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肿瘤学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利用RNA干扰技术下调细胞周期蛋白Y(Cyclin Y,CCNY)基因的表达,观察其对喉癌Hep-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构建针对CCNY基因的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包装慢病毒感染喉癌Hep-2细胞.将细胞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感染CCNY shRNA慢病毒组).运用Real-time PCR检测CCNY在RNA水平的变化;四甲基偶氮唑蓝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CCNY表达下调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成功包装表达CCNYshRNA的慢病毒并感染Hep-2细胞,shRNA下调CCNY的表达后,与对照组相比CCNY在mRNA水平的表达显著下降,抑制率为75.3% (P <0.05).表达CCNY shRNA的慢病毒感染5d后,继续培养6d,细胞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P <0.001).细胞在体外培养10 d后形成克隆的潜力降低了60%.结论 靶向CCNY基因RNA干扰能够阻抑喉癌Hep-2细胞的CCNY表达,抑制细胞增殖,CCNY基因有望成为喉癌基因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
回顾我国近30余年的控烟历程,男性吸烟率居高不下,人群戒烟率徘徊不前,戒烟资源屈指可数,控烟队伍势单力薄,面对如此现状,我国的控烟工作举步维艰。但是从我国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之后,我国在控烟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亦不可小觑。随着政府投入的增加以及政策法规的支持,控烟立法已初见成效,戒烟资源逐步发展,控烟队伍也在逐步扩大。但面对近3亿人的吸烟大军,控烟斗士的现况亟待解决。总之,戒烟可谓不无良方,控烟也可谓不无良策。控烟之行,欲取胜于长远,必先取胜于万众民心。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人群肿瘤家族史及与鼻咽癌之间的关系及相关强度,为我国鼻咽癌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CNKI、万方和维普3个中文数据库及PudMed、ScienceDirect和SpringerLink 3个英文数据库2013-03之前发表的鼻咽癌病例对照研究及队列研究。文献检索、选取、信息提取及质量评价(NOS评分)均由2人独立进行。采用基于方差倒数加权的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研究结果。结果纳入合格研究文献16篇,鼻咽癌患者7 478例,对照8 456例。肿瘤家族史与鼻咽癌患病的合并OR=2.63,95%CI为1.56~4.01;I2=49.2%,P=0.023;N=13;鼻咽癌家族史与鼻咽癌患病的合并OR=3.12,95%CI为2.47~3.78;I2=0,P=0.700;N=8。结合漏斗图及发表偏倚检验的结果,尚不能排除潜在的发表偏倚对结果的影响。结论在中国,肿瘤家族史,尤其是鼻咽癌家族史,会显著增加鼻咽癌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筛查是提高乳腺癌早诊早治最佳途径。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高峰年龄与欧美国家乳腺癌发病高峰年龄明显不同,制定适合中国女性特点的群体性乳腺癌筛查指南势在必行。中国抗癌协会与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组织专家在分析总结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数据的基础上,参考欧美及东亚等国家的最新乳腺癌筛查指南或共识,分别从筛查起始年龄、筛查方法、筛查时间间隔3个方面,针对中国女性乳腺癌一般风险人群和高危风险人群制定以人群为基础的《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本文对该指南进行解读以供乳腺癌筛查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5.
6.
