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推动山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毒理功能检验各环节标准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分析数据质量,降低运行成本,开发了"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方法通过分析质量管理体系中对"人、机、料、法、环"等要素的要求,结合实际工作,对所有必须采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管理的要素进行了汇总和统计分析,根据各要素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模块设计。结果成功设计开发了山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毒理功能检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结论该信息管理系统在山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毒理功能检测工作中起到质量控制和量化管理作用。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又称几丁聚糖 ,其学名为 (1,4 ) 2 氨基 2 脱氧 β D葡胺糖 ,是甲壳质纤维素脱去N 乙酰基的产物。壳聚糖是少见的带正电荷的高分子物质 ,又是自然界唯一存在的碱性多糖。壳聚糖无毒性 ,可生物降解 ,对细胞具有亲和性 ,适合在医疗保健方面应用。为了解壳聚糖的保健功能 ,于 2 0 0 1年 10月对壳聚糖保护胃黏膜作用进行了测定。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壳聚糖取自海洋甲壳类动物的外壳 ,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技术萃取 ,并二次脱乙酰化获得 ,为淡黄色粉末。实验动物用健康Wistar大鼠 (批准文号为京动许字 990 0 1号 ) 5 0只…  相似文献   
3.
2005年山东省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山东省2005年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能力现状,发现网络直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方法]将2005年底进行的全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直报能力调查材料用Excel程序进行统计分析;把全省各级疫情报告管理人员在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全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分别实现网络直报率为99.35%、89.36%,未实现的主要原因是无设备。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中存在着部分地区、部分直报单位网络设备配备和系统运行、维持经费困难;人员配备不足和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基层疫情管理人员流失严重;部分开发区所辖的医疗卫生机构的归属和疫情报告程序不一致等问题。[结论]山东省县及县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实现了传染病网络直报,仍存在个别地区的部分乡镇卫生院未实行网络直报、缺乏系统运行和维持经费、对基层疫情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疾控视角对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某定点医院感染事件进行回顾分析,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暴发。  方法   查阅事件发生医院记录、回访相关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   强化定点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明确COVID-19疫情期间定点医院专收COVID-19患者,不再收治其他疾病患者;对所有医院留观室、呼吸科住院患者及其陪护人员每7 d检测1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患者出院及其陪护人员结束1次陪护时,再进行1次核酸检测。  结论   认真落实“各项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加密核酸检测频次”的策略;加强督导、整改,确保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确定新城疫病毒(NDV)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糖蛋白促细胞融合区域内的保守氨基酸功能,探讨HN糖蛋白的促细胞融合机制.方法 采用PCR定点突变与体内同源重组相结合的方法将HN糖蛋白促细胞融合区域内6个保守氨基酸突变为丙氨酸(A),在BHK21细胞内表达后,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蛋白的表达效率,并分别检测其促细胞融合活性、血细胞吸附能力(也称为受体识别活性)和神经氨酸酶活性.结果 L74A蛋白表达效率降低为72.7%,各突变株蛋白表达效率与野毒株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突变株蛋白促细胞融合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I103A下降幅度最大,为野毒株的9.1%,各突变株蛋白血细胞吸附能力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I1iA的下降最明显,为28.2%,各突变株蛋白的神经氨酸酶活性变化程度不同,其中174A略有升高,为118.6%,L110A下降幅度最大,为5.2%,I103A仅次于L1 10A,为5.7%.结论 新城疫病毒HN糖蛋白促细胞融合区域内的保守氨基酸在细胞融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103位异亮氨酸(Ⅰ)是此区域内的关键氨基酸.