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摘要:目的 研究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首针与完成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全程免疫的关系。方法
 利用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调福建省资料,采用χ
2 检验比较组间各因素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
响完成3种疫苗全程免疫的影响因素,分层分析研究乙肝疫苗政策对上述关系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有
1443名儿童纳入分析,χ
2 检验显示,乙肝疫苗首针接种不及时与及时组间(>24hvs.≤24h) 儿童完成
3种疫苗全程免疫不同,及时组儿童显著高于不及时组儿童(χ
2 值分别为457.29,、42.96和74.95,犘值
均<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首针者完成乙肝、百白破和麻疹疫苗全程免疫的
犗犚值(95%犆犐)分别为24.36 (14.46~41.05)、1.71 (1.28~2.29)和2.35 (1.68~3.30)。城区儿童完
成百白破、麻疹疫苗的犗犚值分别为0.59 (0.45~0.77) 和0.36 (0.26~0.48)。分层分析显示,乙肝疫
苗政策有效降低了及时接种乙肝首针与完成乙肝全程免疫的关系(政策实施前后OR 分别为68.09和5.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犘<0.001)。结论 及时接种乙肝首针能提高乙肝、百白破和麻疹疫苗全程免疫。
关键词: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疫苗全程免疫;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7 0644 05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福建省乙型肝炎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特征,评价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和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福建省截止2013年12月31日报告的2008~2013年乙肝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福建省2008~2013年共报告乙肝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377例(报告发生率为38.90/100万剂次)。其中,一般反应303例,占80.37%;异常反应59例,占15.65%;偶合症12例,占3.18%;心因性反应2例,占0.53%;不明原因1例,占0.27%。男女性别比为1.43∶1,<1岁婴儿占61.54%。乙肝疫苗不良反应中,一般反应报告发生率为31.26/100万剂次,主要临床损害为发热、红肿、硬结(报告发生率1.03/100万剂次~8.25/100万剂次);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为6.09/100万剂次,主要临床损害为过敏性皮疹(报告发生率3.71/100万剂次)。乙肝疫苗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第1剂次和接种后≤1d。结论总体上,福建省乙肝疫苗接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不良反应以发热、红肿、硬结和过敏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福建省扩大免疫规划后预防接种服务现状,以调整策略推进扩大免疫规划工作。方法设计调查表,逐级培训调查员进行填报,省级派调查员到现场随机抽查复核;调查数据录入Excel数据库,用EPI info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省1 144家预防接种门诊中,省级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占98.60%,比扩大免疫规划前增加7.69%。全省平均每万人口1.03名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中高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扩大免疫规划前(P〈0.01)。城镇(或乡镇)接种门诊、村卫生室接种和入户上门接种三种服务形式的接种单位数分别占总接种单位数的82.00%、17.49%、0.14%,城镇(或乡镇)接种门诊数所占比例比扩大免疫规划前提高12.96%。扩大免疫规划后全省所有接种点每年均提供12次以上的免疫接种服务。按日接种、按周(旬)接种所覆盖人口的比例分别增加16.65%、6.56%。结论福建省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预防接种服务机构数量、服务频次有所增加,本科以上学历、高中级职称比例的免疫规划服务人员有所提高。但免疫规划服务人员的总体数量无明显增加,农村预防接种单位每万服务人口工作人员数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孕前体重和孕期增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和整群抽样,对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围产营养门诊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病史,且本次妊娠未发现心脏、肝脏、肾脏、甲状腺等器官疾病的单胎妊娠孕妇进行问卷调查,追踪其围产过程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出生结局等。