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1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湖南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1987~1991年横向监测46个县(市)的408个村,血检287864人,查出微丝蚴血症者4人,平均微丝蚴率为0.001%,各年微丝蚴率依次为0.004%、0.003%、0、0.002%和0.001%。解剖致倦库蚊26852只,仅1988年发现阳性蚊13只;解剖中华按蚊5771只,未发现幼丝虫。血清学监测流行区人群平均抗体阳性率为3.76%,与非流行区抗体水平相近。4个纵向监测点的观察结果表明,低密度微丝蚴血症者能自然转阴。6个县(市)的晚期丝虫病患病率调查结果显示,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不再出现新的象皮肿病人,鞘膜积液的新发病例显著减少,但仍继续出现新的乳糜尿病人。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监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自1986年湖南省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后该病残存传染源消长规律及传播作用。方法:应用常规方法进行病原学、蚊媒和血清学纵向、横向监测以及流动人口监测,对薄弱环节采取适当的巩固措施。结果:在55个县(市)的横向监测中,末次检出微丝蚴阳性者系于1993年,蚊媒监测已有12年未查见人体幼丝虫感染蚊。血清学(IFAT)监测,平均人群抗体阳性率从1987年的13.15%至1996年降为1.06%,与非流行区人群水平相似。5个县(市)6个纵向监测点连续10-17年的观察结果,检获的11例残存微丝蚴血症者,有10例均在1-10年内阴转,另1例至14年未阴转。蚊媒监测,2个马来丝虫病监测点均未查见幼丝虫,4个班氏丝虫病监测点于第1-3年查见幼丝虫,其自然感染率为0.38%-1.98%,第4年以后均为阴性。结论:湖南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残存传染源逐年减少,丝虫病传播已被阻断。  相似文献   
3.
我国疟疾经过40年的防治,1989年已有2576个县、市9.85亿人口地区发病率降至1/万以下,尤其以中华按蚊为媒介地区,疫情继续稳定下降,流行态势发生明显改变。但常规监测措施费用多、工作量大、难以长期坚持。为此,1991~  相似文献   
4.
以常用的体外吸血法,对2例人工接种大量子孢子、发病后未用抗疟药治疗的间日疟现症病例,每天在发作间歇期,取静脉血感染驯化的中华按蚊,直至原虫密度下降,病程自然结束为止。结果表明,间日疟病例在临床发作的第1天对按蚊即有感染性,感染高峰见于第8病日之前,自第9病日显著下降。高感染度的持续时间极短,1例为3天,另1例为4天,分别见于发病的第4~6天和第3~6天,相当于1.5~3个无性体裂体增殖周期,以后一直维持在很低水平,且无上升趋势。由此可见,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在疟疾防治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在科研工作中,凡需大量子孢子进行实验研究时,选择发作不超过3次、原虫血症较高的早期现症病例作为传染源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39县并殖吸虫淡水蟹类宿主的调查,共发现淡水蟹20种,分隶于2科3属,其中有10个新种、新亚种首次发现为并殖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系国内新记录。对其自然感染并殖吸虫囊蚴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6.
抗疟药包装对疟疾病人治疗效果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抗疟药包装对间日疟病人治疗依从的影响。方法 应用前瞻性队列设计的干预研究,阐明改进抗疟药包装和增加用法说明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将符合观察条件的间日疟病人随机分配入两组队列之一。对照组接受普通纸包或纸袋的包装,将氯喹3 天和伯喹8 天疗法的全疗程药分别包成1 包1 次分发,无详细用法说明;实验组接受起泡包装的氯喹和伯喹各1盒,在起泡包装背面标示药名和剂量,并配相应小盒,小盒背面标示简明易懂的说明,小盒内插入详细说明书。治毕后第9 天进行随访调查,并复查疟原虫和测定尿中氯喹的水平。结果 实验组治疗依从率为96.89% (156/161);对照组治疗依从率为83.44% (136/163),两组之间依从率有非常显著差别(P< 0.01)。对照组未达到足量治疗主要原因为药片丢失和碎裂,占59.26% (16/27)。结论 铝箔起泡包装治疗依从率比普通纸包或纸袋高,且分发简便,节省时间和具有保护药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马来丝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作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PAT),以1:20稀释样本检测丝虫抗体的阳性符合率为97.50%,假阳性率为2.44%。在282名流动人口中抗体阳性率为16.31%(46/282)。自1987年以来我省抽样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人群丝虫抗体水平逐年下降,1992年对21个县市10798人份血样检测,显示基本消灭丝虫病8~11年后人群抗体平均阳性率为3.18%,GMRT为25.59,已接近非流行区健康人水平(2.44%).结果表明丝虫病流行区经海群生防治后的效果是稳定的,IFAT用于现场监测能反映丝虫病流行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自七十年代末开展间日疟原虫生物学特性的实验研究以来,发现我国温带和热带地区的间日疟,在疟原虫出现前期、潜伏期、引起病人发热的原虫阈值、复发类型和临床严重程度等方面似有一定差异,故有必要建立虫库,以便今后进行深入的比较  相似文献   
9.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在疟疾血清流行病学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IFAT在湖南省疟疾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桂东等35个县(市)为调查点,新化等5县(市)为纵向监测点。以食蟹猴疟原虫作抗原,1:20稀释样本血,用IFAT对疟疾的免疫诊断、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进行了观察。结果 间日疟抗体阳性符合率99.08%,GMRT62.34,假阳性率0.82%。佳东等35个县(市)疟疾年发病率降至0.1‰以下4—18年以后,IFAT平均阳性率1.65%(670/40676)。新化等5县(市)纵向监测点平均阳性率2.11%(511/24211)。结论 IFAT在间日疟诊断、血清流行病学监测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高;同时表明全省疟疾防治效果巩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湖南省从1971年至1990年开展华支睾吸虫病调查的现状。经证实有涟源等20个县(市)流行。据永兴等9个县资料分析,共粪检40569人,其感染率为7.5%,感染率范围为2.1%—85.2%。感染者中年龄最小2岁,最大75岁;其中15岁以下儿童和15岁以上人群的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9.8%(148/749)和3.5%(32/923),两者间差别具有显著意义(χ2=114.2525,P<0.01)。男性感染率(12.9%)高于女性(8.8%),两者间差别具有显著意义(χ2=7.4725,P<0.05)。本省华支睾吸虫第一中间宿主以纹沼螺为主;第二中间宿主以小型淡水鱼类为主,如麦穗鱼、中华鱼,武冈等8县麦穗鱼感染率高达54.4%。感染方式以食烤鱼、火焙鱼为主。保虫宿主有犬、鼠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