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为掌握法定报告传染病在我省的实际发病情况 ,为制定传染病的防治规划提供可靠依据 ,我们于1999年4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居民传染病漏报调查 ,根据调查结果 ,推算出实际的发病水平 ,以掌握我省传染病的发病动态。1调查方法1.1依照《全国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和质控。1.2调查对象有当地常驻户口的城市和农村居民。1.3调查内容调查对象在1998年1~12月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就诊和报告情况。1.4调查范围全省9个地 (州、市 )区42个县 (市 )参与调查。1.5抽样方法按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进行。每个调查县… 相似文献
2.
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的毒性试验及其含左旋18-甲基炔诺酮微球对鼠的抗生育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进行了急性全身毒性,眼结膜刺激,肌肉刺激、热源、溶血、过敏等试验和含LNG和PLAG微球注射剂对小鼠和大鼠的抗生育作用试验。结果表明:PLGA无毒、对眼结膜和肌肉无刺激性,无热源作用、无溶血作用、无致敏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3.
4.
贵州省1951-1999年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猩红热流行的防治对策.[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我省1951年以来的猩红热疫情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病率由1958年的12.96/10万下降到90年代中后期的0.75~2.46/10万,1994年以后无死亡;但报病县由70年代的23.90±4.72个/年逐步增加到80、90年代的39.20士5.64个/年,且由农村转移到中等发达城镇或城乡结合部,发病有明显的夏季高峰,学生、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为高发人群,1~15岁的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89.7%.[结论]我省猩红热总体发病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6.
7.
麻疹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随着麻苗广泛使用,全省麻疹的发病率、病死率大幅度下降。但从近10年疫情来看,贵州省麻疹发病时起时伏,不时有局部暴发,发病率居全国前列,值得引起高度重视。为了给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以便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现将贵州省近10(1990~1999)年来麻疹发病流行特征报告如下。疫情资料来源于本站1990~1999疫情资料汇编;人口资料由我省统计局提供;各级卫生防疫站提供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1流行特征:1990~1999年我省累计报告麻疹88941例,死亡577例,年平均发病率263410万,病死率065%,较… 相似文献
8.
我省 2 0 0 0年有 2 0 6起急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所涉及的病种较多 ,波及的范围和人群较广。为更好地控制急性传染病 ,降低发病率 ,现将 2 0 0 0年贵州省暴发疫情总结如下。资料来源于各地、县防疫站现场流调报告、暴发疫情统计表及省站赴现场调查报告。2 0 0 0年全省共计报告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2 0 6起 ,累计发病 7466例 (占全年总报病数的6 30 % ) ,受威胁人口 89960 5人 ,罹患率 0 83% ,死亡 72例 ,病死率 0 96%。1 伤寒、副伤寒 :全年发生 68起暴发疫情 ,累计病例 2 65 0例 ,死亡 5例 ,罹患率 2 68% ,病死率0 1 9%。与 1 999年相… 相似文献
9.
淋病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最高、流行最广泛的性传播疾病 ,因多种耐药菌株发生率逐年增加 ,其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变得更加复杂 ,疫情蔓延极为迅速。为掌握我省淋病流行特征 ,给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现对我省 1996~ 1999年淋病报告发病资料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 :人口资料和疫情数据均来源于贵州省卫生防疫站疫情室的资料汇编和年报 ,与 9个地州市上报的疫情资料逐一核对 ,数据可靠。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2 .结果和分析 :(1)流行强度及发展动态 :1996~ 1999年全省共报告淋病患者 810 6例 ,死亡 2例 ,年平均发病率 5 .76 /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综合传染病报告卡,采取一个报告系统进行侍染病报告,达到科学、快捷、准确传送疫情信息,入口与出口一致,使疫情数据准确统一,发挥其在疾病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原艾滋病、性病、结核病等多个报告卡,整合为综合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疫情报告。结果 消除了多卡片多途径报告的弊端,达到一卡一个途径报告疫情,减轻了基层卫生医务人员负担,符合当前卫生体制改革将多个防病单位合并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宗旨。结论 应用综合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疫情报告,是我国卫生体制改革后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