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4篇
内科学   3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 探索不同肥胖测量指标对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3 ~2014年期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全国4个县开展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实际入选5402人,有效数据4704人.利用该资料分析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身体脂肪率及内脏脂肪指数对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预测价值.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内脏脂肪指数对高血压的预测价值较高,ROC曲线下面积达到0.67(95% CI:0.65~0.69),而腰围对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的预测价值较高,ROC曲线下面积分别达到0.66(95% CI:0.63~0.69)和0.67(95% CI:0.65~0.68).Logistic回归调整年龄、性别、体力活动、吸烟、饮酒及教育程度因素后发现身体脂肪率对高血压(标准化OR =1.71,95% CI:1.57~1.87)和血脂异常(标准化OR=1.88,95% CI:1.72~2.06)的预测效果较好;而对于糖尿病来说,腰围的预测效果较好(标准化OR=1.62,95% CI:1.45 ~1.80).结论 本次调查发现身体脂肪率对我国35~64岁中年人群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预测效果较好,而腰围对于糖尿病的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我国农村居民高胆固醇血症(HC)的患病、知晓及治疗情况.方法 2013年到2014年期间,在全国4个县进行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实际入选5402人,有效数据4982人.利用该资料计算我国35岁农村居民HC的患病、知晓及治疗率.结果 本调查发现我国35岁以上农村居民胆固醇边缘升高率为20.49%,HC的患病率为8.07%,知晓率为6.74%,治疗率为12.44%.HC的患病和知晓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吸烟、肥胖及轻体力活动人群的HC患病率较高(P<0.05);吸烟、超重、中度体力活动及家庭收入较低的人群知晓率较低(P<0.05).重度体力活动、超重及肥胖人群的治疗率较高(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性别,体质指数,高血压及糖尿病与HC的患病相关.结论 我国35岁以上农村居民HC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而知晓率和治疗率很低,亟待采取相应干预策略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A1166C多态性与高血压、高血压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入选18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和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测定。结果:AA基因型与AC基因型收缩压分别为(149·1±20·8)mmHg(1mmHg=0·133kPa)和(137·8±22·6)mmHg,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3)。AC基因型携带者尿微量白蛋白尿异常者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P=0·006)。结论:AT1R基因A1166C多态性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和高血压肾脏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合并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和无高血压史的老年患者冠心病二级预防结果。方法对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中的1 530例合并高血压的老年患者(治疗组772例,对照组758例)和1 020例无高血压史的老年患者(治疗组508例,对照组512例)平均服用血脂康胶囊4年后的冠心病二级预防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无高血压史的老年患者比较,合并高血压的老年患者的冠心病事件发生率增加38.1%(P=0.0097),脑卒中事件发生率增加156.3%(P=0.0003),总死亡率增加48.2%(P=0.0035)。在合并高血压的老年患者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事件减少38.2%(P=0.0009);总死亡事件减少36.3%(P=0.0030);新发肿瘤事件减少49.2%(P=0.0395),其中肿瘤死亡减少67.1%(P=0.0123)。在无高血压史的老年患者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事件减少47.8%(P=0.0025),其中冠心病死亡减少43.7%(P=0.0369);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需求减少71.3%(P=0.0018);总死亡事件减少32.0%(P=0.0936)。两类老年患者中均没有发现治疗组临床不良事件或实验室安全指标的增加。结论合并高血压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较无高血压史的老年患者处于更高危状态,血脂康胶囊用于老年患者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心脑血管基础疾病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分析2003年北京市1291例SARS患者(其中121例死亡)的病例资料,比较既往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和有、无其他基础疾病三组SARS患者病死率的差异及死亡危险因素。结果SARS患者总的病死率为937%。既往有心脑血管疾病、其他基础病和无基础病的SARS患者病死率分别为2864%、1185%和449%(P<0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调整年龄和职业后既往有心脑血管病的SARS患者死亡的相对危险是无基础病患者的183倍(P<005)。