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内科学   4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1990年4月3日至5月9日在博尔塔拉自治州的博乐、温泉和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新源、巩留、特克斯和昭苏等7县15个点,在北纬42°30′~45°15′,东经79°55′~84°35′,之间蜱类区系的考察结果。在此期间共获蜱类2700余只,结合既往的标本和资料,共记述该地区已知蜱类7属23种的采集地点、宿主及与疾病的关系。其中全沟硬蜱、边缘革蜱、森林革蜱、草原革蜱和残缘璃眼蜱的数量占优势,分布亦较广。业已证实,全沟硬蜱是森林脑炎和莱姆病的重要传播媒介,从边缘革蜱和草原革蜱体内已分离到土拉伦斯菌和蜱媒斑点热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2.
新疆东部地区蜱螨区系及医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叶瑞玉  于心 《地方病通报》1993,8(4):100-104
通过对新疆东部地区蜱类和医螨的广泛调查,目前已发现蜱7属12种;革螨6科13属27种;恙螨4属5种。革螨中的长毛美绥螨Ameroseius longisetosus Ye et Ma,1993系近期发表的新种,阴阳血厉螨Haemolaelaps androgynus Bregetova,1952是国内新纪录,宽胸真厉螨Eulaelaps widesternalis Piao et Ma,1980是  相似文献   
3.
以方形黄鼠蚤阿尔泰亚种(Citellophilus tesquorum altaicus)和七河亚种(C.t.dezty-suensis)为亲本进行了亚种间杂交试验。杂交组合包括正交、反交、F_1自交和回交四种。以第8腹板穗膜作为形态学观察指标。结果表明,以上两亚种之间可以杂交,并产生了具有繁殖力的后代。因此,亚种间不存在生殖隔离的理论在蚤类中亦得以验证。杂交后代第8腹板穗膜形态出现一系列中间型,说明该性状属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为解释自然界中存在的中间形态提供了参考。初步讨论了杂交试验在蚤类分类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新疆乌拉斯台口岸地区啮齿动物及体外寄生物的种群组成及分布。〔方法〕调查以口岸为中心,在不同生境采用5m夹线法,捕获啮齿动物和采集其体外寄生物。〔结果〕共捕获啮齿动物307只,经鉴定隶属4科9属9种;共采集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蚤768只,经鉴定隶属4科14属21种。〔结论〕西伯利亚五趾跳鼠和灰仓鼠为优势种,其中灰仓鼠的主要寄生蚤短须双蚤和距细蚤为该地区的优势蚤种。  相似文献   
5.
蚤类是医学昆虫中的重要类群之一。蚤类研究不但具有基础学科的理论意义 ,而且对鼠疫的防制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因此 ,它已成为医学和卫生防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的同志们历经 4 0余年辛勤劳动 ,积累了大量的蚤类标本和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为编著《云南蚤类志》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云南蚤类志》是一部医学昆虫方面的优秀科学专著 ,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在总论中详述了蚤类的形态、地理分布、生态与宿主关系、区系特征、与疾病关系及防制措施等。并绘制了云南省动物地理小区 ( 级 )划分图和人间鼠疫流行分布图 ,…  相似文献   
6.
王思博研究员是我国第一代鼠疫防治(简称鼠防)工作者,他致力于鼠防事业与医学动物学研究50余年.他勤奋好学、忠于职守、业绩突出、著作等身,在鼠防研究领域和医学动物学界享有崇高的学术声望.  相似文献   
7.
曲棘新蚤生活史的实验室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曲棘新蚤在实验室的生活史.方法 2001年6月下旬,作者在和田县昆仑山山地捕获的灰仓鼠(Cricetulus migratorius)体上采得曲棘新蚤(Neopsylla teratura Rothschild,1913),带回实验室以小白鼠为供血动物进行人工饲养,7~9月在室温18~25℃,RH 72%~88%条件下,采用在基础中饲养和幼期全平皿培养法观察了曲棘新蚤的生活史.结果卵期3~5d,幼虫期17~21d(1龄5~6d,2龄4~5d,3龄8~10d),蛹期11~13d,子代成虫自羽出置宿主体至产卵需经9~12d.结论曲棘新蚤亲代从卵的产出到子代成虫产卵,完成一个生活周期共历经40~51d.  相似文献   
8.
老爷庙戈壁与淖毛湖区域位于哈密地区巴里坤县和伊吾县境内,东北边缘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戈壁阿勒泰省毗邻。于我国边境内的老爷庙口岸,为双边季节性开放口岸,允许中蒙双边人员、边贸货物和交通工具通行。对该地啮齿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蚤曾有部分记述。为进一步完善该地区的啮齿动物及其寄生蚤的资料,近期我们检视该地区既往的部分啮齿动物、蚤类玻片标本及记录等资料,并结合补充1985年6~9月采集的啮齿动物和相关文献,就该地区的啮齿动物及其寄生蚤补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作者以曲棘新蚤(NeopsylateraturaRothschild,1913)和思博新蚤(N.siboiYeetYu,1993)为亲本进行了杂交试验。亲本蚤自新疆野外采集,在实验室饲养两代以上纯化后用于杂交试验。两种蚤的饲养器具完全分开,采用平皿湿滤纸法培育蚤的裸蛹,并在蛹期即将雌雄分开,以保证同种蚤亲代两性间无交配。设正交、反交、子代自交和回交四种组合。以能产生F2以上杂种者为杂交可育,否则为杂交不育。以雄性第9腹板后臂鬃的形态、可动突形状及第8腹板后缘鬃序为判定杂交后代归属的形态学特征。杂交结果表明,两亲本蚤杂交可育,产生了F2以上杂种。在正交F1和F2、反交F1以及回交子代中均出现了两亲本蚤形态特征之间的中间型个体,说明两亲本蚤间并不存在生殖隔离,它们实际上是同一个物种。本次试验的结果提示,目前蚤类分类工作中的传统的方法和标准有待通过遗传学试验及现代生物技术方法加以修正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在完成曲棘新蚤(Neepsylla teratura Rothschild 1913)和思博新蚤(N.siboi Ye et Yu,1993)的杂交,证明二者杂交可育,不存在生殖隔离后,作者又以思博新蚤(N.s)和近代新蚤东方亚种(Neopsylla pleskei orientalis Ioff et Argyropulo,1993)(N.p.)为亲本进行了杂交试验。在平皿湿滤纸上培育出裸蛹,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