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了解陕西省汉中市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分析高血压患病与家族史的定量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汉中市农村居民进行高血压相关的问卷调查及身体测量,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家族史对高血压的影响。结果 共收集到2 817名18~80岁农村居民的完整资料,高血压粗患病率为33.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家族史阳性者与阴性者相比,OR=2.06(95%CI:1.70~2.50)。一级亲属中高血压家族史的个体人数分别为1、2、3时其OR值(95%CI)分别为1.83(1.47~2.27)、2.94(2.09~4.13)、4.48(2.17~9.27)。女性人群中,父亲家族史阳性、母亲家族史阳性、父母家族史均为阳性时,OR值分别为2.50、1.61、2.82,均P<0.05。结论 家族史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一级亲属中高血压家族史的个体人数与高血压患病呈剂量-反应关系,一级亲属中父亲、母亲高血压家族史可进一步影响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探讨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548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儿童肥胖率为27.7%,不同性别肥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66,P=0.00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肥胖、出生体质量是巨大儿、经常吃动物内脏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而母乳喂养、经常吃深色蔬菜及体育锻炼是保护因素。结论 儿童肥胖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应积极采取综合性预防干预措施,减少儿童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胃癌肿瘤干样细胞(cancer stem like cells,CSLC)向内皮细胞的分化,以期发现抗肿瘤血管治疗新靶点,并降低抗血管靶向治疗的耐药性。方法:用长春新碱(VCR)筛选胃癌低分化腺癌SGC7901细胞系,加生长因子无血清培养的方法诱导胃癌CSLC,并对其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刺激下向内皮细胞分化的生物学行为进行观察。结果:成功诱导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胃癌CSLC。Western blot、immunofluorescence检测证实:内皮细胞的分子标记物CD31,CD34在经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刺激后的CS-LC中呈阳性表达。成管实验结果显示CSLC在内皮环境中培养后较SGC7901细胞和无刺激的CSLC具有明显的成管能力。SGC7901和CSLC分别裸鼠皮下成瘤后,移植瘤免疫组化分析检测证实,肿瘤干样细胞移植瘤的组织切片用人源性血管内皮标志CD31、CD34抗体行免疫组化染色,可明确观察到人源性微血管形成。结论:胃癌CSLC具有向内皮分化的潜能;裸鼠移植瘤中含有人源性内皮细胞,提示胃癌CSLC可能参与胃癌肿瘤血管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4.
正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7,38(8):1050-1054.该文了解陕西省汉中市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分析高血压患病与家族史的定量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汉中市农村居民进行高血压相关的问卷调查及身体测量,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家族史对高血压的影响。结果:共收集到年龄18~80岁农村居民2817人的完整资料,高血压粗患病率为33.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家族史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母亲孕期动物性食物摄入量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为指导妊娠期合理膳食,改善出生体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源于2013年7-11月在陕西省30个县进行的出生缺陷现况及其危险因素横断面调查。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孕妇中随机抽取个体完成半定量膳食频率问卷,收集包含动物性食物来源的各食物食用频率和分量数据及新生儿相关信息,筛选出母-婴(0~1岁)作为研究对象。将新生儿出生体重作为因变量,食物摄入频率转换成每周摄入次数后作为自变量,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建立3个调整模型并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共纳入11 459对调查对象,新生儿平均体重(3 279.9±454.6)g,母亲孕期平均摄入蛋类食物4.00次/周,肉类食物1.50次/周,奶类食物3.00次/周,鱼类食物0.50次/周,总动物性食物5.00次/周。未分层时,3个模型均显示肉类及总动物性食物的摄入对新生儿出生体重有影响。调整了孕周、孕妇年龄、社会人口学等因素后,肉类食物摄入每周增加1次,出生体重增加约5.26(95%CI:1.32~9.20)g,而总动物性食物每周增加1次,出生体重平均增加3.24(95%CI:1.09~5.39)g。分层分析显示,肉类及总动物性食物对女婴和农村居民的影响更大;总动物性食物的摄入对陕北和关中地区的影响更大,而肉类食物的摄入对陕南地区的影响较大。且影响均为正向的,即摄入越多,体重增量越大。结论 妊娠期增加动物性食物摄入会改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建议孕期母亲应重视孕期动物性食物的摄入。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食物不耐受在儿童生长发育迟缓中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生长发育迟缓儿童143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儿童10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半定量间接法比较2组儿童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的特异性抗体IgG,采用SPSS 21.0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生长发育迟缓儿童中出现食物不耐受者125例,占87.4%,健康对照组中出现食物不耐受者61例,占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647,P<0.001)。2组在食物不耐受种数上(1种、2种、3种、4种及以上)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Z=-5.399,P<0.001)。2组儿童主要不耐受食物均为鸡蛋和牛奶,病例组中鸡蛋、牛奶、大麦三种食物不耐受阳性率高于对照组(69.2% vs.33.9%,P<0.001;66.4% vs.43.1%,P<0.001;13.3% vs.5.5%,P=0.041),并且这三种食物不耐受严重程度在2组中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对年龄进行分层,发现0~3岁年龄组中,病例组食物不耐受总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83.7% vs.51.7%,P<0.001),主要集中在鸡蛋(62.2% vs.28.1%,P<0.001)和牛奶(67.3% vs.42.7%,P=0.001);3岁以上年龄组中,病例组整体食物不耐受阳性率高于对照组(95.6% vs.75.0%,P=0.042),然而14种食物不耐受在2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物不耐受在生长发育迟缓儿童中的发生率较高,食物不耐受检测可作为预防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联合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和B6对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 检索1980-2014年有关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和B6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关系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符合条件的研究。