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完全免费   5篇
  预防医学   2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HLA-DR抗原与HBV宫内感染关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 了解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抗原与HBV宫内感染的关系,探索HBV宫内感染的遗传易感性。方法以1997年2月~1998年8月在太原市传染病医院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发生及未发生HBV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各20例,采用序列特异引物PCR(PCR-sequencelspecificprimer,PCR-SSP)技术扩增HLA-DR基因区18对等位基因。判定HLA-DR抗原的型别。计算HLA-DR抗原各型别出现频率并分析其在2组间的差别。结果 DR3、DR51在宫内感染组的频率较高,分别为45%,40%,在非宫内感染组分别为20%。15%,OR值分别为3.27(0.67~17.08)、3.78(0.69~23.02).P分别为0.18,0.16。DR53在非宫内感染组的频率较高.为60%,在宫内感染组为35%,OR值为0.36(0、08~1.54)P为0.20,均未达显性差异。结论 DR3、DR51有可能是HBV宫内感染的易感型.DR53有可能具有保护作用.但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HBV宫内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HBV宫内感染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在α=0.05水平上,孕妇DR3、婴儿DR3、母婴DR3同阳性、孕妇血清HBV DNA阳性、孕妇血清HBeAg阳性和胎盘感染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是HBV官内感染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4.71(1.62~13.66)、3.91(1.18~12.94)、5.96(1.14~31.15)、6.59(2.72~15.97)、4.53(1.93~10.64)和2.51(1.12~5.60);在α入=0.05,α出=0.10水平上,进行HBV宫内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DR3(OR=4.65,1.44~15.05)、孕妇血清HBV DNA(OR=6.56,2.65~16.23)被引入回归方程,为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且两因素间未显示交互作用;其他因素的暴露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别.随着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的增加,其发生宫内感染的危险性呈现增高趋势(χ2=16.74,P<0.os).结论 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孕妇HLA-DR3阳性和孕妇血清HBV DNA阳性,且两因素间未显示交互作用,HBV宫内感染率随孕妇血中HBVDNA含量增高呈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3.
母胎细胞转运与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母胎细胞转运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用STRPCR、As-PCR及hemi-nPCR技术扩增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中胎儿DNA及母亲DNA,通过检测TH01、GSTM1、ACE等位基因确定母.胎细胞转运与胎.母细胞转运。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母-胎细胞转运与HBV宫内感染的关系。结果以GSTM1、ACE基因多态性判定母亲源性或胎儿源性等位基因,42对信息病例中有26例新生儿发生了母.胎细胞转运(61.90%,26/42);40对信息病例中有32例发生了胎-母细胞转运(80.00%,32/40);10对母胎发生了双向转运。统计分析显示母-胎细胞转运与HBV宫内感染有关联,胎.母细胞转运与HBV宫内感染无关联,母-胎细胞转运与胎-母细胞转运无关。母-胎细胞转运、孕妇PBMC HBV DNA阳性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二者未显示交互作用;母-胎细胞转运、孕妇PBMC HBV DNA阳性与新生儿PBMC HBV感染有关,两因素间亦未显示交互作用。结论母胎之间存在细胞转运,母-胎细胞转运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这可能是对HBV宫内感染途径的补充。  相似文献
4.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HBV宫内感染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2003-2008年HBsAg阳性孕妇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注射情况并评价其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效果.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HBsAg阳性孕妇孕期HBIG 注射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孕妇外周血HBsAg、HBeAg及新生儿出生24h内股静脉血HBsAg,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母亲外周血HBV DNA.以新生儿外周血HBsAg阳性判断为宫内感染.结果 2003-2008年孕期HBIG全程注射率从40.4%增长至64.8%,各年全程注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087,P=0.001);宫内感染率为8.0%~10.0%,各年宫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X2检验表明,孕期HBIG注射与宫内感染无关(X2=0.024,P=0.877).结论 孕期注射HBIG不能阻断HBV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5.
人类白细胞抗原等位基因与HBV宫内感染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3、DR7、DR13、DR53等位基因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宫内感染的关系,探讨FIBV宫内感染的遗传易感性,确定HBV富内感染的易感基因和保护基因。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检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各187例外周静脉血血块中HLA—DR3、DR7、DR13、DR53等位基因型分布及频率。结果(1)宫内感染组孕妇HLA—DR3基因频率为24.14%(7/29),显著高于非宫内感染组孕妇的6.33%(10/158)(P=0.007)。其余各表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宫内感染组新生儿HLA—DR3基因频率为17.24%(5/29)。显著高于非宫内感染组新生儿的5.06%(8/158)(P=0.033)。其余各表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母婴HLA—DR3同阳性在宫内感染组与宫内未感染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母婴HLA-DR7、DR13、DR53同阳性在宫内感染组与宫内未感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sAg阳性孕妇及其胎儿同时或任一携带HLA—DR3,易导致HBV宫内感染;HLA—DR3是HBV宫内感染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6.