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山东省2005年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进一步提高我省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Excel对2005年山东省报告单位信息和全部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分析,对报告单位的类型、报告情况,病例的重复报告、报告审核及时性、完整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005年全省共建立报告单位3352个,其中2 278个通过系统报告传染病报告卡213 446张。全省传染病报告及时率为84.83%,审核及时率为98.17%,从诊断到审核的平均间隔为0.72d,重卡率为0.09%,未填写工作单位的传染病报告卡占21.48%。[结论]2005年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报告单位网络直报率、报告审核及时率、报告卡填写完整率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事件)的基本特点,指导今后的预防控制工作.[方法]对2006~2007年山东省发生的102起各类突发事件进行分析.[结果]102起突发事件合计发病(中毒)6 142例,死亡29 例.其中,2006年78起、发病5 752例、死亡15例,2007年24起、发病390例、死亡14例;传染病暴发65起(占63.73%),发病4 813例(占78.36%),死亡4例(占13.79%);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10起,中毒143例,死亡5例;发生在3月、4月和12月的合计69起,发病5 156例,死亡8例;发生在托幼机构与中小学的合计66起,发病5 303例,无死亡.[结论]发生在中小学的传染病暴发是主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开展线上问卷调查,了解公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要防控知识的知晓情况,以更好地开展后续宣传教育工作。 方法 使用问卷星生成问卷,并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类资料样本间率的比较,采用logistic多因素进行二元回归分析。 结果 本次网络调查共收集有效应答问卷7 011份,大众对新冠肺炎两个主要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的认知率分别为99.7%和97.5%。不同年龄、职业在新冠肺炎基本特征、疾病严重程度的认知存在显著性差异。农民、务工人员和学生对传播途径和疾病主要特征的正确认知率均较低,18~29岁人群对“儿童症状较轻”的认知率最低(62.7%)。73.3%的调查对象认为新冠肺炎“较重”或“很重”,年轻、文化水平较高人群及医务人员中,认为新冠肺炎严重的比例低于年老或受教育程度低者。 结论 大众普遍正确掌握新冠肺炎主要传播途径;不同年龄、职业的社会大众对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的认知存在显著性差异,这种差异会影响对新冠肺炎严重程度的判断。本次针对新冠肺炎的主动宣教效果显著,但除重视传统传播渠道外,应结合新媒体、标语等多种途径,对不同社交活跃程度的人群开展针对性宣传,以提高宣传效果,落实精准防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2018年浙江省余姚市发生的一起因食用被伊桑吉沙门菌污染的烤鸭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了解病原的生物学特性、分子分型及药敏特征。方法使用国家标准对可疑食品样本进行致病菌检测,对收集的沙门菌进行系统生化和血清型鉴定,利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全基因组测序(WGS)方法进行分子分型分析,通过查阅患者就诊记录和回访进行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调查。结果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确认为一起因食用被伊桑吉沙门菌污染的烤鸭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共分离到3株伊桑吉沙门菌,均为单耐药株(耐复方新诺明)。 3株菌PFGE带型完全一致,均为ST216型,全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wgMLST)分析发现2株患者分离株存在1个差异等位基因,但均携带126种已知毒力基因和1个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6)-Iaa。结论此次事件为一起因食用被ST216型伊桑吉沙门菌污染的烤鸭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为余姚市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免疫方案制备肠道病毒71型(EV71)抗血清的免疫效果,选择最佳免疫方案。方法制备EV71,并对病毒进行滴定和灭活。将BALB/c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9只。1、2组以灭活病毒免疫,3、4组以活病毒免疫,1、3组的免疫间隔时间为2周,2、4组为3周,第5组为对照组,用磷酸盐缓冲液(PBS)免疫,免疫间隔2周。免疫4次后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抗体滴度。结果 4个实验组均产生阳性抗体(A/A0≥2.1),对照组抗体阴性(A/A0<2.1),1~5组吸光度值依次为1.081 7±0.289 7、1.029 6±0.3719、1.074 8±0.374 9、1.492 9±0.215 9、0.168 7±0.021 8。对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F=23.44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检验结果,第4组与1、2、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2、3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组抗体滴度不完全相同,其中第4组即活病毒间隔3周免疫组抗体滴度最高,所以活病毒间隔3周免疫方案可作为制得高滴度EV71抗血清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