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在我国社区人群中独立验证并比较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研究(China-PAR)模型与2019年WHO开发的东亚人群心血管病风险评估工具预测10年心血管病风险的准确性。方法 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5月31日中国鄞州电子健康档案研究中基线无心血管病史的40~79岁人群。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10年心血管病实际发生风险,并采用China-PAR模型、WHO复杂模型和简易模型分别计算预测风险。通过区分度C统计量、校准度χ2值和校准图评价模型的准确性。结果 共纳入225 811名研究对象,经过中位随访7.26年,共发生13 301例心血管病事件。China-PAR模型、WHO复杂模型和WHO简易模型的C统计量及其95%CI在男性中分别为0.741(0.735~0.747)、0.747(0.740~0.753)和0.739(0.733~0.746),在女性中分别为0.782(0.776~0.788)、0.789(0.783~0.795)和0.782(0.776~0.787)。WHO复杂模型和简易模型预测男性10年心血管病风险整体分别低估了0.8%和4.4%,在女性中整体均低估了约15%;而China-PAR模型整体低估风险,在男性和女性中分别低估了19.5%和42.3%。结论 在我国社区人群总体风险评估中China-PAR和WHO模型预测10年心血管病风险均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但对于高风险组人群的预测准确性还有待改善,提示仍需进一步针对高风险组(如糖尿病或老年)人群建立单独的风险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基层医疗机构防疫人员疾病防治综合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宁波市鄞州区24家基层医疗机构167名防疫人员进行疾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基层医疗机构防疫人员疾病防治综合知识知晓率为71.26%,其中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地方病防治、艾滋病及性病防治、健康教育岗位的防疫人员知晓率分别为60.49%、80.00%、75.00%、79.17%、89.47%;1年内参加和未参加过其他岗位知识培训防疫人员知晓率分别为80.20%、57.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岗位类别和1年内是否参加过其他岗位知识培训是疾病综合防治综合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健康教育岗位和免疫规划管理岗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054,P=0.041);参与者与未参与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585,P=0.011)。结论基层医疗机构防疫人员疾病防治综合性知识知晓率处于中等水平,应根据不同岗位类别与既往参加培训情况,开展跨岗位的疾病综合性业务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媒体陆续报道了数起影响较大的疫苗事件,如2005年的安徽甲肝事件、2010年的山西疫苗事件等等。对于疫苗安全问题,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群众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为此宁波市鄞州区研发并应用了"疫苗全流程智能化实时监管系统"。该项目以全流程实时智能化记录方式摒弃了手工固定时间记录温度的工作模式,使疫苗24h处于疾控中心和接种点  相似文献   
4.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首次感染后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目前尚无治疗水痘的特效药物,在易感人群中接种水痘疫苗(VarV)是有效预防水痘的重要方法.全球多个国家已将该疫苗纳入到儿童免疫规划[1].在我国水痘疫苗为二类疫苗,需家长自愿、自费为儿童接种,各省免疫程序有所差异,接种水平也参差不齐[2-3].宁波市鄞州区于2012年将VarV作为二类疫苗按照一类疫苗管理,注重人群VarV的宣传干预,并于2014年9月对7周岁以下儿童开展VarV查漏补种活动,人群VarV接种行为特征发生一定变化,为了解宁波市鄞州区7周岁以下儿童VarV接种现状,本研究对宁波市所有2008-2014年出生儿童VarV接种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影响人群VarV接种率水平的因素,为VarV实施2剂次免疫程序和纳入常规免疫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描述2011-2020年宁波市鄞州区成年人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趋势及其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的发病差异。方法 利用鄞州区域健康信息平台(YRHIP)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以YRHIP中研究对象排除既往病史后被首次确诊RA者作为新发病例。采用Poisson分布估算RA发病密度及其95%CI结果 2011-2020年鄞州区≥18周岁常住人口共1 280 012人,其中女性665 361人(51.98%);总随访人年7 198 513.61,中位随访人年5.41(P25=3.50,P75=8.32);新发RA病例2 350人,其中女性1 460人(62.13%)。总研究人群10年发病密度32.65/10万人年(95%CI:31.34/10万人年~33.99/10万人年),女性发病密度为39.17/10万人年(95%CI:37.19/10万人年~41.24/10万人年),男性发病密度为25.64/10万人年(95%CI:23.98/10万人年~27.38/10万人年),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0岁及以上各年龄组的发病风险均高于18~29岁组(均P<0.001),且18~79岁时,年龄越大,发病风险越高,≥80岁时发病风险略有下降;2013年发病密度最低15.30/10万人年(95%CI:12.62/10万人年~18.38/10万人年),2016年发病密度最高为56.70/10万人年(95%CI:51.24/10万人年~62.58/10万人年),不同年份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 2011-2020年宁波市鄞州区成年人RA发病密度呈现先增长后下降,又趋于平缓的趋势,不同年份、年龄、性别人群的发病密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宁波市鄞州区2006-2015年15岁及以上居民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成人HBV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的鄞州区2006-2015年乙型肝炎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5年鄞州区累积报告≥15岁居民乙型肝炎病例1 664例,年均发病率为11.50/10万,各年发病率在8.22/10万~13.87/10万之间,总体呈下降趋势(X2趋势=5.492,P<0.05),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122.229,P<0.01),慢性乙型肝炎呈上升趋势(x2趋势=14.792,P<0.01).