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0篇
  免费   180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124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486篇
内科学   294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112篇
外科学   147篇
综合类   947篇
预防医学   401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331篇
  7篇
中国医学   237篇
肿瘤学   12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268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术后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研究对象来源于泌尿外科收治的输尿管镜碎石术后感染性休克患者20例,确诊后即刻开展尿标本与血标本细菌培养与抗感染休克治疗.结果 经密切观察与积极治疗后抢救成功率为95%,1例因术前双肾积水与严重肾功能不全死亡.结论 输尿管镜术后感染性休克为严重并发症,需积极预防与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认知损害随病程进展的变化.方法 前瞻性连续入组小卒中/TIA患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分别在发病7 d内(基线)、1个月和3个月时进行认知功能评估.3个月时MoCA总分较基线增加≥2分的患者为认知功能改善,增加<2分为认知功能无改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认知功能无改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12例小卒中/TIA患者,其中TIA患者63例(56.2%),小卒中患者49例(43.8%).基线、1个月和3个月时分别有77例(68.8%)、72例(64.3%)和60例(53.6%)患者存在认知损害.发病后3个月时有25例(22.3%)出现认知功能改善,其中TIA和小卒中患者分别有19例(76.0%)和6例(24.0%);87例(77.7%)无改善.与改善组比较,无改善组受教育年限水平显著较低[(3.29±3.48)年对(5.63±4.26年;t=2.814,P=0.006),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较高(6.35%±1.26% 对 7.21%±1.26%;t=-3.088,P=0.003),小卒中(49.4%对24.0%;χ2=5.101,P=0.024)、高血压(52.9%对24.0%;χ2=6.509,P=0.011)、高脂血症(51.7%对24.0%;χ2=6.019,P=0.014)、糖尿病(41.4%对16.0%;χ2=5.448,P=0.020)和冠心病(32.2%对8.0%;χ2=5.792,P=0.016)的患者比例显著较高.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水平较低[优势比(odds ratio,OR)1.364,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59~1.756;P=0.016]、心房颤动(OR 2.509,95% CI 1.020~6.167;P=0.045)和糖化血红蛋白较高(OR 1.586,95% CI 1.021~2.034;P=0.030)是小卒中/TIA发病后3个月认知功能无改善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MoCA总分以及视空间执行力、回忆、抽象、定向力评分均显著增高(P均<0.001),而命名、注意力和语言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约2/3的小卒中/TIA患者存在认知损害,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改善.受教育水平较低、心房颤动和基线糖化血红蛋白较高是影响小卒中/TIA后认知损害无改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女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期女性GERD的认识.方法 对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门诊及住院确诊GERD的2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胃镜检查及24 h食管阻抗-pH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性别将患者分为女性组和男性组,根据月经情况又将女性组分为围绝经期组和非围绝经组2个亚组,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女性组NERD所占比例较男性组高,以非典型症状为主诉的发生率也高于男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中围绝经期组、非围绝经组反酸发生率均低于男性组(P<0.05);围绝经期组弱酸反流次数与非围绝经组和男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绝经期女性GERD多以非典型症状为主要表现,内镜、24 h食管阻抗-pH联合监测是诊断围绝经期女性GERD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杜冷丁用于协调产程与安定的差别研究与分析。方法:回顾我院在2010年7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80例顺产难产产妇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成杜冷丁组、安定组和对照组三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在进行胎儿分娩时,于宫体内注射和静脉滴注各20U的催产素;杜冷丁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产妇将胎儿分娩出的过程中肌肉注射杜冷丁100mg;安定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产妇将胎儿分娩出的过程中给予安定10mg缓慢静脉注射,观察三组产妇的产程进展时间、对比分析在不同时间段两组产妇的出血量情况以及新生胎儿分娩后窒息的发生率等情况。结果:安定组产妇的总产程与对照组和杜冷丁组相比均明显缩短,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产妇在顺产中、顺产后2h内以及顺产后24h总的出血量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安定组产妇的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杜冷丁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注射安定可以明显缩短产妇总产程,减少产妇的痛苦,不增加产妇产后大出血的风险,且副作用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 HER -2基因状态和 p53、Ki -67、TOPOⅡ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以及 HER -2基因扩增与 HER -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运用 FISH 和 IHC 技术分别检测172例浸润性乳腺癌中 HER-2基因状态及 HER -2、p53、Ki -67、TOPOⅡ蛋白表达情况,分析 HER -2基因状态与其相互的关系。结果:172例浸润性乳腺癌中 HER -2基因扩增与 p53、Ki -67、TOPOⅡ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 <0.05),HER -2基因扩增阳性率为43.6%(75/172),HER -2基因扩增与 HER -2蛋白表达具有相关性(P <0.05)。