中国5 个地区45~65 岁女性吸烟及被动吸烟现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我国女性吸烟和被动吸烟现况及其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2008-2010年中国多中心女性乳腺癌优化筛查方案研究中32 720 名45~65 岁女性数据, 根据吸烟率、现在吸烟率、经常吸烟率、重度吸烟率、戒烟率、成功戒烟率以及被动吸烟率等指标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别的总体吸烟和被动吸烟现况。结果 共有913 名(2.8%)女性有吸烟史, 不同地区女性吸烟率(北京2.8%、天津5.9%、南昌1.7%、肥城0.9 %、沈阳1.8%)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现在吸烟率、经常吸烟率和重度吸烟率分别为1.8%、1.0%和0.2%, 且随着女性年龄增加, 总体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在不同年龄别之间经常吸烟率和重度吸烟率无明显变化趋势。吸烟女性中, 中位初始吸烟年龄、中位每日吸烟量及中位持续吸烟年数分别30 岁、10 支/天和16 年。戒烟率和成功戒烟率分别为19.1%和8.2%。此外共有45.7%(12 730/27 874)的女性存在被动吸烟暴露情况。结合吸烟和被动吸烟, 女性总烟草暴露率为41.8%(13 670/32 720)。结论 我国女性吸烟率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但戒烟率也同样较低, 而被动吸烟却呈现相对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群吸烟与胃癌发病关系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中国人群胃癌和吸烟的关系,并对不同性别和吸烟量进行亚组分析.方法 所有数据来自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万方数据库、Science Direct和Pubmed医学数据库.统一制定文献评价标准,由两位研究者独立检索文献,独立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提取信息.利用软件STATA中的Meta analysis模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51篇(11260例病例).在合计人群中,吸烟是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OR=1.66,95%CI:1.47~1.87).在男性中,吸烟是胃癌的危险因素(OR=1.93,95%CI:1.35~2.76),但在女性中却并未发现吸烟是胃癌的危险因素(OR=1.05,95%CI:0.67~1.64).按吸烟量的不同,把吸烟分为轻度吸烟、中度吸烟、重度吸烟,通过Meta回归得到:LnOR=0.404×group-0.361,说明吸烟量每增加-个等级,胃癌的发病率会变为原来的1.5倍.结论 吸烟是中国人群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但在女性这种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吸烟量不同对胃癌的发病率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人群吸烟与喉癌之间的关系及关联强度,为我国喉癌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CNKI、万方、维普、PubMed、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Wiley、ProQuest等数据库中系统检索截止2013年1月之前国内外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所有文献检索、文献选取、文献信息的提取及文献质量评价均由两人独立进行。根据研究之间的异质性大小采用合适的方法来合并相关结果。结果纳入合格研究文献16篇,喉癌患者2730例,对照3224例。吸烟与喉癌发病关系的合并0尺值为4.08(95%CI:2.90—5.26;r=86.7%,P〈0.001)。很少吸烟者及经常吸烟者发生喉癌的OR值为分别为5.90(95%CI:3.05~11.41)及13.30(95%CI:8.03~22.03)。结合漏斗图的结果,尚不能认为目前纳入的研究存在发表偏倚(Egger,P=0.402;Begg,P=0.784)。结论在中国,吸烟会显著增加喉癌的发病风险,而且随着吸烟量的增加,喉癌的风险可能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发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在乳腺癌筛查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 基于我国女性2013年的年龄构成、年龄别的乳腺癌发病率,以及明确的乳腺癌传统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对中国200万35~69岁女性人群进行模拟。进一步模拟GWAS发现的23个与我国女性乳腺癌风险相关的SNP位点的分布情况。依据SNP的遗传风险解释程度及风险再分类准确性的改善程度,初筛出可用于预测乳腺癌高危人群的目标SNP,并进一步探索目标SNP对乳腺癌检出率、乳腺癌风险预测曲线下面积(AUC)、高危人群中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 共发现12个SNP可用于预测乳腺癌高危人群。如果将预测风险位于P95及更高风险的人群定义为高危人群,并在此类人群中进行筛查,采用目标SNP预测的高危人群中的乳腺癌检出率(146.99/10万)明显低于采用传统危险因素预测的高危人群中的乳腺癌检出率(177.46/10万)(P<0.001)。在传统危险因素基础上,加上目标SNP进行高危人群预测,高危人群中乳腺癌检出率(229.00/10万)提高29.0%(P<0.001)。同时乳腺癌风险预测的AUC从64.4%上升至67.8%(P<0.001),高危人群中乳腺癌发病风险OR值从3.32上升至4.33。结论 GWAS筛选出的目标SNP可提高乳腺癌检出率、乳腺癌总体风险预测准确性,并有助于在乳腺癌筛查前发现潜在的乳腺癌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乳腺癌筛查模式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乳腺X线(钼靶)筛查乳腺癌虽然在西方国家取得病死率逐年下降的实效,但是目前不断有证据质疑乳腺癌筛查的综合收益,包括钼靶检查造成的放射线损害和重复钼靶检查以及活检等造成的过度诊断问题。此外,筛查模式的不同(包括不同的筛查人群、不同的筛查方法,以及不同的筛查间隔)所造成的筛查综合收益评价的差异,同样也是引起乳腺癌筛查争议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本文阐述导致上述争议的主要原因,同时在合理评定筛查综合收益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改善乳腺癌筛查综合收益的可能途径。为了探寻适合中国国情的乳腺癌筛查模式,决策者应综合考虑优化筛查人群、完善筛查技术、体现知情同意及探索个体化筛查模式4个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