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9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巢式-实时PCR(NR-PCR)检测初诊梅毒患者不同样本中梅毒螺旋体(Tp)靶DNA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方法 以Tp polA为靶基因,用NR-PCR检测梅毒患者初诊时皮损拭子、血清、全血、脑脊液、末梢耳垂血等样本中的靶DNA,用统计软件SPSS.13分析结果.结果 NR-PCR检测Tp polA靶DNA的极限为2个Tp/ml,总体阳性率为71.7%,检测不同类样本的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耳垂血92.0%>脑脊液90.2%>拭子74.3%>血清66.9%>全血64.2%.NR-PCR结果与血清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为76.0%(152/200).进一步分析显示:一期、二期梅毒拭子DNA阳性率(63.2%比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2,P>0.05);血清样本中,二期梅毒DNA阳性率高于一期梅毒(χ2=3.6,P=0.06);全血样本中,二期梅毒DNA阳性率高于其他各类型梅毒;神经梅毒耳垂末梢血阳性率与脑脊液比较,P=0.06.隐性梅毒血清(RPR)滴度≥1:8组的Tp DNA阳性率高于RPR≤1:4组.结论 NR-PCR方法检测梅毒患者不同样本中Tp DNA是可行的,不同类型梅毒、不同类型样本以及其血清RPR滴度水平都影响Tp DNA阳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女性STI感染者单一感染和混合感染流行情况,以及相关性行为学因素,以便更好开展性病行为干预工作.方法:知情同意后,在性病防治现场和STD门诊收集746例女性生殖道拭子和血清,进行常规STI病原检测,同时采集人口学资料和性行为学资料,多因素回归分析多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一感染和混合感染率分别为49.79%、50.21%;感染的STI病原依次为UU, HSV-2,CV, MH, CT, BV, TP, TV和GC.最常见的二重感染是 UU 和HSV-2, 最常见的三重感染是UU+MH+HSV-2. MH只和UU合并感染. UU 感染同性生活频率、安全套使用、性伴固定与否有关,而HSV-2感染只同性伴有关.结论:女性STI中混合感染较为常见.MH多与UU混合感染.不同的性传播感染存在不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细胞凋亡与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细胞DNA因环境不良因素的作用损伤后,机体会即刻对其进行修复,以恢复原来的结构和功能,如修复过程受阻,或修复发生差错时,DNA的结构或功能便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细胞死亡或异常增生(肿瘤)。机体DNA损伤的修复必须有一套严密的识别和调控系统,用以识别DNA的损伤、损伤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启动细胞凋亡程序或DNA修复系统,以及修复的效率或后果。对这一体系的研究,有助于对肿瘤发生机理的认识,从而开辟肿瘤预防和治疗的新途径。DNA链断裂是DNA损伤的一种重要类型。近来对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EC2.4.2.30)在…  相似文献   
4.
一种新的DNA-DNA交联检测法--改良单细胞凝胶电泳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NA交联是细胞内发生的严重事件 ,它影响DNA的正常复制功能 ,从而导致突变或肿瘤。多种致癌物质和抗肿瘤药物可引起DNA DNA交联 ,如砷、镍、铬、顺铂、丝裂酶素C等[1~ 4 ] 。因此 ,检测外环境因素所导致的DNA DNA交联是判断其是否为诱变剂或致癌因素的有效手段。传统检测DNA交联物的方法是碱洗脱法 ,但该法昂贵、耗时、操作复杂 ,并涉及到同位素[5] 。发展新的DNA DNA交联物检测方法实有必要。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是一种公认的检测DNA链断裂的敏感、快速、简便和廉价的方法[6] 。在此基础上 ,多位学者对其进行…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肺癌患者的DNA损伤敏感性和修复特性 ,收集了未经化疗或放疗的肺癌病人 34例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对照 45例 ,均为非现吸烟者 ,抽取静脉血 5ml,枸橼酸钠抗凝。每人血样分成三份 (A、B、C) ,B、C份用过氧化氢处理 ,C份再用RPMI16 40全培养基恢复培养1h ,常规单细胞凝胶电泳 (SCGE) ,用SCGE计算机成像与分析系统得到彗星的尾矩 (单位为像素 ) ,B与A尾矩的差值衡量DNA损伤敏感性 (DDS) ,B与C尾矩的差值衡量DNA修复能力 (DRC)。结果表明 ,在对照组内 ,性别之间的DDS和DRC差别无显著性 ;以 …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广州地区不同人群女性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情况,分析CT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由医护人员组成性病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队,为目标人群提供性病防治知识讲座、问卷调查,发放健康处方和安全套,采集生殖道拭子用于萘瑟氏淋球菌(GC)、CT、解脲/人型支原体(UU/MH)等的常规检测.