结论:联合检测 HER -2基因状态和 p53、Ki -67、TOPOⅡ蛋白表达可为浸润性乳腺癌的预后及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除鳞状细胞癌外其他特殊病理类型的喉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66例原发性喉恶性肿瘤中11例非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 HE染色和免疫组化法,观察其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免疫表型,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11例中腺癌2例,腺样囊性癌1例,恶性淋巴瘤2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肉瘤样癌5例。其中声门区病变5例,声门上区病变4例,声门下区病变2例。均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活检1次即明确诊断者仅2例,其余病例经多次重复活检甚至最后手术切除方才确诊。确诊前的诊断多为慢性炎症、炎性息肉、增生性改变、坏死性肉芽肿、鳞癌等,除1例恶性淋巴瘤未行手术外,其余病例均首选手术治疗,部分联合放射治疗和(或)化学治疗。死亡2例,失访3例,其他患者均存活至今。结论该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检查所见肿物形态不一,与常见的良、恶性喉肿瘤不易鉴别,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确诊,临床上应根据组织病理学特点选用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或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发生囊袋并发症的可能原因、与年龄的关系及处理策略.方法 选择2003年9月~2013年8月于我院置入永久起搏器患者182例,分析囊袋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 发生起搏器囊袋血肿12例,总发生率为6.6%,其中≥80岁6例,发生率为6.5%;< 80岁6例,发生率为6.7%.囊袋破溃及感染2例,总发生率为1.1%,其中≥80岁1例,发生率为1.1%;< 80岁1例,发生率为1.1%.并发症的发生与术前未及时停用抗凝药物、术中止血不彻底、囊袋大小不合适有关,与年龄无关.结论 年龄不增加囊袋并发症的发生率,积极术前准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严格管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通路抑制剂RG-14260(RG)单用及RG联合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亚罗奠司(RA)体外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增殖及核心蛋白聚糖(DCN)表达的影响。方法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经RG及RG联合RA作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及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细胞内DCN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RG单用及联合RA均可降低Ishikawa细胞PCNA阳性细胞表达率,促进细胞DC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但二者合用效果更为显著。结论单独和联合EGFR及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均可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上调Ishikawa细胞内DCN的表达,而升高的DCN反过来又可增强信号通路抑制剂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早期使用布地奈德干粉吸入剂对治疗中国新诊断的轻度持续性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多中心的研究方法,选取年龄5~66岁,被早期诊断为轻度持续性哮喘,诊断时间距第1次访视不超过2年,尚未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869例。随机分为布地奈德组[435例,给予布地奈德400μg/次,1次/d (如患者年龄<11岁:200μg/次,1次/d)加常规哮喘治疗]和安慰剂组[434例,给予安慰剂(用法同布地奈德组)加常规哮喘治疗],随访时间为期3年。结果相对于安慰剂组,布地奈德降低63%的严重哮喘相关事件(severe asthma-related events,SAREs)的发生风险,并显著延迟首次发生 SAREs 的时间[风险比(hazard ratio,HR):0.37;95%置信区间(95% CI ):0.20~0.68;χ2=10.11,P =0.0015]。在访视的第1和第3年,两组患者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 FEV1%pred 相对于基线均有降低。其中布地奈德组在访视的第1年,该指标的改善显著优于安慰剂组(95% CI :1.24~3.76;t =3.89,P =0.0001),在访视的第3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 CI :-0.25~2.62;t =1.62,P =0.1057)。两组相比,布地奈德组患者对药物耐受性良好,布地奈德能改善患者的哮喘控制,并减少额外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前 FEV1%pred 在访视第1年(95% CI :1.64~5.24;t =3.75,P =0.0002)和第3年 (95% CI :0.05~3.68;t =2.02,P =0.0435)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长期使用布地奈德(1次/d)治疗中国新诊断的轻度持续性哮喘患者,该治疗方案能改善患者的哮喘控制,并明显延缓首次发生 SAREs 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中老年脊柱俯卧位手术人群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通气对照组与肺保护性通气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VT:10 mL/kg(PBW),呼吸频率:10~12次/min;试验组:VT:6 mL/kg(PBW)+RMs+PEEP:5 cm H2O,呼吸频率:12~18次/min,每间隔30 min作1次RM.观察术前,入室后,改俯卧位前5 min,改俯卧位后30 min、lh、3h,术后第1天、第3天各相应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动脉血气分析(PaO2/FiO2、SpO2、PaCO2)、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血清C-反应蛋白(CRP),VAS疼痛评分,肺部并发症风险评分,临床肺部感染评分.结果 两组肺部并发症风险评分、HR、MAP、WBC、NEUT%、PaCO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改俯卧位前5 min,改俯卧位后30 min、1h、3 h Ppeak和Pplat下降(P<0.05),术后第1天氧合指数升高(P<0.05),术后第1天、第3天CRP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下降(P<0.05).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够减少中老年脊柱俯卧位手术患者术中气压伤,降低肺部炎症反应,改善术后氧合功能,不会增加术中血液动力学不平稳事件及CO2储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