母-儿细胞转运在HBV宫内感染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HBsAg阳性孕妇细胞是否可进入胎儿血循环,HBV通过细胞转运使胎儿发生宫内感染的机制。方法以2001年12月至2003年10月由太原市传染病院妇产科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各123例为研究对象。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和半巢式PCR(heminPCR)方法检测母儿细胞转运。结果以GSTM1、ACE基因作为母亲的特异性等位基因,收集到42对信息病例对,其中26例新生儿发生了母儿细胞转运,占61.90%(2642);母儿细胞转运与HBV宫内感染显著相关(χ2=8.58,P<0.01);母儿细胞转运与新生儿PBMCHBVDNA显著相关(χ2=10.10,P<0.01)。结论母儿细胞转运是HBV宫内感染的一个原因,PBMC可能介导HBV穿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  相似文献
7.
母血HBV DNA含量与新生儿HBV感染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孕妇外周血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及细胞转运与新生儿HBV感染的关系.方法 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HBsAg阳性孕妇血清HBV DNA;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及半巢式PCR技术扩增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外周血中母亲DNA,通过检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M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等位基因确定母-胎细胞转运;用巢式PCR检测新生儿血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 DNA.结果 随着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的增加,新生儿HBV DNA阳性的危险性呈现增高趋势(X~2=13.16,P<0.05,趋势X~2=12.42,P<0.05),而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与新生儿PBMC HBV DNA阳性无关(总X~2=2.41,P>0.05,趋势X~2=0.35,P>0.05);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与母-胎细胞转运无关(总X~2=4.14,P>0.05,趋势X~2=0.001,P>0.05);母-胎细胞转运与新生儿外周血PBMC HBV DNA阳性有关(X~2=10.26,P<0.05),而与新生儿外周血HBV DNA阳性无关(X~2=0.49,P>0.05).结论 HBsAg阳性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母-胎细胞转运与新生儿HBV感染有关,分别是新生儿血清、PBMC HBV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母亲血清HBV DNA含量及反映肝脏损伤的相关肝功能指标与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的关系. [方法]连续收集2006年9月~2007年7月在太原市传染病医院产前检查及分娩的191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母亲及其新生儿血清HBV DNA含量;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JSA)检测新生儿血清HBsAg.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与HBV官内感染有关,且HBV DNA含量≥104 copy/ml以上与宫内感染显著相关;乙肝母亲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与HBV宫内感染无关联. [结论]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且HBV DNA含量≥104 copy/ml时,宫内感染发生率显著增加;乙肝母亲肝功能异常与HBV宫内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9.
太原地区孕妇HBV感染者a决定簇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太原地区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S基因a决定簇变异情况。方法 2001年11月~2004年7月,采集太原市传染病医院妇产科住院的HBsAg阳性孕妇外周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HBeAg,巢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对41例孕妇标本进行了PCR产物直接测序,与Genebank中HBV中国大陆流行株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分析HBVS基因a决定簇变异情况。结果 14.63%(6/41)孕妇携带HBVS基因a决定簇变异株。检出的突变位点中,aa126,aa127,aa131,aa143为较常见的氨基酸变异位点,aa125,aa135,aa137及aa140变异报道较少,大多数位点的变异导致了氨基酸替换。结论 太原地区孕妇HBV感染者携带a决定簇突变株。  相似文献
10.
HBsAg阳性孕妇细胞转运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HBsAg阳性孕妇细胞是否可进入胎儿血循环,探索母-儿细胞转运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关系。方法 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llele-specfic PCR,AS-PCR)和半巢式PCR(hemi-nPCR)技术扩增新生儿外周血中母亲-S-DNA,判定母.儿细胞转运。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母一儿细胞转运与HBV宫内感染关系。结果 以谷胱甘肽转移酶(GST)M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作为母亲的特异性等位基因,检测42对信息病例对中26例(61.90%。26/42)新生儿发生了母-儿细胞转运。母-儿细胞转运、孕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HBV DNA阳性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8.40(1.42~49.74),8.78(1.23~62.69)。结论 母-儿细胞转运可能是。HBV宫内感染的重要原因,PBMC可能介导FIBV穿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