结论既往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是SARS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探讨我国青年人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以及知晓、治疗和控制状况。方法 使用2012-2015年全国高血压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横断面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其中青年人(以18-34岁)有131346人。高血压定义为平均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或近两周内服用降压类药物;高血压前期定义为收缩压120~139 mm Hg 和舒张压80~89 mmHg,血压控制定义为收缩压<140 mm Hg和舒张压<90 mm Hg。结果 我国青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5.2%(约19.1百万人),高血压前期患病率为41.9%(约154.1百万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为2.6%(约9.6百万人),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病率为1.2%(约4.4百万人)。在不同特征分组中,伴有超重、肥胖、饮酒和吸烟危险因素的人群高血压前期患病率高达50%以上。男性高血压患病率和高血压前期患病率都明显高于女性(7.8%对2.5%,53.1%对29.9%;P &lt;0.001)。在高血压患病人群中,知晓率为11.7%,治疗率6.7%,控制率只有2.3%。结论 青年人群高血压前期患病率较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应加强青年人对高血压的认识、适当运动和少吃高脂肪食物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国≥35岁女性血脂异常患病、知晓、治疗及控制情况。方法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课题"中国重要心血管病患病率调查及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 选取该项目中17 418名≥35岁的女性, 问卷调查收集其年龄、病史、是否绝经等基本信息, 实验室检测其血脂指标。分析我国≥35岁女性血脂异常总体及各类型的患病率, 血脂异常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结果纳入的女性年龄(56.2±13.0)岁, 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3.1%(5 765/17 418), 其中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分别为9.7%(1 695/17 418)、11.1%(1 925/17 418)、10.9%(1 889/17 418)及7.3%(1 262/17 418)。血脂异常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非已婚、汉族、初潮年龄>16岁、肥胖、中心性肥胖、饮酒、糖尿病、高血压、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女性, 其血脂异常患病率均高于无该特征女性(P均<0.05)。绝经女性为10 432人(59.9%...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国不同地区糖代谢状态的归因死亡风险和疾病负担。方法本研究数据基于2012—2015年中国高血压调查和2013年中国居民死因监测数据。共纳入22702名35岁及以上无心血管疾病史的中国高血压调查对象,并于2018—2019年对其随访心血管死亡结局。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糖代谢状态与死亡的风险比进行估计。采用人群归因百分比(PAF)评估不同糖代谢状态造成的心血管疾病负担。结果在随访时间内,共有479例心血管病死亡。与正常血糖人群相比,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人群的心血管病死亡风险[HRs(95%CI)]分别为1.37(1.04~1.80)和1.36(1.06~1.75)。2013年我国心血管死亡归因于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PAF分别为2.48%(95%CI:2.31%~2.66%)和2.96%(95%CI:2.79%~3.13%),归因于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心血管病死亡人数分别为11.99万和13.97万。此外,不同糖代谢状态的PAF存在地区和省级差异,心血管病死亡归因于糖尿病的PAF最高为东部地区[3.73%(95%CI:3.44%~4.04%)],其次为西部地区[2.62%(95%CI:2.24%~3.01%)],最低为中部地区[2.42%(95%CI:2.16%~2.68%)]。结论我国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带来的心血管疾病负担较重,且存在地区和省份差异,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造成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0.
我国职业场所高血压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在职业场所开展高血压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对照设计,在全国选取20个分中心,每个分中心选取条件相匹配的2~4家职业场所,随机分为管理组和常规组。管理组采取职业场所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和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的综合干预策略,每位患者至少管理2年;常规组沿用现行管理办法,收集基线及2年时的资料。本研究对职业场所中入选的30家国企单位(管理组20家,常规组10家)高血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主要指标为高血压控制率,干预效果为管理组差值(率/均值)-常规组差值(率/均值)。结果 共有2 622名患者完成2年随访,其中,管理组2 055人,常规组567人。实施综合干预后,与常规组相比,管理组患者SBP和DBP的干预效果分别为-7.5 mmHg和-3.9 mmHg(P<0.05),BMI为-0.4 kg/m2P<0.05),规律运动率和饮酒率分别为36.4%和-14.0%(P<0.05),而吸烟率为-6.1%(P>0.05),血压控制率的干预效果为25.0%(P<0.05)。亚组分析显示高中文化程度(27.6%)、白领(41.9%)、属于医疗机构已分离企业(41.9%)的患者控制率干预效果更好(P<0.05)。结论 在职业场所开展高血压综合干预可显著改善高血压控制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