.52/10万)显著高于女性(102.36/10万);各年龄组中20~24岁组最高,达435.0/10万。临床表现有4型,流感伤寒占95.2%,其中典型病例只占3.92%,误诊量很大。据此认为以往根据疫情报表中的钩体病数来计算的发病率是极不确切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