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2 毫秒
1.
病毒唑体外抗腺病毒3型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病毒唑在体外抑制腺病毒3型(ADV3)作用的效果和强度。方法 采用细胞病变抑制实验观察病毒唑在人宫颈癌传代(Hela)细胞中对腺病毒3型的抑制作用。结果 病毒唑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2056.13μg/ml;抑制腺病毒3型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53.03μg/ml,治疗指数(TI)为38.77;病毒唑对腺病毒3型的抑制作用存在量效关系;在感染后10h以内给药,病毒唑能够有效地抑制腺病毒3型的复制。结论 病毒唑在Hela细胞中对腺病毒3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纤维镜引导气管插管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困难气管插管患者支气管纤维镜引导插管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06年3月15例气管插管困难患者的插管操作过程。结果 本组15例患者在表面麻醉、自主配合下均快速成功插入气管导管,无喉头水肿、声门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对估计有直接喉镜插管困难可能的患者,应耐心取得病人的配合,首选支气管纤维镜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3.
46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本院进行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进行分析。并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同时,研究组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炎琥宁治疗。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7%。研究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治疗过程中加入炎琥宁治疗,可以促进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痊愈。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采用对症治疗,对于该病的控制与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佳木斯市中小学生肥胖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市中小学生的肥胖动态,我们对佳木斯市区有代表性的8所健康监测点校8055名中小学生的肥胖资料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佳木斯市4个行政区整群抽取4所中学,4所小学,做为健康监测点校,对1996~1998年的监测资料按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进行分析。1.2监测与评价方法:监测按卫生部编发的《学校卫生年报表填写说明及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并采用《中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评价学生现时营养状况,确定肥胖和超重。2结果ZI1996~1998年各年龄组学生肥胖和超重状况:1996~1998年各年龄组的肥胖…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卵巢卵泡膜瘤-纤维瘤的MRI表现,探讨MRI的诊断价值。方法: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泡膜瘤-纤维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本组病例中包括卵泡膜细胞瘤2例,纤维瘤21例,卵泡膜纤维瘤19例,肿瘤边界清楚,多呈实性。纤维瘤T2WI呈低信号15例,低信号为主混杂信号6例;卵泡膜细胞瘤T2WI均呈稍高信号为主混杂信号;卵泡膜纤维瘤T2WI呈低信号2例,等信号或稍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17例;所有肿瘤T1WI均呈等信号或低信号;增强扫描后38例为轻度延迟强化,3例无明显强化,1例显著持续强化。结论:卵巢卵泡膜瘤-纤维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于临床定性、定位诊断均有较高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2006-2010年广州市113家医疗机构实施的HIV检测措施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 测算2006-2010年广州市113家医疗机构的HIV检测措施的成本投入,收集广州市医疗机构HIV检测人次数以及检测出的HIV感染者人数,并利用Markov模型模拟因实施HIV检测措施获得的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对该措施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广州市医疗机构HIV检测措施的总成本投入呈上升趋势,由1110.698万元上升到2510.558万元,共发现了4599例HIV感染者;每发现1例HIV感染者所对应的成本不完全相同,最低为1.181万元,最高为2.351万元,平均为1.607万元.Markov模型模拟结果显示,广州市113家医疗机构实施HIV检测措施后,平均每例HIV感染者可累计获得7.2855个QALY,每挽回1个QALY需要花费0.221万元.结论 广州市医疗机构实施的HIV检测措施的成本效果比明显低于WHO的判断标准,说明该措施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广州市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患者脱失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08年9月30日至2010年10月31日期间在广州市天河、海珠及白云区等3个MMT治疗点接受治疗的患者,根据脱失与否分为脱失组和维持组,比较2组患者在社会人口学特征、毒品滥用情况、家庭及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差别,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患者脱失的因素。结果共调查患者1021例,其中脱失组218例,维持组803倒;男性933例,女性88例;2组病例首次吸毒年龄分别为23.11与24.80岁;平均吸毒花费分别为191.09及154.77元;过去1个月平均注射吸毒次数分别为105.24及106.40次;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过去1个月与吸毒朋友交往次数的多少(OR=1.524)与首次吸毒年龄的大小(OR=0.773)是影响广州市天河区等3个MMT门诊患者脱失的主要因素。结论过去1个月与吸毒朋友交往次数越多、首次吸毒年龄越小的患者越容易脱失治疗,应针对影响患者脱失的因素采取多种形式的干预手段,提高治疗维持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了解免疫印迹试验(WB)带型与HIV-1感染的关系,探寻WB确证问题处理办法。方法收集2004-2009年上半年经首次确证为HIV-1抗体阳性或不确定结果并进行了追踪复检的检测对象,对其复检结果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初检WB带型为p17、p24p17、p66p17者复检均转阴,为p24、gp160、gp160gp120、gp120p24、gp160p24者有阳性或阴性两种转归;初检包含两条env带或包含一条env带和p24带的3条或3条以上条带者复检结果均为阳性。复检阴转者主要来自于无偿献血,自愿咨询检测(VCT)、孕产妇、术前检查、婚/体检。复检间隔时间为2 d至11个月,其中阳转间隔最短5 d,最长6个月,平均为51 d;阴转间隔最短2 d,最长11个月,平均为129 d。另1例艾滋病病人初检带型为gp160gp120;1例阴性转归者带型为gp160p66p51p24。结论建议WB出现"2条env带或1条env带+p24带"者判为不确定,在此基础上至少增加1条带(无论env、gag或pol带)才判HIV-1抗体阳性;对WB不确定带型或可疑带型结果的感染判定必须结合带型特点、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特征综合分析,并可通过缩短随访时间达到尽快确定感染状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进口与国产2类酶联免疫(ELISA)试剂的检测情况,探讨与免疫印迹试验(WB)的关系。方法收集本实验室2006—2008年常规HIV抗体ELISA试验和WB试验的检测数据,比较进口与国产ELISA试剂的检测结果、S/CO值的差别,依据ELISA试验检测结果及S/CO值变化情况分析与WB结果及带型的关系。结果3 870例标本经进口和国产ELISA试剂联合筛查检测,出现"进口+/国产-"和"进口-/国产+"的一阴一阳结果分别为162、127例,双阳结果3 581例,3种筛查结果经WB确证为阳性、不确定、阴性的比例分别为0.62%(1/162)、35.8%(58/162)、63.58%(103/162),0(0/127)、42.52%(54/127)、57.48%(73/127),96.43%(3 453/3 581)、2.79%(100/3 581)、0.78%(28/3 581);进口、国产ELISA试剂检测结果S/CO值处于1~6之间的标本,WB确证为阳性、不确定、阴性的比例分别为9.50%、42.53%、47.96%和34.70%、33.96%、31.34%,S/CO值≥6的标本,其相应的比例分别为97.47%、1.82%、0.74%和97.65%、1.83%、0.52%。2类试剂WB试验阳性、不确定、阴性3种确证结果之间S/CO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现行HIV抗体ELISA、WB检测技术已经可以很大程度区分阳性和阴性标本,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为达到《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所要求的最大限度确保检测结果及时、准确和正确,有必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