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13年深圳市居民死因及特征,为评价深圳市居民死亡风险,采取合适的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建立深圳市死亡登记报告系统,并在深圳市殡仪馆设立死亡登记点进行登记核实,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深圳市2013年居民的粗死亡率、死因构成及特征.结果 2013年深圳市居民的粗死亡率为112.23/10万,其中男性(133.66/10万)高于女性(88.28/10万);户籍人口(138.08/10万)高于非户籍人口(101.57/10万).死因前5位是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伤害、呼吸系统疾病和死因诊断不明疾病.不同年龄组的死因有差异.结论 深圳居民死亡率低于全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是深圳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应采取切实预防控制措施,开展健康教育及促进,降低居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风湿免疫科临床医师对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肌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分析3例误诊为结缔组织病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肌病病例,参考国内外文献探讨误诊的原因,并对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肌病进行复习。结果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近半年收治了3例以"肌无力、肌酶谱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初步诊断均为结缔组织病,其中2例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后均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肌酶谱、肌电图等结果确诊为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肌病,给予左旋甲状腺素钠片治疗,2例患者症状、体征及心肌酶谱、甲状腺功能均恢复正常。第3例患者在治疗中,临床表现及心肌酶谱也明显恢复。结论对临床出现肌无力、肌酶谱升高,但查体肌力、肌张力正常的患者,应考虑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肌病的可能,对此类患者应该常规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以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深圳市2010-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手足口病空间相关性.方法 运用Excel 2013和SaTScan软件对深圳市2010-2014年手足口病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运用Morans I统计量分析手足口病空间相关性,并将结果在ArcMap中呈现.结果 深圳市2010-2014年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位于每年5月份和9月份,2010-2014年发病病例当中男女性别比为1.6∶1;5岁以下婴幼儿是发病主要群体,占总发病数的94.00%;不同发病角色中以散居儿童为主,占76.00%;深圳市手足口病高发病率街道主要位于龙岗街道,坪地街道和布吉街道,街道年均发病率超过600/10万,低发病率街道主要位于招商街道和桃源街道,街道发病率在200/10万以下,街道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0-2014年深圳手足口病存在全局空间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13,0.21,0.18,0.17和0.22(P均<0.05);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H聚集区主要位于坪地街道、龙岗街道、龙城街道和坑梓街道,H-L聚集区主要位于沙头角街道,L-L聚集区主要位于桃源街道.结论 深圳市手足口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针对重点区域应加大防控力度.空间相关分析能很好地说明手足口病的空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深圳市恶性肿瘤死亡特征和分布情况,为政府制定恶性肿瘤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编码分类,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对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深圳市常住居民恶性肿瘤10 612例死亡病例进行分析,分别计算死亡率、死因顺位等。结果 2017年-2019年间深圳常住居民共死亡38067人,其中恶性肿瘤死亡人数为10612人,恶性肿瘤死亡占居民全死因的27.79%。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前5位依次为肺癌、肝癌、结肠直肠肛门癌、胃癌、食管癌,女性恶性肿瘤前5位依次为肺癌、结肠直肠肛门癌、乳腺癌、肝癌、胃癌。除宫颈癌和乳腺癌外,其他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结论肺癌和肝癌是深圳市的主要恶性肿瘤死因。恶性肿瘤已对深圳市居民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应重点加大肺癌和肝癌的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中小学生伤害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深圳市中小学生伤害的特点和规律,制定学生伤害预防措施,有效预防学生伤害.方法 在广东省深圳市6个区整群抽取学生伤害监测学校20所,以报告卡形式收集2006年9月1日-2009年8月31日学生伤害发生情况及其相关信息,采用SPSS 15.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3个学年共监测中小学生85 691人,其中发生伤害765例,伤害平均发生率为0.89%;发生伤害学生中,男生629例,女生136例,平均年龄13岁;伤害类型中居首位是跌倒/坠落,伤害部位主要以上肢43.7%(334/765)、下肢25.9%(198/765)和头部25.4%(194/765)为主;伤害后果主要是开放伤和骨折,分别占32.0%(245/765)和30.7%(235/765);学生伤害发生在学校占73.9%(565/765);学生伤害治疗费用在101~500元者占45.8%(350/765);不同学校类型、伤害部位、伤害场所学生伤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深圳市中小学学生伤害具有一定特点和规律,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制定有效的预防学生伤害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周期特异性药物甲氨蝶呤(MTX)、来氟米特(LEF)与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环磷酰胺(CTX)联合与两种周期特异性药物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MTX+LEF)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方法将92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三组,MTX+CTX组36人,LEF+CTX组30人,LEF+MTX组26人。三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三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12周后,联合CTX组(MTX+CTX、LEF+CTX)在DAS28、ESR、患者评估的疾病总体状况VAS评分、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等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均优于MTX+LE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CTX组不良反应少于MTX+LE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期特异性药物(MTX、LEF)与周期非特异性药物(CTX)联合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更加准确的制定预防策略和更加有效地实施干预,深入了解儿童伤害的外因和后果。方法根据ICD-10编码对广东南澳县和浙江常山县2006年4月~2008年3月两年的伤害监测报告卡进行外因编码和后果编码,然后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广东南澳县不同性别儿童的伤害外因编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而后果编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9),学龄前与学龄期儿童的伤害外因编码和伤害后果编码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01)。浙江常山县不同性别儿童的伤害外因编码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01);后果编码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学龄前与学龄期儿童的伤害外因编码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68),而后果编码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跌倒仍是儿童伤害的重要原因,但不同地域呈现不同的特点。而容易受到伤害的部位主要是头部。因此应针对不同地域,性别,年龄制定和实施不同的伤害预防措施,更加有效地减少儿童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快速性心律失常采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99例,均给予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99例快速性心率失常患者中行RFCA获得成功者93例,成功率93.9%,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4%,1年内复发率为2.2%。术后对患者随访6~12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的射血分数、QTd及心室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快速性心律失常采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安全有效,以AVNRT和AVRT疗效最佳,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碳酸锂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5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分类第3版(CC—MD-3)抑郁发作标准的抑郁症病人分为2组,分别给予碳酸锂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治疗组)和单用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疗程均为10周。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减分率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用药的安全性,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1,2,4,6,8,10周末分别对2组进行检查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2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转躁率低于对照组。结论:碳酸锂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可增强疗效,起效快.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通过对某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点的医院管理组、伤害患者(应答者)、研究者、填写者的问卷调查,给出基于该调查问卷的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点监测质量的模糊评价方法。方法基于影响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点监测质量的17个因素,建立了关于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点监测质量的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果给出了被评价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点监测质量的一个排序。结论该评价方法对目前我国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点监测质量的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