结果 共问卷调查788人,对715人采集了宫颈拭子.CT总感染率为10.5%(75/715),其中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妇科门诊就诊者、暗娼的CT感染率分别为6.4%(15/234),11.1%(31/279),14.4%(29/202),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合并GC、UU/MH、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粘液脓性宫颈炎(MPC)感染者分别为5.3%、57.3%、36.0%、32.0%.暗娼中CT合并GC、HSV-2、MPC感染者分别为10.3%、51.7%、27.6%.CT感染与20岁以前发生性行为、未婚、配偶从事商业服务业、中重度宫颈炎以及每周性生活频率超过3次等5个因素有关.固定人群因素后发现,首次性生活年龄越早、口服避孕药为危险因素.结论 性工作者是性病行为干预的重点,减少性生活频率,加强青少年禁欲宣传有助于减少CT感染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期别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人类表皮生长因子(HER-2、p53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3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各指标的表达,采用新的记分标准,结果数字化和半定量化,以秩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高临床期别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HER2表达显著升高,而PR表达则显著降低,ER和p53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HER-2和PR能更好地反映乳腺癌的临床期别并可能与乳腺癌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8.
全球女性乳腺癌和卵巢癌最新发病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何健荣  高曦  任泽舫 《中国肿瘤》2009,9(3):169-172
[目的]描述全球女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最新发病分布特征。[方法]利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最新公布的五大洲癌症发病率第九卷等资料,从全球地区、人群特征和时间趋势方面描述女性乳腺癌、卵巢癌的发病分布。[结果]北美洲和大洋洲的乳腺癌发病率最高(88.3/10万和85.1/10万),为亚洲(33.5/10万)和非洲(31.0/10万)的2~3倍;欧洲(10.8/10万)和北美洲(9.9/10万)的卵巢癌发病率最高,为亚洲(6.1/10万)和非洲(4.8/10万)的1.5~2倍。日本和韩国的乳腺癌和卵巢癌发病率明显比美国和英国低。中国香港、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的乳腺癌和卵巢癌发病率明显高于浙江嘉善等中小城市。移居美国的亚洲女性乳腺癌和卵巢癌发病率高于其原居住地的,而接近美国当地居民发病率。美国的乳腺癌发病率从2001年到2005年下降了9.9%,而亚洲地区呈现上升趋势,如中国上海从1991年到2000年上升了36.4%;卵巢癌也呈现同样的趋势。[结论]女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病率仍然是西方人群高于东方人群,但这种差别正在缩小;乳腺癌与卵巢癌具有相似的发病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
DNA-蛋白质交联物作为接触铬工人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接铬工人的生物监测指标,利用简便、快速、经济、敏感的125I后标记法检测某合金厂187名接铬工人和57名某水电站工人(对照)的血白细胞DNA-蛋白质交联物(DPC)。结果表明,接触组DP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接触6价铬者又明显高于接触3价铬者和对照组,而接触3价铬者和对照组DPC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未发现性别、年龄、工龄、吸烟、饮酒等对DPC水平有影响,提示DPC能很好地反映铬对人体的遗传毒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实施情况,为完善我国尤其是深圳庞大流动儿童群体的计划免疫相关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深圳市宝安区分别抽取部分0—6周岁的流动儿童和户籍儿童,对他们的计划免疫实施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流动儿童建卡、建证率分别为99.55%和100%,户籍儿童建卡、建证率均为100%;流动儿童基础及加强免疫单苗接种率为84.17%.99.76%;流动儿童“六苗”全程接种率为88.43%,低于户籍儿童的9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15,P=0.012)。结论宝安区流动儿童的建卡/证率较高;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率低于户籍儿童。但单苗接种率也保持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