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0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7年全国艾滋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当前艾滋病网络直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提高艾滋病疫情报告的质量,并为拟制定的管理指标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于2008年1月下载艾滋病网络直报系统中,2007年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定时数据库及相关工作表,对艾滋病网络直报个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71.6%的病例报告来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县级疾控中心占50.1%;有73%的病例在免疫印迹法确认或诊断后15日内报告;部分病例报告存在填写错误及传播途径与接触史之间的逻辑错误;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工作单位等部分非必填项填写率较低;报告的36 382例非羁押人员中,77.7%进行了个案流行病学调查,且在网络直报系统报告了流调表;随访率35.1%. 结论 2007年艾滋病报告及时率、流调率和随访率等指标较2006年进一步得到提高,针对存在的问题,在改版的网络直报系统中进行调整完善和针对性地加强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我国成年女性艾滋病病毒(HIV)携带者的流行特征,探索性分析影响成年女性感染HIV的潜在因素。方法 收集2011-2015年我国新发现15岁女性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人口学、行为学信息,分析该人群的传播途径特征和流行趋势变化。结果 2011-2015年每年新发现成年女性HIV/AIDS病例数有所上升。异性传播尤其是非婚异性性接触感染是主要传播途径,其构成比逐年上升。2012年开始,40~94岁组女性感染者为首要受累人群,非婚异性性行为和配偶/固定性伴感染均占较大比例;40岁女性病例的报告数和构成比基本稳定,20~24岁年龄组出现下降,以非婚异性性行为接触为主要感染方式。结论 新发现女性病例的年龄峰值向高年龄组推进,应重视高年龄组女性艾滋病防治工作。扩大检测尽早发现感染者,避免女性被动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 预测吉林省艾滋病高危人群规模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数,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吉林省哨点监测、病例报告、专题调查以及文献报道等数据,利用Workbook方法,估计2009年吉林省艾滋病疫情.结果 截止2009年底,预测吉林省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共5668例(4262-7075例).全人群感染率为0.021%(0.016%-0.026%);其中经异性性传播2453例,占43.3%.经同性性传播2075例,占36.6%,经血液传播950例,占16.7%,经吸毒传播162例,占2.9%,经母婴传播28例,占0.5%.结论 2009年吉林省艾滋病疫情仍然处于低流行水平,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者主要集中在部分较大城市.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和了解我国性罪错人群人口流动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方法 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监管场所中开展性罪错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和HIV感染率调查,采用2检验分析不同性别性罪错人员流行病学特征,并采用MapInfo 15.0软件绘制各省感染率及省间流动状态图。结果 本研究对80 660名新入所的性罪错人群开展的调查表明,HIV抗体总阳性率为1.86%,男性为1.91%,女性为1.48%,其中部分省份男女性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性性罪错人员流出地均以中部和西南省份为主,流入地以东部沿海和较发达地区为主。在押的性罪错人员中,男性流动人口的HIV感染率高于非流动人口(2=22.978,P=0.001);女性流动人口HIV感染率低于非流动人口(2=9.910,P=0.002)。结论 监管场所性罪错人群HIV感染率较高,且省间流动频繁,应加强对该人群尤其是男性流动人群的艾滋病预防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06-2010年中国男男性行为者(MSM)的艾滋病疫情特征.方法 分析2006-2010年中国艾滋病病例报告系统中男男性传播病例的三间分布(时间、人群、地区)及哨点监测系统中MSM的HIV抗体检出率及安全套使用率.结果 艾滋病病例报告系统显示,2006-2010年男男性传播病例构成比从1.5%增长到10.8%,是增长最快的传播途径.与其他传播途径相比,男男性传播HIV/AIDS病例具有以下明显的特征:15~29岁为主(54.6%)、文化程度较高(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者占69.8%)、未婚为主(64.8%)、干部/教师/医生离退休人员(14.3%)及学生(7.9%)等职业占相当高的比例、流动性强(流动人口占36.2%)、城市为主(城市人口占72.6%)、专题调查(26.7%)及无偿献血(6.4%)检出比例较高.地区分布差异大,主要分布在北京、四川、广东、重庆、江苏、辽宁、上海和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哨点监测系统显示,2006-2010年中国MSM的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中位数)为3.4%,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中位数)为73.2%.