乙型肝炎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具有地区差异性,发病率<10/10万和≥10/10万的镇数分别为6个和19个.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发病率为17.78/10万.男女发病比为2.63: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x226.318,P<0.01).农民乙型肝炎病例最多(32.51%).结论 鄞州区≥15岁居民乙型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男性中青年农民工人群为重点防治对象,应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16年宁波市鄞州区首剂脊髓灰质炎(脊灰)灭活疫苗(IPV)纳入免疫规划(EPI)对儿童脊灰疫苗(PV)基础免疫的影响。方法通过宁波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PV免疫规划策略调整前后鄞州区3-7月龄儿童的PV基础免疫数据,比较儿童PV接种率、IPV接种替代率和免疫程序构成特征。结果 IPV纳入EPI前后鄞州区调查对象PV1接种率分别为97.70%、98.30%(OR=1.24,95%CI:1.00-1.55),PV1-3接种率分别为89.48%、92.56%(OR=1.06,95%CI:0.96-1.16),IPV1接种替代率为45.67%、95.17%(OR=27.13,95%CI:24.25-30.35),IPV1-3接种替代率分别为43.11%、34.32%(OR=0.59,95%CI:0.54-0.64)。PV1免疫采用脊灰减毒活疫苗(OPV)、IPV、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灰和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DTa P-IPV/Hib)的儿童比例分别从54.33%减少到4.83%、从30.43%上升到70.77%、从15.24%上升到24.39%。PV基础免疫采用OPV-OPV-OPV、IPV-IPV-IPV、IPV-IPV-OPV程序的儿童比例下降,分别从54.09%到3.76%、从29.98%到10.49%、从1.54%到0.53%,采用IPV-OPV-OPV、3剂次DTa P-IPV/Hib、其他程序的比例增高,分别从0.89%到59.10%、从13.13%到23.83%、从0.37%到2.30%。结论首剂IPV纳入EPI对儿童IPV替代接种和PV免疫程序选择产生影响,但未对儿童PV接种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宁波市鄞州区预防接种门诊微生物污染状况。方法依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进行采样、检测、评价预防接种门诊微生物污染状况。结果预防接种门诊的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家长手和儿童手检测结果合格率分别为20.93%、67.03%、54.35%、20.00%和6.17%;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家长手和儿童手均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预防接种门诊存在较多的微生物污染。建议重视预防接种门诊的消毒工作,加强落实,做好儿童及其家长手卫生知识的宣教。  相似文献   
9.
患儿男,2014年1月28日出生,足月顺产,出生体质量3.55 kg,第2胎次,新生儿评分10分,医院产科当日为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第1针,次日接种卡介苗。家族无传染病及遗传病史。患儿于2月7日因气促8 d,纳呆、哭闹后发绀4 d入住浙江省某医院,2月12日行体外循环主动脉弓离断矫治+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月14日出院,出院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弓离断 B 型、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重度肺动脉高压。出院后未再按常规免疫接种程序接种过疫苗。7月11日患儿因全身皮疹伴发热6 d入住县妇幼保健院,入院后予头孢呋辛静脉滴注抗感染、维生素 C、退热等对症支持治疗。7月15日出院体格检查,患儿两肺呼吸音粗,心前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左上臂卡介苗接种处有红肿、溃烂,左侧腋下可及一4 cm×4 cm 肿块,全身皮肤粟粒样皮疹消退。出院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染性皮炎,左侧腋下肿块性质待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7月28日至8月1日患儿病情反复,再次入住浙江某院,入院时左侧手臂卡介苗接种处有红肿,局部结痂。CT 示,大脑发育明显落后,双侧肺炎征象,左侧腋下炎性肿块伴坏死区。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伴右室肥大。脑电图未见明显癫痫样活动,骨髓穿刺示粒细胞系增生活跃,有感染现象。考虑卡介苗接种后淋巴结严重反应,建议转上海医院治疗。8月1日,患儿因反复发热3周,发现双腋下包块2周至上海某院治疗,淋巴结穿刺液结果显示抗酸杆菌涂片强阳性,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方案抗结核治疗,8月8日淋巴结穿刺液常规微生物检验结果显示分枝杆菌培养阳性。因服用乙胺丁醇呕吐暂时停用,家长要求带回家调养,于8月14日出院,出院诊断为淋巴结核,免疫缺陷,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脑发育落后,脑萎缩。住院期间,患儿曾至上海另一儿科医院就诊,检验结果显示 CD3降低,IgE 增高,初步诊断为免疫缺陷病。8月23日患儿因诊治无效死亡。患儿接种所用卡介苗、稀释液和注射器均符合要求,质量合格。同批次疫苗共接种490人,除该患儿外,未出现异常反应报告。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具备合法资质,接种操作及疫苗存储符合工作规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手足口病疫苗的接种年龄区间。[方法]以宁波市鄞州区2010_2012年手足口痛疫情资料为模型,分析手足口病的年龄分布特征,以及手足口病重症与死亡病例的年龄分布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法计算0-11月龄病例各年龄段发病的相对风险值。[结果]95.66%的病例分布在0~5周岁。各年龄段病例在同年龄段人口中的平均发病率:0。4周岁为44.57‰,5周岁为9.79‰,6周岁为6.84‰,7周岁后则不超过3.00‰。重症及死亡病例的平均年龄为22月龄。0,11月龄发病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0~11月龄开始发病风险剧增。[结论]手足口病疫苗起始接种年龄应为6-10月龄内,适宜人群应为6月龄~5周岁儿童,6周岁后人群接种疫苗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