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本文利用等电点聚焦电泳技术报道了温带臭虫和热带臭虫生活史各期蛋白质和酯酶的初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蛋白质带谱:温带臭虫雌成虫、若虫和卵各呈现28、30和29条;热带臭虫雌成虫、若虫和卵各呈现32、33和29条;(2)酯酶同工酶谱:温带臭虫雌成虫、若虫和卵各显示12、12和11条;热带臭虫雌成虫、若虫和卵各显示18、12和11条;(3)热带臭虫生活史各期的蛋白质及酯酶带数目皆比温带臭虫生活史各期为多;(4)两种臭虫若虫期的蛋白质带数目皆比各自其它生活史各期为多。 相似文献
5.
昆虫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的总浓度很高(0.29~2.43%),约是脊椎动物血液含量(0.05%)的6~50倍(wiggles,1972)。为研究温带臭虫(Cmiex Lectularius)血淋巴氨基酸组成和代谢特点,我们用超微量薄膜层析法代替经典的低层析——茚三酮法。此法基本原理是,二甲氨基萘磺酰氯(1-dimethylamino—naphthalene-5-Sultonylchloride,,DNS-Cl)在碱性条件下,易与氨基酸反 相似文献
6.
黎明达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90,(5)
疟疾是一种分布广泛、导致严重丧失劳动力的蚊媒寄生虫病,对该病的控制已提出许多对策。最近大量工作集中致力于设想的疫苗的构建以诱导宿主产生对子孢子的免疫反应。在子孢子占优势的表面蛋白(即环子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了两种臭虫在广西自治区的分布,对不同经纬度的21个县、市调查中,发现仅南宁市未找到臭虫,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侵染(P5.24%),其中温带臭虫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北,其侵染率为61.90%,热带臭虫则局限于回归线以南,侵染率为28.57%,平果县兼有两种臭虫(4.76%)。文章结合邓国藩、冯兰洲及Lsing的报导,进行了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的讨论,还说明本次调查对象选择性强,所得出的侵染率明显偏高,不能代表该自治区实际的自然侵染率。文章最后建议加强对热带臭虫的调查防制研究,以期取得对臭虫全面研究的硕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为铁路防制医昆措施提供依据,于1982年开展了系统的调查,先后采得蚊、蝇、蠓、蠊、蚤、恙螨、革螨、粉螨和甲螨等医学节肢动物。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使用溴氰菊酯、氯菊酯、氯氰菊酯浸粉笔,进行杀灭臭虫试验,结果表明三种药笔效果较好,尤以氯氰菊酯含量为0.9~1.8mg/g的药笔,涂布纸面,臭虫接触1分钟,有效率达100%,以18mg/g含量的药笔进行模拟现场试验,臭虫接触0.6cm药面、有效率达97.5%,接触1.2~1.8cm药面,有效率均为100%,凡接触药面的臭虫在6天内全部死亡,药笔的持效达140天以上。由此可见氯氰药杀效高,持效长,无臭味,使用方便,保存简单,用药量小,是一理想的杀臭虫药剂,建议现场进一步观察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等电点聚焦电泳技术报导了温带臭虫和热带臭虫生活史各期蛋白质和酯酶的初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蛋白质带谱:温带臭虫雌成虫、若虫和卵各呈现28、30和29条;热带臭虫雌成虫、若虫和卵各呈现32、33和29条。(2)酯酶同功酶谱:温带臭虫雌成虫、若虫和卵各显示12、12和11条;热带臭虫雌成虫、若虫和卵各显示18、12和11条;(3)热带臭虫生活史各期的蛋白质及酯酶带数目皆比温带臭虫生活史各期为多。(4)两种臭虫若虫期的蛋白质带数皆比各其它生活史各期为多。在我国嗜吸人血的臭虫有温带臭虫和热带臭虫两种。虽然臭虫在自然界的传病作用尚不明瞭,但它频繁的叮咬、吸血和骚扰,影响人们的休息和工作。温带臭虫主要分布于世界温带地区,也遍布我国各地;热带臭虫的分布以热带、亚热带为主,在我国则以粤、桂、闽诸省为多见。两种臭虫的形态相似。生态习性基本相同,防制措施亦差别不大。本文试用等电点聚焦电泳技术,初步分析两种臭虫不同发育阶段蛋白质和酯酶的变化,以便今后进一步开展臭虫的生物化学、抗性机理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