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1993~1997年12月期间住院病人,其中观察组25例,对照组27例,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者17岁,平均年龄41.7岁。诊断按1990年5月上海第六届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讨论修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标准进行。临床上均有明显的疲乏、纳差、身目深度黄染晦暗、畏寒、大便溏泄、舌质有紫斑、苔白腻、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肝炎患者中庚型肝炎病毒(HGV)的感染情况及基因型特点。方法 采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ed PCR)方法检测出肝炎患者血清中HGV RNA,引物位于HGV基因组的非编码区,并对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 251例急慢性肝炎血清中共检出25例HGV RNA阳性,总阳性率为9.96%,其中56例非甲-戊型肝炎中要出4例阳性(7.14%),77例乙型肝炎(HB)中检出8例阳性(10.39%),118例丙型肝炎(HC)中检出13例阳性(11.17%);2株HGV广州核苷酸之间的同源性为98.0%,与非洲洲的同源性分别为81.7%和84.2%,与美国株的同源性均为91.1%。结论 广州地区肝炎患者中存在HGV感染,2株HGV广州株可能为同一基因型,且与HGV美国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3.
三叉神经根的临床解剖学观察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根的解剖学结构 ,为三叉神经痛 (TN)的治疗提供形态学的依据。方法 :从尸体 (10具 )上取三叉神经根标本 ,对三叉神经感觉根 (TNSR)进行石蜡包埋及连续切片 ,并系统观察 ;对 2例TN患者行TNSR表层神经纤维束切断术及随访。结果 :解剖及组织学上显示了TNSR的中央部分有一根巨大的神经纤维束 ,而在表层环绕着细小的神经纤维束。术中观察与组织学一致 ,2例TN患者术后 ,随访 >1 5年 ,未复发。结论 :TNSR表层神经纤维束切断术治疗TN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广州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基因型及其与疾病程度、感染途径和干扰素疗效的关系,作者应用分型PCR技术对156例抗-HCV阳性患者血清HCVRNA进行分型检测,并分析不同程度肝病及不同感染途径HCV基因型分布,且对51例经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肝作分型评价。结果124例HCVRNA阳性中,Ⅱ型占90.3%(112例),Ⅲ型占8.1%(10例),Ⅱ/Ⅲ型混合感染占1.6%(2例),未检出Ⅰ、Ⅳ型,说明广州地区HCV感染以Ⅱ型为主;不同程度肝病及不同感染途径之间HCV基因型构成比无明显差异,表明基因型与疾病严重程度及感染途径关系不大;干扰素治疗病例,HCV-Ⅱ、Ⅲ型感染的总应答数、完全应答数及部分应答数分别为18/41,11/41,7/41和8/10,6/10,2/10,提示Ⅲ型感染疗效较好,HCV基因型似可作为选择干扰素治疗病例及判断疗效的参考指标,但是由于观察的Ⅲ型病例数较少,需积累更多的资料才能作出更客观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为了观察HBsAg阳性肝炎病例的远期结果,我们选择了1977年诊断为HBsAg阳性肝炎66例进行三年随访观察,试就HBsAg、eAg的持续情况、肝功能及免疫功能检测结果、中医辨证诊断和预后等方面进行探讨。一、随访对象: 本组系1977年诊断为HBsAg阳性的急、慢性或无症状的肝炎病人共66例,包括eAg阳性者31例和阴性者35例。诊断为无症状(无黄疸)肝炎者55例占83.3%(其中绝大部份为肝炎普查时发现),急性黄疸型肝炎者9例占13.7%,慢性肝炎2例占3%。男性40例,女  相似文献   
6.
慢性病毒性肝炎(简称慢肝)的治疗,国内外均未能找到疗效比较好和肯定的药物或方法。我们于1975年12月~1977年8月采用健肝汤治疗2个月以上的住院慢肝97例,对其出院后经1~14个月追踪观察的62例有效者进行疗效分析。一、病例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及免疫学的研究有新的进展,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有了新的认识。国内外对慢性病毒性肝炎免疫学方面的研究有许多报导,但结果不一。因此,在使用免疫调整剂治疗时,尚难有较可靠的指标。为此,我们于1981年系统地观察了慢性肝炎35例的免疫状态,试图探讨慢性肝炎的免疫反应在疾病过程中的变化对疾病的影响,找寻有规律的指标,以期帮助诊断和对预后的估计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8.
自1979年10月~1982年7月,我们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有计划地进行了中医辨证分型和免疫学基础的探讨,现将虚证20例,虚实夹杂19例,及随机抽样实证型20例作对照,共59例,初步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双草退黄冲剂1号(SCG-1)对鸭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内抗病毒作用。方法:以感染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广州麻鸭为实验动物模型。1日龄广州麻鸭感染DHBV,13天后血清DHBV-DNA全部阳性,给予SCG-1治疗14天,于感染后第13天(为用药前),用药7、14天及停药后3天分别采血,采用斑点杂交方法检测血清DHBV-DNA。结果:SCG-110g/(kg· d)组,用药7、14天鸭血清DHBV-DNA OD值均明显低于给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SCG-15g/(kg.d)组用药14天血清DHBV-DNA OD值亦明显低于用药前(P<0.05),但两组停药后3天均有反跳现象。结论:SCG-1用药期间有一定的抑制DHBV-DNA复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双草退黄汤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双草退黄汤治疗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并对其作用机理作初步探讨。方法:以温补脾肾、活血化瘀法为重点组成双草退黄汤,将全部48例慢重肝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1例服用双单退黄汤,每日1剂,连服4~8周,对照组27例不服用中药,全部病例均静脉滴注TAD、HGF。结果:观察组病死率66.67%(14/21)明显低于对照组81.48%(22/27),观察组57.14%的患者消化系统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且CD_4~ /CD_8~ 比值增高而CD_8~ 有所降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明显升高(P<0.01)。结论:双草退黄汤可能具有改善慢重肝患者消化系统功能及调节细胞免疫的作用;对慢重肝患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