采用相关分析、χ2检验和logistic 回归分析孕前体重、孕期增重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623 名孕妇纳入分析592 名(9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后,相比孕前适宜体重孕妇(BMI 18.5~24.0 kg/m2),孕前低体重(BMI<18.5 kg/m2)是低出生重量指数(PI)的危险因素(OR=2.34,95%CI:1.24~4.42),孕前超重(BMI>24.0 kg/m2)是高出生PI 的危险因素(OR=2.73,95%CI:1.12~6.68)。相比孕期增重适宜(孕期增重P15~P85)、增重不足(孕期增重<P15)的孕妇,发生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妊娠糖尿病和低出生PI的OR 值(95%CI)分别为4.85(1.35~17.51)、10.30(2.29~46.35)、2.29(1.07~4.93)和2.65(1.24~5.68);孕期增重过多孕妇(孕期增重>P85)生产巨大儿、高出生PI 和妊娠糖尿病的OR值(95%CI)分别为3.83(1.74~8.44)、2.39(1.14~5.01)和2.21(1.07~4.55)。结论 孕前低体重和超重均影响新生儿出生PI。孕期增重不足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妊娠糖尿病和低出生PI 的危险因素,孕期增重过多是高出生PI 和妊娠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首针与完成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全程免疫的关系。方法利用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调福建省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各因素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完成3种疫苗全程免疫的影响因素,分层分析研究乙肝疫苗政策对上述关系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有1 443名儿童纳入分析,χ2检验显示,乙肝疫苗首针接种不及时与及时组间(〉24hvs.≤24h)儿童完成3种疫苗全程免疫不同,及时组儿童显著高于不及时组儿童(χ2值分别为457.29,、42.96和74.95,P值均〈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首针者完成乙肝、百白破和麻疹疫苗全程免疫的OR值(95%CI)分别为24.36(14.46~41.05)、1.71(1.28~2.29)和2.35(1.68~3.30)。城区儿童完成百白破、麻疹疫苗的OR值分别为0.59(0.45~0.77)和0.36(0.26~0.48)。分层分析显示,乙肝疫苗政策有效降低了及时接种乙肝首针与完成乙肝全程免疫的关系(政策实施前后OR分别为68.09和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及时接种乙肝首针能提高乙肝、百白破和麻疹疫苗全程免疫。  相似文献   
6.
刮痧疗法取材天然简便、施术单纯快捷、适应症广泛全面、疗效迅速彻底、无毒副作用。上至耄耋之年,下到幼稚孩童,不分男女、季节时令,皆可承术受治,因此在民间广为流传,现已被国家卫生部正式纳入公费医疗、医疗保险特色项目,并且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列为职业劳动技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福建省正常人群甲型病毒性肝炎抗体(HAVIgG)水平,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用ELISA法检测7个地区0~59岁正常人群血清抗-HAVIgG水平。[结果]共采集人群血清2251份,抗-HAVIgG阳性率43.9%。各地区、各年龄组、不同性别、接种疫苗与否组阳性率差异显著;山区和沿海、社区和乡镇间差异类似;抗-HAVIgG阳性率在1.5~2岁组出现小高峰(66.0%),10~14岁组最低(21.3%),15~19岁组升至46.8%,20~59岁达80.0%以上。[结论]福建省正常人群甲肝抗体水平在地区、年龄、性别方面存在差异,有接种史者抗-HAVIgG阳性率高。必须加强正常人群特别是20岁以下人群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如何有效处置麻疹疫情,对消除麻疹至关重要。该文从病例管理、接触者管理、应急免疫措施预防、感染控制、加强监测和健康教育等方面,对各国采取的麻疹疫情处置措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消除麻疹阶段疫情处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膝内、外侧侧副韧带损伤是突尼斯常见病及多发病。笔者参加中国第13批、15批援突尼斯医疗队医疗工作期间,采用电针刺配合走罐疗法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大豆异黄酮干预对妇女骨密度影响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估大豆异黄酮干预对妇女骨密度作用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合并效应。方法以"植物雌激素"、"异黄酮"、"大豆"、"金雀素黄酮"和"骨"为主题词和关键词,检索1990年1月至2007年10月Medline、Pubmed及CNKI数据库发表的有关文献。纳入文献限定于在成年妇女中进行大豆异黄酮随机对照试验,且有干预前后骨密度值或改变值及其标准差或可信区间者。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含1304名妇女,约91%为停经女性。结果发现,平均每天补充73mg异黄酮者的腰椎和总股骨骨密度的年均变化值(95%CI)比对照人群分别增加了18.3(6.0~30.6)和3.3(0.5~6.1)mg/cm2,相当于对应部位骨密度值的2.0%和0.4%;但对股骨颈骨密度无显著效应。亚组分析显示,该效应在干预剂量≥80mg/d者略好于小于80mg/d者;干预时间<1年者略好于≥1年者;剔出非绝经对象可轻微增加合并效应。结论大豆异黄酮干预可有效改善妇女腰椎及总股骨骨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