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0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健康婴幼儿鼻咽部肺炎链球菌携带率及血清型分布。方法选取武汉地区3个社区,于2009年4月和12月对12~18月龄健康婴幼儿进行鼻咽拭子采样,采用"Optochin"实验进行细菌鉴定,采用"Neufeld反应"试验进行血清分型。结果研究期间共采集596名研究对象鼻咽拭子样本,分离到肺炎链球菌75株,健康婴幼儿鼻咽部肺炎链球菌携带率为12.6%,季节、性别之间携带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分型涉及13个型/群,主要分布在19F(20.0%、15/75)、19A(8.0%、6/75)、6A(8.0%、6/75)、15(8.0%、6/75)、6B(6.7%、5/75)、23F(6.7%、5/75)、14(5.3%、4/75),冬季比春季分布广;7价、13价肺炎疫苗的血清覆盖率为38.7%和54.7%。结论武汉地区12~18月龄健康婴幼儿鼻咽部肺炎链球菌携带率低于2岁以上儿童,主要流行血清型以19F为主。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2006年城乡居民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武汉市居民HBsAg携带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科学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于2006年9—11月在武汉市居民中开展了HnsAg携带率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武昌区200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汉市武昌区 2 0 0 1年总人口数为 8715 0 5人。自 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以来 ,随麻疹减毒活疫苗 (MV)的大范围使用 ,全区麻疹发病大幅度下降。但近年来 ,全区麻疹发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在 MV接种率普遍较高的城区仍有麻疹散发 ,有些区域发生局部爆发或流行。现对武昌区 2 0 0 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麻疹报告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以探索麻疹监测及控制措施。1 流行特征麻疹疫情资料来自武昌区预防保健中心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的资料及个案调查表。2 0 0 1年全区共报告 39例麻疹 ,年报告发病率为 4 .4 7/10万。全区 14条街均有麻…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控制图法构建武汉市武昌区手足口病预警模型,确定最佳预警界值,为该区手足口病监测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从国家传染病报告系统中整理2009-2014年武昌区手足口病数据并建立数据库,采用移动百分位数法建立预警模型,通过筛检试验方法对模型进行评价,计算出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绘制ROC曲线并找出最佳预警界值.结果 武汉市武昌区手足口病最佳预警界值为P90,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00%、93.88%、50.00%和97.87%.结论 手足口病预警界值的确定应根据发病特点结合当地疫情优选,注重地区特异性,提高传染病疫情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价值链、结构-功能分析方法,系统讨论了我国目前免疫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并从免疫服务的价值及其网络体系进行分析,针对如何提高接种率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免疫规划是控制和消灭疫苗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最简便的一项根本措施.免疫规划服务也是目前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一项基本服务职能,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公平性的特征.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通过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策略,对辖区居住的居民提供免疫规划服务,以控制社区疫苗可预防传染病,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城市卫生文明水平.  相似文献   
8.
武汉市61例淮阳山出血热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淮阳山出血热(Huaiyangshan hemorrhagic fever)是近年在我国中部地区淮阳山一带发现的由蜱传播新型布尼亚病毒(淮阳山病毒,Huaiyangshan virus)引起的出血热[1].武汉市地处中原,位于淮阳山边缘,且有医疗资源优势,近年收治了许多淮阳山出血热病例,现对其中确诊的61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采用价值链、结构-功能分析方法,系统讨论了我国目前免疫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并从免疫服务的价值及其网络体系进行分析,针对如何提高接种率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回顾了2008年武汉市武昌区一起由非产毒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引发疫情的调查处理经过,并针对疫情的主要特点展开了讨论,为以后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卫生部《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及《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开展调查处理。[结果]本起疫情共发现1例轻症患者,为武昌区1995年以来首次发现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感染,在肠道门诊开展霍乱常规监测中发现;经PCR检测,核实毒力基因ctxA、ctxB阴性。本起疫情经采取隔离治疗患者、疫点消毒、密切接触者居家医学观察、疫点周边医疗机构腹泻症状监测、集贸市场小水产、熟食品、外环境霍乱监测等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二代病例。[结论]霍乱防控工作在新的形势下面临新的挑战,霍乱病人检索、霍乱监测以及对流动状态下的带菌者甚至轻症患者的管理,都让我们不得不对霍乱防控工作有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