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3篇
特种医学   10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羊种、牛种、猪种、犬种、鼠种和绵羊副睾种布鲁氏菌6个标准菌种菌株进行鉴别试验,以目视法观察菌株核酸样品的峰形数量、高度以及出峰保留时间,分析各菌株图谱的A区,结果表明:6个布鲁氏菌种都出现了各自独特的洗脱图峰,峰形清晰可辨,并且B区和C区峰形可能是布鲁氏菌属的“特征峰区”。  相似文献   
3.
在布鲁氏菌细菌工作中,菌种的保存是一项很繁琐和十分重要的工作。菌种保存的不好,细菌不但容易丧失生活能力,而且易于变异。 本实验选用1961年从新疆塔城地区种羊场羊流产胎儿分离的3株布氏菌,菌株号为61—9、16—10和61—11,经分型鉴定为羊种布氏菌第三生物型。这些菌株从野外分离后,最初在普通斜面培基上定期传代保存,  相似文献   
4.
卿燕  魏平 《中外医疗》2014,(31):143-144
目的探讨尿毒清胶囊对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流变性及肾功能影响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肾内科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确诊为慢性肾衰竭(CRF)的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加用尿毒清胶囊。分别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粘度(高切)、全血还原粘度(高切)、RBC聚集指数、血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MA)的变化及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及Fib分别为(3.5±0.2)mpa/s、(10.1±0.4)、(4.1±0.31)mg/L,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且其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RBC聚集指数及PMA与治疗前相比虽然均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SCr和BUN分别为(388.7±134.8)μmol/L、(12.5±5.3)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Ccr为(21.8±8.3)m L/min,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清颗粒可明显降低CRF患者的全血粘度,抑制体内血小板的聚集,缓解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从而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促进肾功能的恢复;此外,还可显著降低体内SCr和BUN的水平,可有效延缓肾功能的减退速度,其疗效肯定,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放免法测定14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治疗前后和20例正常人血浆血栓素B_2(TXB_2)浓度,结果显示,NS患者治疗前血浆TXB_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并有显著差异,治疗后仍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TXB_2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显著。TXB_2变化与血浆白蛋白呈负相关,与尿蛋白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从1977年起,我们对来自新疆29县市不同宿主的190株布鲁氏菌进行了分种分型,并有部分有代表性菌株测定了毒力,基本上掌握了目前新疆布鲁氏菌菌型特点及其分布。  相似文献   
7.
利用免疫电镜包埋前包埋后染色法,分别观察6种布鲁氏菌及耶尔森氏0:9型菌中BsAg的分布情况,发现BsAg主要分布在布鲁氏菌外膜,菌体细胞质内很少,以16M羊种布鲁氏菌株中BsAg抗原最多,其余5种布鲁氏菌株中BsAg较少。用包埋前染色法未发现耶尔森氏0:9型菌外膜表面有BsAg存在,而用包埋后染色法观察到布鲁氏菌体细胞质内及耶尔森氏0:9型菌外膜内侧和菌体细胞质内有微量的BsAg。提示布鲁氏菌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全国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监测结果显示,布病疫情处于明显回升势头[1].为调查布病疫区飞行员病情,我们于2000年4月~2001年2月对某疫区飞行员进行布病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溴氰菊酯(deltamethfin,DM)致大鼠海马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1 ml/kg橄榄油),DM组(12.5 mg/kg DM),MG-132+DM组(0.5 mg/kg MG-132处理2 h后再以DM 12.5mg/kg染毒),MG-132(0.5 mg/kg MG-132)组,以腹腔注射方式分别给予染毒处理.DM染毒24 h后大鼠断头取海马,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ing)法检测bcl-2蛋白的含量及酶标仪检测casptme-3活力.结果 MG-132+DM组海马细胞凋亡率(27.29%+2.41%)明显低于DM组(19.94%±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bcl-2蛋白表达的灰度值为0.43±0.06,MG-132+DM组bcl-2表达的灰度值为2.01±0.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M组海马细胞cas-pase-3活力为5.26±0.43,MG-132+DM组为4.55±0.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该实验条件下,MG-132对DM引起的大鼠海马细胞凋亡有一定保护作用,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可能参与DM诱发大鼠海马细胞凋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规范应用原位再生医疗技术治疗大面积烧伤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经验,以提高大面积烧伤合并ARF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方法 2010-2013年收治的12例大面积烧伤合并ARF患者,均在积极抗休克、抗感染、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CBP)治疗的同时,创面规范应用湿润烧伤膏换药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治疗经验。结果 12例大面积烧伤合并ARF患者经局部及全身治疗后,有8例患者成功脱离危险,创面痊愈出院,4例患者死于因严重吸入性损伤致使的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结论大面积烧伤合并ARF患者规范运用原位再生医疗技术和CBP,可有效防治感染,使患者尽早脱离危险,提高救治成功率和创面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