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福建省2007-2011年恶性肿瘤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福建省恶性肿瘤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福建省死因监测系统2007-2011年数据,采用趋势χ2检验对性别、地区、年龄分布特征及死亡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死亡为2007-2011年福建省居民首位死因,年均死亡率为149.80/10万,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趋势χ2=71.329,P〈0.01)。无论男女城乡,死亡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趋势χ2男=60.88,趋势χ2女=13.72,趋势χ2城市=17.20,趋势χ2农村=54.03,均P〈0.01)。男性死亡率(200.77/10万)明显高于女性(97.46/10万)(χ2=3703.97,P〈0.01),城市死亡率(157.49/10万)明显高于农村(147.10/10万)(χ2=28.827,P〈0.01)。前10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白血病、乳腺癌、鼻咽癌、恶性淋巴瘤、胰腺癌。肝癌为男性和农村首位恶性肿瘤,肺癌为女性和城市首位恶性肿瘤。结论福建省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呈上升趋势,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是监测重点,应考虑性别、年龄、地区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来制定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福建省0~14岁儿童伤害死亡原因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福建省2007-2015年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资料,对0~14岁儿童伤害总死亡率、性别死亡率、伤害别死亡率和时间趋势等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5年,福建省0~14岁儿童年均伤害死亡率11.26/10万,占死亡总数18.4%,居第3位死因.溺水、道路交通伤害和意外跌落为儿童伤害前3位死因,占儿童死亡总数70.6%;男童伤害年均死亡率(13.94/10万)高于女童(8.26/10万).男童溺水、道路交通伤害和意外窒息死亡率均高于女童.意外窒息是婴儿组首位死因(47.5%).2007-2015年福建省儿童伤害死亡率无明显变化.结论 意外窒息、溺水、道路交通伤害严重威胁福建省儿童生命,应该采取综合性措施做好儿童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心病的关系,为冠心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法抽取在深圳市南山区居住满6个月以上及20岁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 935例为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270例,对照组(高血压未发生冠心病患者)5 665例.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来收集相关资料.采用x2检验、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P-trend值并分析传统危险因素与Hcy的交互作用,用再分类分析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效力.结果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Hcy中位数为13.1μmol/L,而对照组为12.7 μmol/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高Hcy血症患病率为33.3%,而对照组为31.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高血压患者中Hcy四分位数及高Hcy血症分级与冠心病存在关联,未发现Hcy与心脑血管传统危险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病中存在交互作用;在再分类分析中,再分类改进指数(NRI)为-0.0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00,P>0.05).结论 矫正传统危险因素后Hcy与冠心病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福建省居民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全省10个监测点抽取居民6 016人进行调查。结果居民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为(4.62±1.18)、(1.40±1.26)、(1.24±0.38)和(2.72±0.87)mmol/L;血脂异常患病率61.4%,并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性(67.3%)高于女性(57.3%);高TC、高TG、低HDL-C和高LDL-C血症患病率分别为8.6%、12.1%、31.0%和6.4%;年龄、性别、体质指数、中心性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血脂异常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福建省居民血脂水平和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中壮年男性和更年期后女性是干预的重点人群,改变行为危险因素是预防血脂异常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3年福建省惠安县0~14岁儿童伤害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惠安县所辖医院中门诊量最大的医院1家、中心乡卫生院和普通乡卫生院各1家作为监测哨点医院;调查对象为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到3家哨点医院首诊被诊断为伤害的0~14岁儿童。结果 2013年监测0~14岁儿童伤害病例2 070例,年龄中位数为5.0岁,男占67.44%,女占32.56%;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跌倒/坠落(65.89%)、机动车车祸(11.84%),刀/锐器伤(7.39%);发生的主要地点是家中(55.36%)、学校与公共场所(17.25%),公路/街道(16.28%);主要发生在休闲活动(58.41%)、驾乘交通工具(13.00%)时;不同年龄组之间的伤害发生原因、地点、活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儿童伤害发生有其主要危险因素,且不同年龄组之间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2012年福建省居民的死因构成和主要疾病地区与人群分布特征。方法用ICD-10进行根本死因编码和分类,用SPSS 18.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福建省居民死亡率566.90/10万(城市526.48/10万,农村581.02/10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占81.9%。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等前10位死因占91.9%。城乡居民前10位死因相同,但顺位有所不同。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主要死因不同。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当前福建省的疾病控制重点,应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福建省1973-1975年和2010-2011年的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定量分解,找出恶性肿瘤死亡谱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疾病预防控制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死亡率差别分解法对2个年代恶性肿瘤死亡率进行定量分解,计算不同部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变化由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引起的比例.结果 2010-2011年福建省人群恶性肿瘤粗死亡率(157.78/10万)较1973-1975年(91.37/10万)上升,而标化死亡率下降,2010-2011年和1973-1975年标化死亡率分别为94.74/10万和101.08/10万.胃癌从1973-1975年的首位降至2010-2011年的第3位;食管癌从第2位降至第4位;肝癌从第3位升至首位,肺癌从第5位上升至第2位.人口因素影响不同部位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升高;非人口因素影响肺癌、肠癌、肝癌、乳腺癌、白血病、膀胱癌6种恶性肿瘤死亡率升高,而促使其余4种恶性肿瘤死亡率下降.结论 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肠癌为福建省恶性肿瘤预防与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福建省惠安县伤害监测中跌倒/坠落的分布特征,为制订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0年首次在惠安县哨点医院就诊的跌倒/坠落伤害病例,采用统一制定的报告卡进行报告。结果2009—2010年共收集跌倒/坠落病例4715例,占全部伤害病例的29.3%,男女性别比为1.27∶1,是0~14岁儿童和45岁及以上人群的首位伤害发生原因;跌倒/坠落的发生地点主要在家中、工业和建筑场所、学校与公共场所(41.7%、26.0%和10.3%);跌倒/坠落发生时活动主要为有偿工作、休闲活动和家务/学习(32.7%、29.7%和20.2%);1天中跌倒/坠落的发生时间集中在9—10时(30.2%)和14—16时(29.6%);伤害性质以挫伤/擦伤和骨折为主(40.6%和28.0%);严重程度以轻度(68.1%)为主;跌倒/坠落的结局以经治疗后回家为主(63.9%)。结论跌倒/坠落是惠安县的主要伤害原因之一,应重点开展针对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跌倒的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老年人死亡的原因,为开展老年人慢病危险因素综合干预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死因资料来自福建省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资料,用ICD-10进行死因分类和根本死因编码.结果 2010年福建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死亡率为4.351%,占全部死亡数的68.5%;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为3 704.12/10万,占85.1%;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营养代谢病、消化系统疾病、精神障碍、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传染病位居前10位死因,占死亡总数的94.7%,除城市老年人的神经系统疾病和农村老年人的传染病外,城乡老年人的前9位死因相同,但顺位有所不同;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在城乡均位居恶性肿瘤的前5位,占78.3%.急性心肌梗死居心脏病首位,占44.7%;意外跌落占损伤和中毒的56.8%.结论 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是福建省老年人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