研究指标包括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心肌梗死及中风,效应指标为反映发生风险的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CI。运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效应综合,并做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采用Jadad评分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共纳入11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包含26 395名研究对象。有8项研究综合显示3种B族维生素联合使用对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无显著影响(RR=1.00,95%CI:0.94~1.07);9项研究综合显示3种B族维生素联合使用对心肌梗死的发生无显著影响(RR=1.03,95%CI:0.94~1.13)。9项研究综合显示3种B族维生素联合使用可使中风的发生风险降低14%(RR=0.86,95%CI:0.78~0.95)。维生素B合剂组与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联合服用叶酸、维生素B12和B6能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低2.53 μmol/L(95%CI:-3.93~-1.12);亚组分析显示,随访时间、维生素剂量、疾病史均对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研究结论无显著影响;而中风的亚组分析显示,随着随访时间延长,补充B族维生素能降低中风的发生风险,叶酸和维生素B12在小剂量下预防中风的作用更为显著,而维生素B6随着剂量的增加效果显著,有心脑血管病史者联合补充B族维生素降低中风风险的效果较好。结论 联合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和B6对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心肌梗死的发生无显著影响,但可以降低中风发生的风险和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陕西省妇女孕前和孕期不同类型铁补充剂及补血中成药的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收集2010-2013年怀孕且结局明确的育龄妇女相关信息,提取孕前孕期微营养素服用数据资料,对孕前孕期铁补充剂及补血中成药使用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28 367人,孕前孕期铁剂、含铁复合营养素及补血中成药总服用率为28.99%,铁剂服用率相对较低(5.33%);3类补充剂均为孕前、早期服用率较低,孕中、晚期服用率较高,连续≥ 2个时期服用率很低。3种补充剂在服用时间、地区、人群分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铁剂服用的积极因素为文化程度大专或以上(OR=1.920,95% CI:1.617~2.279)、产检次数≥ 6次(OR=1.832,95% CI:1.604~2.091)等;服用含铁复合营养素的积极因素与铁剂基本相同,消极因素为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相比,OR=0.872,95% CI:0.788~0.966);补血中成药服用的积极因素为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相比,OR=1.285,95% CI:1.141~1.447);消极因素为文化程度大专或以上(OR=0.855,95% CI:0.746~0.979)等。结论 2010-2013年陕西省妇女孕前和孕期3类补充剂总体服用率较低,铁剂各阶段服用率均较低,孕前、孕早期预防性补铁率尤其低。应采取措施全面提高陕西地区妇女孕前孕期铁剂补充率,同时加强补血中成药临床使用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会环境因素对不良出生结局的直接与间接作用。方法利用《陕西省出生缺陷现况及其危险因素调查》中有关育龄妇女及其生育子女的相关信息以及陕西卫生统计年鉴有关调查地区的卫生事业发展数据,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构建卫生事业发展状况、家庭特征、妇幼保健利用和叶酸服用、不良出生结局5个潜变量,建立潜变量间的假设结构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估计路径系数,并进行修正和评价,最终确定最佳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8457名在2010—2013年间怀孕并有明确怀孕结局分娩且不良出生结局数据完整的育龄妇女,其分娩的新生儿有2.0%为出生缺陷,有2.7%为早产儿,有3.4%为低出生体重儿。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卫生事业发展状况主要是通过影响妇幼保健的利用和叶酸服用间接影响不良出生结局的发生,妇幼保健利用主要通过影响叶酸服用间接影响不良出生结局发生,家庭特征对不良出生结局既可产生直接影响也可产生间接影响,家庭特征的间接影响主要通过妇幼保健利用和叶酸服用实现,而叶酸服用则直接影响不良出生结局的发生。家庭特征的影响最大,占53.3%,其后依次是叶酸服用(30.0%)、妇幼保健利用(12.7%)和卫生事业发展(4.0%)。结论卫生事业发展、家庭特征、妇幼保健利用、叶酸服用等宏观社会环境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不良出生结局产生影响,但家庭特征影响较大。不良出生结局的干预中应当重视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全面了解2016年陕西省食品相关生产企业人员、监管部门、检验单位及相关科研人员(以下简称企业、监管、检验和科研4类人员)对《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201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系列方法》(GB4789)、《食品卫生理化检验标准》(GB5009、GB5413系列)3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知晓和理解情况,探讨现行标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为监管部门和相关行业人员更好的理解和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供参考。方法于2016年4月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陕西省11个市的食品相关生产企业人员、监管部门、检验单位及相关科研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分析调查对象对3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知晓度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1)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70份,收回有效问卷166份。(2)4类人员对《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2013)的总知晓率为73.5%,科研人员最高,为100%,检验人员最低,为63.5%;4类人员对该标准的总满意度为69.3%,企业人员最高,为94.7%,检验人员最低,为58.8%。(3)4类人员对《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系列方法》(GB4789)的总满意度为98.8%,其他检验人员最低,为75%。(4)4类人员对《食品卫生理化检验标准》(GB5009、GB5413系列)的总知晓率为81.9%,科研人员最高,为100%,监管人员最低,为59%;4类人员对该标准的总满意度为75.9%,检验人员最高,为85.9%,监管人员最低,为53.8%。(5)针对现行标准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调查对象提出以下建议:应根据食品种类的不断扩增,适当的细化标准的内容;建议开发可靠的快速检验方法,用于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工作;将国际上一些先进的样品检测设备和测试方法纳入我国的标准体系。结论 (1)陕西省食品相关4类人员对3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跟踪评价中的《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系列方法》(GB4789)、《食品卫生理化检验标准》(GB5009、GB5413系列)2项标准有较高的知晓度和满意度,对《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2013)知晓率和满意度都较低。(2)本次调查还观察到调查对象对标准的内容还不够理解,对标准的性质和定位不够明确,现行标准确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