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65篇
药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地方性高碘甲状腺肿的发现、流行特征及其干预研究@陈豪敏$河南省卫生防疫站!河南郑州450003 @底秀娟$河南省卫生防疫站!河南郑州450003 @李冬丽$河南省卫生防疫站!河南郑州450003 @柯庚寅$河南省卫生防疫站!河南郑州450003 @王传刚$河南省卫生防疫站!河南郑州450003 @崔顺岭$濮阳市卫生防疫站!河南濮阳457000 @王兰珍$濮阳市卫生防疫站!河南濮阳457000~~~~~~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手足口病再感染率和病原分布情况,分析其地理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8—2010年河南省手足口病个案资料,采用地理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再感染率和病原的分布特征。结果河南省2008—2010年手足口病再感染率约为7.74%。;其分布集中在豫中部(郑州市、平顶山市、许昌市等)和豫北地区(鹤壁市、焦作市等);手足口病发病率高的地区,再感染发生率亦高;在EV71流行期伴随着CoxA16或其他肠道病毒同时流行的地区再感染率较高。结论手足口病再感染存在地域差异,病原在不同地区存在变化,手足LI病流行期间肠道病毒血清型种类多的地区再感染发生率高,提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要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河南省2004-2010年斑疹伤寒的流行状况及规律,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圆形分布法对河南省2004-2010年斑疹伤寒病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河南省2004-2010年共报告斑疹伤寒病例172例,累积发病率0.1822/10万。2010年发病率最低,为0.0116/10万,2008年最高,为0.0385/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1,P<0.05)。各年病例均以散发为主,无暴发疫情及死亡病例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豫中和豫北地区,7-9月为发病高峰期,10~49岁年龄组高发,以农民和学生为主。结论河南省斑疹伤寒发病以散发为主,应加强以灭鼠、灭虱、灭蚤、环境卫生整治及宿主动物监测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以有效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4.
孙建伟  许汴利  陈豪敏  康锴  王彦霞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4936-4937,4940
目的 分析河南省2010年手足口病发病时间的聚集性,探讨集中度和圆分布法的应用.方法 应用集中度结合圆分布法对河南省2010年手足口病发病时间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手足口病发病时间集中度M值为0.595.圆分布法平均角(α)对应日期即手足口病集中发病倾向时间为5月11日,5月11日前发病数占全年49.65%,5月11日及以后发病数占全年50.35%.发病时间的68.28%可信区间为3月11日~7月10日,此时间段实际发病数占全年病例总数的74.15%.平均角雷氏检验P<0.01.结论 2010年河南省手足口病发病具有较强季节性,流行高峰期为3上旬~7月上旬,集中发病倾向时间为5月中上旬.  相似文献   
5.
国内菌种保藏材料及保藏方法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开展我国生物资源保藏保护,作者检索了国内十一五以来的相关文献,综述了我国菌种保藏材料及保藏技术、方法等方面的进展。目前,国内菌种保藏材料上仍多采用明胶片、滤纸片、乳类、糖类、液体中药等;保藏技术和方法上仍以低温或超低温冷冻冷藏等为主。提示国内在菌种保藏材料及保藏方法方面有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河南省手足口病的重复感染率、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 筛选《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河南省2009年首次感染手足口病并在2010年底之前发生重复感染的病例资料,应用SPSS13.0,采用描述性和分析性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河南省手足口病的重复感染率为1.14%.首次感染和第二次感染的时间曲线基本一致,高峰均在4月份;重复感染率的地区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2.9355,P<0.0001);男性重复感染率(1.2%)高于女性(1.03%)(x2=6.5237,P<0.0001);随着年龄的增长,重复感染率呈下降趋势(Z=-23.8574,P<0.0001);城市儿童重复感染率高于农村(x2=7.57,P=0.0059).年龄是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的保护因素(OR=0.735,95% CI:0.591-0.913),农村亦是其保护因素(OR=0.463,95%CI:0.287-0.748).结论 应关注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状况,尤其是对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碘缺乏病防治现状分析茹学泰,高玉真,王羽,陈豪敏,刘子太,郑合明,李小烽,柯庚寅,傅宝珊,刘玉娥张根红,郑合明执笔整理我国要在2000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以下简称IDD)目标,迅速查明IDD防治现状,有针对性地采取IDD防冶措施,解决IDD防治...  相似文献   
8.
晋冀鲁豫地方病专业所协作组八年工作回顾与启示陈豪敏李东丽韩闵雁梁德俊卢传华金超晋冀鲁豫地方病专业所协作组自1989年成立,至今已经八年。八年来,协作组坚持“全面交流,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协作攻关”的指导思想,开展全方位的交流和协作,加强了四所的内涵建...  相似文献   
9.
硒盐作为防治克山病、大骨节病的主要措施,已在广大病区推广。通常要求病区每g盐中含有15μg或12±3μg亚硒酸钠[1,2]。由于硒盐防治不属于针对病因的防治措施,国家并未制定详细的硒盐合格范围。为了开展硒盐防治克山病、大骨节病以及掌握硒盐供应情况,病区每年都进行硒盐定性测定。根据《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管理条例》精神,我国逐步实现全民普及碘盐。病区食盐中加入碘酸钾(或碘化钾)和亚硒酸钠,用原来的定性测定方法已不能测定硒含量。因此,我们于1996年对硒碘盐中硒定性测定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