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29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46篇
预防医学   45篇
药学   63篇
中国医学   72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建立橘叶UPLC指纹图谱,对不同产地药材进行质量评价,为科学评价各批次橘叶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cquty UPLC BEH C18(100 mm×2.1 mm,1.7 μm)色谱柱,以0.2%甲酸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3 mL/min,柱温为26℃,检测波长为330 nm。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20批不同产地橘叶药材的整体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建立20批橘叶的UPLC对照指纹图谱,标定27个共有峰,聚类分析分成4类,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验证且确定6个决定峰。结论 结合化学计量学和UPLC指纹图谱为建立全面有效的橘叶药材质量控制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系统分析复方中药结肠炎奇效颗粒的化学组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E)对该制剂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快速鉴定和归属。方法 色谱条件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进行梯度洗脱(0~2 min,5%B;2~16 min,5%~21%B;16~30 min,21%~95%B;30~33 min,95%B;33~34 min,95%~5%B;34~37 min,5%B),流速0.3 mL·min-1,柱温30 ℃,进样量2 μL。质谱分析使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扫描,扫描范围m/z 60~1 200,MSE模式采集数据。通过与对照品、参考文献和自建数据库信息比对后对各离子峰进行鉴定。结果 从结肠炎奇效颗粒中共分离和鉴定出102个化学成分,包括有机酸类、黄酮及其苷类、三萜类、苯乙醇苷类、鞣质类、环烯醚萜苷类等,其中黄酮及其苷类主要来源于骨碎补和山楂,苯乙醇苷类和环烯醚萜苷类来源于车前子,三萜类和鞣质类主要来源于山楂和诃子,且已鉴定化学成分包含骨碎补中成分28个,车前子中成分31个,诃子肉中成分53个以及山楂中成分58个。结论 建立的UPLC-Q-TOF/MSE能全面快速地分析结肠炎奇效颗粒中的化学成分,初步阐明了该颗粒剂的化学成分轮廓,可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高迪  王保军  裴玉  白雪  何毅  宋兆辉 《中草药》2017,48(4):668-672
目的研究脊痛宁片有效成分与模拟生物膜的相互作用,预测药物在体内的吸收情况。方法将脂质体作为模拟生物膜,采用脂质体平衡透析与液质联用技术筛选脊痛宁片中与脂质体有相互作用的成分,并考察脂质体质量浓度和缓冲液p H值对脊痛宁片与脂质体互相作用的影响。结果脊痛宁片中共有11个成分与脂质体作用明显,包括4个黄酮类成分,2个萜类成分,4个香豆素类成分,1个苯丙酸类成分。脂质体的质量浓度和缓冲液p H值都对脊痛宁片与脂质体互相作用有一定的影响。结论脂质体平衡透析与液质联用可预测脊痛宁片潜在的活性成分在体内的吸收情况,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究3D打印技术应用于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文献,评价3D打印技术对骨盆骨折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VIP)、万方数据库等,检索起止时间为从建库至2017年9月,收集应用3D打印技术于骨盆骨折术前规划的临床对照试验。按照事先制定的入选与剔除标准筛选文献,逐一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临床对照试验,共638例患者,其中3D打印技术组279例,常规组35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3D技术组患者手术时间[SMD=-2.81,95%CI(-3.76,-1.85)],术中出血量[SMD=-3.28,95%CI(-4.72,-1.85)],术后并发症[OR=0.47,95%CI(0.25,0.87)]均明显小于常规组,而3D打印技术组在术后的骨盆骨折复位优良率[OR=2.09,95%CI(1.32,3.30)],骨盆功能优良率[OR=1.94,95%CI(1.15,3.28)]方面均优于常规组。结论:骨盆手术中应用3D打印技术具有缩短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且能够提高骨盆骨折复位质量和促进术后骨盆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 IA)检测160型慢性乙型病毒性患者血清HA、LN、PCⅢ和Ⅳ-C水平,并与肝组织活检纤维化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A、LN、PCⅢ和Ⅳ-C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肝纤维化活动水平及程度呈密切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HA、LN、PCⅢ和Ⅳ-C水平能较好地反映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慢性化程度和肝纤维化的活动水平及程度,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益母草中水苏碱TLC鉴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定益母草中水苏碱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采用不同的展开系统、不同的显色剂对益母草中水苏碱进行分离和显色,以考察其分离度和显色的稳定性。结果:以丙酮-无水乙醇盐酸(5:3:0.5)为展开剂分离度为佳,在先喷10%硫酸乙醇后,以碘化铋钾-碘化钾碘(1:1)的混合试液显色灵敏度最高。结论:该方法可作为水苏碱的薄层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拟探讨国产磁性括约肌增强器(MSA)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不良反应与处理策略。 方法按照上海市胸科医院-胜杰康公司磁性括约肌增强器(SS-MSA)临床试验的入排标准,2018年8月至2021年10月共纳入43例GERD患者接受MSA治疗,在腹腔镜下完成SS-MSA植入手术。术后主要疗效评价指标包括24 h酸暴露总时间、受试者服用PPI药物情况及GERD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GERD-Q)。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本试验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CTR-ONC-16009512)。 结果43例接受MSA治疗患者中,23例完成1年的随访,24 h酸暴露总时间术前9%(6.2%~13.4%),术后0.4%(0.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GERD-HRQL评分为11(8~14),术后1年为6(6~11),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受试者术前全部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PI)药物,术后持续性服用PPI药物患者为5例(21.7%,5/23)、入组患者可正常嗳气、打嗝。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吞咽困难,发生率为86%(37/43),其中95%(35/37例)为轻中度,均在术后1~3个月缓解。2例患者术后1个月左右出现严重吞咽困难,术中分别植入13、14号MSA,均将装置取出。其余腹泻、腹痛、便秘、恶心等并发症,除1例腹泻患者住院治疗外,其余均对症治疗。术后仍有反酸症状持续者27例,短期缓解者13例,存在症状超过3个月的13例,以轻中度为主。1例因反流严重取出装置。1例因胸痛取出装置。 结论SS-MSA手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吞咽困难,短期内大多数均能缓解。选择好适当型号的MSA装置,良好的术前宣教、术后饮食指导将保证该术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9.
10.
丹参多酚酸提取物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介峰  阎红  王瑞静  李伟  岳洪水  罗学军  何毅 《中草药》2018,49(21):5024-5028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光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结构解析。结果从丹参多酚酸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2-[(7-羟基-2-羰基-2,3-二氢苯并呋喃基)-(4→3)-2-(2E)-烯丙酰氧基]-3-(3,4-二羟基苯基)-丙酸(1)、丹酚酸D(2)、原儿茶醛(3)、迷迭香酸(4)、紫草酸(5)、丹酚酸B(6)和丹酚酸Y(7)。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丹酚酸D内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