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180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576篇
药学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在许多国家对学龄儿童的脊柱侧弯都有全国性的筛查计划。尽管事实证明早期检出并及时矫治可减少脊柱融合的人数,但在英国这项工作已基本取消。主要是由于1983年英国矫形学会(BOA)及英国脊柱侧弯学会(BSS)联合发表的报告认为在当时制定这一全国性的规定是不成熟的,因为仅有0.2%的儿童有严重的需要治疗的脊柱侧弯(Cobb氏角大于20°),而25%或更多健康儿童有躯干不对称情况,其中大多数只需通过灵敏的初级筛查程序即可发现,而不需作x线摄片以及考虑手术矫形。(注:国内外临床医师对脊柱侧弯,是从治疗角度出发的,通过x线摄片检查,将  相似文献   
2.
目的编制童年期慢性应激评定问卷并对其信效度进行检验,为儿童青少年心理疾患的筛查提供有效工具。方法综合采用文献检索、焦点小组访谈和专家咨询等方法编制该问卷项目池,并在整群抽取的蚌埠市实验小学三~五年级1 786名小学生中进行测试。采用8种统计分析方法如t检验、相关系数、逐步回归等以及专家评议确定问卷最终项目,同时对该问卷的信、效度进行检验。结果通过8种项目筛选方法,最终形成了童年期同伴欺凌、童年期虐待与忽视、童年期不良生活事件3个大维度,同伴关系欺凌、同伴躯体欺凌、情感与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家庭不良生活事件、学校不良生活事件、个人不良生活事件9个小维度,共60个项目的问卷。问卷重测信度、同质性信度、分半信度分别为0.921,0.946,0.798。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问卷结构与理论构想一致。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问卷具有较好的按拟合度。结论童年期慢性应激评定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在更大范围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美国儿童少年的卫生问题(译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死亡情况分析由于卫生设施、营养状况和住居条件的改善,儿童免疫制剂和抗生素的应用,美国1~14岁儿童少年的死亡率已由1900年的870/10万下降至现时的40/10万,10~14岁为35.1/10万,  相似文献   
4.
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学生健康、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育教学卫生条件、防控学生常见病和传染病.学校卫生是一项综合性的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促进工作,联结千家万户,关乎国家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儿童青少年健康和学校卫生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学校卫生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促进我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帮助学校卫生工作者全面、系统地了解国内外学校卫生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进而为我国学校卫生工作健康发展制定支持性政策提供思路,现基于法律效力渊源角度对学校卫生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归类,并介绍发达国家学校卫生立法和国内外学校卫生支持性政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建立的测定孕妇血清中游离型双酚A的浓度固相萃取-同位素内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方法采用Oasis HLB固相萃取柱进行固相萃取,液相色谱的分离采用C18色谱柱,使用乙腈和水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运用负离子喷雾模式电离,多反应离子监测方式检测。结果该方法检测双酚A的线性范围为0.2~50 ng/ml,r=0.999 9,最低检测限为0.15 ng/ml,定量限为0.4 ng/ml。0.5、2、10、50 ng/ml 4个浓度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14.8%,108.1%,100.8%,97.2%;日内RSD分别为15.9%,9.3%,4.6%,3.5%;日间RSD分别为10.5%,15.1%,5.3%,5.1%。结论该方法测定孕妇血清中游离型双酚A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精确性,适用于血清样本中痕量双酚A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儿童肥胖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带来的不仅有生理上的危害,同时也预示各种心理卫生问题的增加,这些心理卫生问题包括情绪障碍、社会适应能力的下降、紧张及退缩的增加、自尊心下降。  相似文献   
8.
伍晓艳  陶芳标 《中国学校卫生》2020,41(11):1601-1605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儿童青少年普遍暴露于数字媒体.数字媒体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给儿童青少年带来学习机会和增加社交活动和支持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健康风险.本文对儿童青少年数字媒体暴露现状进行总结,聚焦数字媒体使用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联,结合当前研究进展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倡导积极探索数字媒体使用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风险关联的方向性和潜在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9.
青春期是童年期至成年期的过渡阶段,且该过程受生物、社会和环境等多因素的影响,其本身必然是跨学科范畴.本文简明梳理了青春期跨学科的发展及取得的部分进展,提出青春期跨学科研究的4个优先策略:基于队列探讨青春期发育的健康效应,发育时相与发育速度同步研究,重视遗传、表观遗传学与环境交互作用,拓展男童青春期研究.提倡科学运用青春期跨学科研究成果,在精细化研究的基础上,将多学科知识纳入到青春期系统研究框架中,互相补充和支持,交叉创新再出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学龄前儿童视屏时间和睡眠状况与其情绪及行为问题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视屏时间与睡眠状况对学龄前儿童情绪及行为问题的联合作用。  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17年12月扬州市8所幼儿园的2 946名3~6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学龄前儿童视屏行为、睡眠状况和学龄前儿童情绪及行为问题等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视屏时间与睡眠状况对学龄前儿童情绪及行为问题的影响。  结果  调整混杂因素后,发现视屏时间>1 h/d的学龄前儿童发生品行问题、多动、同伴交往、长处与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SDQ)困难总分可疑或异常的风险更高(P<0.05);睡眠时间<10 h/d发生多动、同伴交往可疑或异常的风险更高(P<0.05);睡眠质量不良发生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同伴交往、SDQ困难总分可疑或异常的风险更高(P<0.001)。联合作用分析显示,睡眠时间<10 h/d合并视屏时间>1 h/d的学龄前儿童发生多动、SDQ困难总分可疑或异常的风险更高(P<0.05);睡眠质量不良合并视屏时间>1 h/d更易发生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和SDQ困难总分可疑或异常(P<0.001)。  结论  视屏时间>1 h/d和睡眠质量不良对学龄前儿童情绪及行为问题更易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