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阿拓莫兰)对肾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44例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3000U,每周3次皮下注射,疗程12周,治疗组同时静脉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GSH)1200rag,每周2~3次,在血液透析后给药。疗程12周。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和红细胞压积(HCT)水平。结果 经r—HuEPO治疗后两组患者HB,RBC和HCT水平均显著上升(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上升更明显(P〈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能显著提高r—HuEPO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可作为治疗尿毒症贫血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2.
局域网传输物品清单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以来 ,中心供应室发放无菌物品均凭物品清单在无菌区配物发放。这些清单在各临床科室清点污染物品的过程中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再进入供应室无菌区则可成为污染源 ,成为无菌区的污染隐患。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发展 ,我们在本院中心供应室无菌区与污染区之间建立了简单局域网 ,设置对等网络并利用计算机网络中的程序共享和打印共享来传输污染物品清单 ,通过智能化管理的尝试 ,解决了多年来存在的污染清单进入无菌区留下污染隐患的问题 ,现将方法及效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设置 在污染区和无菌区各置 1台计算机 ,在无菌…  相似文献   
3.
中心供应室实行电脑辅助管理的尝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曙云  刘宇英 《医学信息》2000,13(12):654-655
实现中心供应室电脑辅助管理。所有行政管理资料输入电脑,在Word文件下进行编排、处理,所有监测资料和数据用Excel进行处理,物品管理程序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用Visual Foxpro5.0编程,物品交换清单的传递利用医院网络,通过中心供应室无菌发物室电脑屏幕显示来完成。提高了管理质量尤其是资料的管理水平。每月各科室的领用物品支出核算,由人工核算所需时间80小时减少至30小时,而且数据准确。由于通过网络传递换物单,从而切断了可造成污染的机会。中心供应室实行电脑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硬膜外持续镇痛与静脉持续镇痛方法用于开胸手术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Ⅱ级行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镇痛组(EA)和静脉镇痛组(IA).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 h、12 h的镇痛评分、术后使用镇痛药物的情况、监测动脉血气的pH、PCO:和SpO2情况.结果 应用硬膜外持续镇痛与静脉持续镇痛均可取得满息的镇痛效果,EA组患者安静与活动时的疼痛评分低于IA组(P<0.05);术后动脉血气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pH、PCO2和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开胸手术,应用硬膜外持续镇痛与静脉持续镇痛均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硬膜外持续镇痛效果优于静脉持续镇痛,两种不同镇痛方式对术后患者酸碱平衡,PCO2和SpO2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美国前列腺、肺、结直肠及卵巢癌筛查数据库(prostate,lung,colorectal,and ovarian,PLCO),评价结直肠镜漏诊结直肠癌的比例及漏诊病人的特征,为提高结直肠癌的筛查效果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  选择PLCO研究干预人群中进行了基线检查或者3年或5年结直肠镜复查的结直肠癌病人为研究对象。以基线或者随访结直肠镜检查没发现的结直肠癌患者为分子,以基线或者随访结直肠镜检查一年内发现的所有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镜发现的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登记系统发现的结直肠癌患者+年度自我报告问卷发现的结直肠癌患者)为分母,计算结直肠镜漏诊结直肠癌的比例。  结果  共有338名结直肠癌患者纳入分析,其中经结直肠镜检查漏诊59名,漏诊比例为17.5%。65~69岁的漏诊率相对较高(24.2%)、低分化和近端结肠癌漏诊比例较高(32.4%和47.4%)。  结论  结直肠镜检查漏诊结直肠癌的比例相对较高,漏诊主要集中在近端结肠,提高粪便DNA等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可能是克服结直肠镜漏诊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开胸全麻苏醒期患者烦燥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09年1-12月在本院择期开胸手术患者90例,对在麻醉恢复期发生烦燥的54例患者原因进行分析,并制订护理对策。结果 54例患者出现烦燥,发生率为60.0%,其中由于双腔支气管导管刺激引起烦躁的有14例,麻醉药物残余作用的有6例,伤口疼痛的有24例,尿管刺激的有6例,低氧血症的有4例。根据烦躁原因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护理对策,患者完全清醒时间为70-240min,平均为(90.0±12.0)min,全部患者平稳渡过麻醉恢复期。结论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烦躁发生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刺激、麻醉药物残余作用、伤口疼痛、尿管刺激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如何处理和回收放射性污染的一次性注射器。方法 将注射过放射性核素的一次性注射器,按其放射性核素种类不同分别置于铅筒内,待自然衰变。根据放射性核素半衰期的长短,分别放置0、5、1、2、3、4个月后,用Gene-1型放射性测污仪分别测定剩余辐射剂量刘。结果 注射过^99mTc的一次性注射器放置半月。而用^153Sm、^131I和^32P则分别需放置2、3、4个月后,测定剩余辐射剂量率达空气本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危重症患者早期个体化连续血液净化适时治疗、透析模式选择和终止时间的最优方案。方法制定入选病例标准,将60例危重病患者以病情程度分为早、中、晚三期,用CBP治疗并观察各期的存活率和死亡率比较。各组间参数使用矿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早期)22例,存活20例,死亡2例,死亡率9.09%,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中期28.5%、晚期58.82%),经统计学分析:卡方检验X^2=11.3259,P〈0.005结论危重病人宜早期使用CBP治疗,选择适当模式和治疗剂量,是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和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劳动者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其健康状况关系到国家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展形势。当前,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劳动者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然而针对劳动者人群的系统化癌症筛查服务仍存在诸多短板。为规范劳动者癌症筛查服务,保障筛查服务质量,提高筛查整体效果,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等19家单位联合制定了《劳动者癌症筛查服务规范(T/CHAA 023-2023)》团体标准。该标准遵循合法性、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原则,结合癌症筛查的前沿科学进展,明确了劳动者癌症筛查的服务原则、服务设计、服务交付、服务管理、服务评价与改进等相关要求。本标准的实施有助于连接劳动者、用人单位和癌症筛查服务机构的共同筛查需求,规范筛查流程,提高筛查质量,从而提升癌症患者的早诊率与生存率,维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保障劳动力资源,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一次性注射器所用的硅油润滑对家兔肺组织造成的损伤。方法 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和硅油的混悬液1ml,每天1次静脉注射到家兔体内,分别为3次,6次,9次,于4周后处死家免取肺组织,进行其病理组织学研究。结果 静脉注射硅油混悬液不同次数后,家兔肺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肉眼观察主要表现为肺组织一叶或多叶肺实变,肺组织表面颜色灰红,灰褐色,有出血,呈大叶性肺炎外观,镜下可见肺泡间质淋巴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出血,瘀血,肺小动脉,小静脉血栓,油栓形成,注射硅油量越大,对肺组织及功能的损伤越严重。结论 一次性注射器所用硅油润滑剂,以微粒的形式经静脉进入机体,可对肺组织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