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5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荣  兰莉  段丽  张萍  熊鹰飞  高蓓  饶志仁 《解剖学报》2006,37(4):371-375
目的观察渗透压改变对培养的下丘脑星形胶质细胞的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Cx43)和神经元的缝隙连接蛋白Cx32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孕14d或新生1d SD大鼠下丘脑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并进行纯化和鉴定。实验各分两组,第1组:细胞由等渗培养液移至高渗培养液(含9%NaCl)分别放置1min、3min、5min、10min和15min后将液体吸出常规固定;第2组:细胞先置于高渗培养液中15min后换成等渗培养液,分别在1min、3min、5min和10min后将等渗培养液吸出常规固定。两者均进行抗Cx43或抗Cx32的免疫荧光染色,Confoeal显微镜观察。结果第1组,Cx43在刺激1min后在星形胶质细胞表达比对照组有所增加,3min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降低,15min恢复正常;而Cx32在刺激后1min的神经元中表达比对照组增加,5min达到高峰,以后降低。15min恢复正常。第2组同样为Cx43在星形胶质细胞刺激1min后表达增加,3min达到高峰,以后降低,10min恢复正常;神经元的Cx32表达在刺激后5min达到高峰,以后降低,10min恢复正常。两组Cx43表达的高峰期均早于Cx32。结论Cx43和Cx32可能参与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渗透压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腰骶髓和延髓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元对慢性结肠炎的反应,及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和反应性神经元之间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实验组(n=17)给予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诱导结肠炎;对照组(n=16)给予生理盐水灌肠.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大鼠腰骶髓和延髓内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和Fos阳性神经元.结果TNBS灌肠后,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主要分布在脊髓背角浅层(Ⅰ~Ⅱ层)、中间外侧核(Ⅴ层)、后连合核(Ⅹ层)和腹角外侧核(Ⅸ层).Fos阳性神经元集中分布在背角深层(Ⅲ~Ⅳ,Ⅴ~Ⅵ层).在延髓,两者均主要分布在由孤束核、中间网状带和腹外侧区组成的延髓内脏带(MVZ).TNBS灌肠后3、7、14 d,脊髓中GFAP阳性细胞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NBS灌肠后3 d,延髓中GFAP阳性细胞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NBS灌肠后28 d,脊髓和延髓中GFAP阳性细胞密度下降,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肠炎性刺激引起脊髓和延髓中星形胶质细胞激活.随着结肠炎的恢复,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性下降.在延髓内脏带,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与反应性神经元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视觉一运动整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相似文献   
4.
2001年哈尔滨市慢性非传染病报告监督监测情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市施行的《哈尔滨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死亡登记报告管理办法》,是对高血压、冠心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及冠心病猝死)、脑卒中、糖尿病与肿瘤(包括恶性肿瘤及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5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实行报告管理,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慢性病监督监测系统,为止确评价我市慢性病报告的现状,进一步完善慢性病报告工作,使  相似文献   
5.
1998-2002年哈尔滨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分析1998—2002年哈尔滨市慢性病的流行状况和特点,为制定慢性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哈尔滨市1998—2002年慢性病报告的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描述并分析哈尔滨市慢性病流行变化的趋势。结果 1998—2002年哈尔滨市慢性病年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34.31/10万,2002年显著高于1998年。市区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08.73/10万,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37.48/10万,慢性病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结论 预防和控制男性及老年人慢性病发病是今后卫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eroxin 1(PEX1)复合杂合突变致过氧化物酶体生物发生缺陷病(PBD)的临床及基因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PBD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4岁6个月,智力发育迟缓,无其他明显异常。基因检测发现患儿PBD相关PEX1基因存在2个尚未报道的杂合突变,c.539AC(p.Lys180Thr)和c.2704_2708delTTTAT(p.Phe902fs),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模式。确诊为PBD1B型。结论 PBD患者临床表型多样,其严重程度与PEX1基因的突变类型有关,基因检测可确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社区居民对热浪等气候变化的知识、态度、行为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层次单纯随机抽样,抽取600名18岁及以上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中,气候变化分别列第6位和第5位;气候变化知晓率44.3%,获取知识途径主要为电视82.3%、广播43.2%、报纸24.0%;87.7%的居民对获得气候变化与健康的相关知识感兴趣,76.0%的居民愿意参加适应气候变化保护人群健康的活动,88.2%的居民希望获得气候变化健康影响的预警预报;15.8%的居民主动向卫生服务人员咨询天气变化对疾病的影响,13.0%的社区居民使用空调;影响气候变化KAP因素为年龄和文化程度。结论社区居民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健康的态度非常好,然而对气候变化的认知以及正确的应对和适应能力有待提高,加强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媒体的宣传是提高KAP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巢的形态学改变与内分泌激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4例PCOS患者作为研究组,按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型PCOS组(OB-PCOS)和非肥胖型PCOS组(NOB-PCOS);同期选择69例有正常排卵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作为对照组,经阴道超声分别测量其卵巢总面积(A),同时检测其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雌二醇(E2)、人体催乳素(PRL)水平,并分析其与A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PCOS组卵巢总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LH、LH/FSH以及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FSH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COS患者肥胖型组T水平较非肥胖型组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性分析显示,PCOS组A值与T值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OS的发病过程中,卵巢总面积的改变受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实施口服雷贝拉唑钠胶囊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7月期间所诊治的66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试验组与参照组。其中参照组33例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胶囊进行治疗,试验组33例患者采用雷贝拉唑钠胶囊进行治疗。治疗1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如:溃疡愈合效果、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试验组患者的溃疡愈合率、幽门螺杆菌阳性根除率均优于参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情况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采用雷贝拉唑钠胶囊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哈尔滨市区1988-2011年居民意外伤害死亡流行特征及对哈尔滨市区居民潜在寿命损失的影响,为哈尔滨市制定意外伤害防治策略、措施及相应卫生政策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和潜在工作损失年(WYPLL)等指标对哈尔滨市区1988-2011年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88-2011年哈尔滨市区意外伤害总死亡数为26 149例,死亡率33.75/10万,标化死亡率为29.23/10万。0-14岁、15-64岁和≥65岁居民总体伤害水平分别为10.89/10万、34.80/10万和67.43/10万。1988-1999年和2000-2011年居民意外伤害的死亡率分别为39.56/10万和29.07/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5.71/10万和24.04/10万。1988-2011年哈尔滨市区居民意外伤害YPLL为774 017.0人/年,YPLL率为9.99‰,标化YPLL率为9.65‰;WYPLL为483 159.0人/年,WYPLL率为6.23‰,标化WYPLL率为6.57‰。结论 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被杀、自杀等意外伤害已成为目前哈尔滨市区居民减寿的主要因子和劳动力损失的主要原因,应针对哈尔滨市区伤害死亡谱和目标人群制定有效的控制策略和干预措施,以降低居民意外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