结论2006-2010年中国男男性传播艾滋病报告病例构成比增长快速,哨点监测发现MSM感染率较高,安全套使用率较低,表明MSM艾滋病流行严重且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以15~29岁青年学生及无偿献血人员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中国不同地区吸毒者艾滋病和梅毒流行特点和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1995年以来中国艾滋病监测系统病例报告、哨点监测和疫情估计信息,分析吸毒者艾滋病病例报告数量与分布变化情况,吸毒者HIV和梅毒感染率变化趋势以及吸毒行为的变化情况.结果 中国吸毒者规模在过去6年中基本保持稳定,艾滋病病例报告中吸毒者所占比例逐年下降,从2005年之前的44.2%下降到2009年的25.8%.2009年哨点监测数据显示,中国吸毒者HIV和梅毒感染率差异较大,西南地区高东北地区低的态势较为明显.2009年吸毒者哨点HIV抗体平均检出率为6.2%,梅毒为3.7%;注射吸毒者HIV平均感染率为9.2%,梅毒为4.0%.多年监测结果显示,1995-1999年为全国吸毒人群HIV感染的快速增长期,2000年之后注射吸毒者流行进入平台期,最近3年HIV抗体检出率维持在9.0%~10.0%、梅毒检出率在3.5%~4.5%之间波动.结论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吸毒行为仍是中国艾滋病流行的重要影响因素;应根据区域流行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开展医疗机构就诊者HIV抗体检测,了解就诊者的HIV感染分布情况.方法 选择北京、广西和云南三省55家医疗机构,用连续抽样的方式对就诊的病人进行调查,采血进行HIV抗体检测.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调查三省份医疗机构就诊者157 687例.检出阳性902例.北京、广西、云南三省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24%、0.97%和1.0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性别、年龄、科室类别可能为阳性检出率的影响因素.男性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性,20~29岁、30~39岁年龄组阳性检出率较高,公安送检、传染科等阳性检出率较高.结论 三省份医疗机构就诊者均有阳性检出,阳性检出率与各省流行水平相符.同时提示需加强医务人员生物安全和自身防护意识,避免艾滋病职业暴露和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综合评价我国吸毒人群艾滋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吸毒人群艾滋病综合防治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系统地收集我国吸毒人群感染艾滋病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文献,按照STROBE声明分别对不同研究类型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合并的OR值及其95%CI,并进行敏感性分析以及偏倚分析。 结果 纳入合格的研究文献14篇,文献质量评价16分以上者7篇,文献质量较高;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少数民族、共用针具、无工作、注射吸毒及教育程度9年,OR值分别为3.08 [1.81, 5.24]、4.46 [2.71, 7.34]、1.34 [1.02, 1.76]、3.73 [2.95, 4.70] 和1.32 [1.01, 1.74]。 结论 初步判定少数民族、共用针具、无工作、注射吸毒及教育程度9年为我国吸毒人群艾滋病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中国艾滋病网络直报系统于2005年3月启动,实现了艾滋病病例以个案报告、个案管理为基础的网络直报,使艾滋病防治工作步入了信息化、系统化、规范化管理阶段.该文介绍中国艾滋病病例报告的发展,以及艾滋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内容和现状,并根据系统运行3年多的工作实践和现场调研,对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解决方法,为进一步完善中国艾滋病网络直报系统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10年艾滋病疫情网络直报数据质量,发现网络直报工作存在的问题,以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管理,提高艾滋病疫情报告质量,并为拟制定的管理指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1年1月1日下载艾滋病网络直报系统中2010年报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艾滋病病毒)的定时数据库及相关工作表,对艾滋病网络直报个案数据进行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的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全国5384个报告机构共报告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62 382例。2010年全国报告及时率为80.1%;部分病例报告填写存在逻辑错误;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工作单位等部分非必填项填写率较低;全国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完成率(流调率)为94.0%,流调及时率为88.5%。2010年全国死亡报告及时率为72.5%,主要死因和其他死因填写不规范。结论 2010年艾滋病报告的流调率和及时率等指标较2008年、2009年进一步得到提高,但仍存在部分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行调整完善和针对性地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