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6篇 |
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19篇 |
基础医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19篇 |
内科学 | 22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7篇 |
综合类 | 51篇 |
预防医学 | 39篇 |
药学 | 28篇 |
中国医学 | 13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胎儿心电技术的母胎Holter监测在非产时的应用和胎儿心率变量的特征及其与高危妊娠及胎儿窘迫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非产时完整母胎Holter监测孕妇112例,按纳入标准将其分为低危组56例及高危组56例,并根据产时胎儿是否发生可疑窘迫分成可疑窘迫组30例和非窘迫组82例。记录非产时监测系统内的胎儿心率短变异(short-term variation,STV)、胎儿心率高变异周期所占比例(proportion of episodes of high variation,PEHV)、胎儿心率低变异周期所占比例(proportion of episodes of low variation,PELV)、胎儿心率加速次数(large acceleration,LA),分析对比上述4项胎儿心率参数变量。结果高危组与低危组胎儿STV、PEHV、PELV和L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可疑窘迫组[STV(7.90±2.34)ms]、PEHV(37.48%±18.66%)、LA[(4.36±3.41)次/h]明显低于非窘迫STV[(8.78±1.90)ms、PEHV(45.97%±16.24%)、LA(6.55±3.87)次/h],可疑窘迫组PELV(18.25%±16.20%)则明显高于非窘迫组PELV(12.29%±1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可疑窘迫组及非窘迫组数据进行ROC曲线绘制并计算AUC值、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STV分别为0.635、0.77、0.51和0.26,PEHV分别为0.639、0.57、0.29和0.27,PELV分别为0607、0.73、0.49和0.25,LA分别为0.664、0.87、0.54和0.33。结论母胎Holter监测可得到胎儿STV、PEHV、PELV、LA等量化参数,胎儿窘迫者STV、PEHV、LA均明显降低,PELV明显升高,STV、PEHV和LA对胎儿窘迫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里保存了中医学早期多种不同的藏象学说。根据有关脾与节气、方位的对应及脑髓、胃肠为脏或为腑的认识,在《内经》里存在不同的记录,通过分析多个象数模型,发现《内经》有关藏象的记录实际上是在不同的象数模型里所对应的观点。《内经》通过对各种象数模型进行取舍、糅合和统一,特别是将四方、六合、九宫八风等模型都整合到五行模型里,奠定了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基础里的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3.
为了发现新型选择性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以偏苯酸酐和吲哚为原料,合成了16个新的5H-苯并[b]咔唑类化合物。探讨了C-9位上了不同取代基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影响。采用磺酰罗丹明B蛋白染色法检测了16个化合物对4种肿瘤细胞(SMMC-7721、S1、HCT116和HeLa)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其中4个化合物对4种不同的肿瘤细胞株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10e对4种肿瘤细胞株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IC50分别为:5.06,4.50,5.29和6.32 μmol/L)。 相似文献
4.
2005-2010年宁波市流行性出血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近年来宁波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概况及流行规律,为加强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宁波市2005-2010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数据及宁海县流行性出血热监测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0年宁波市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951例,年均发病率为2.45/10万。存在两个发病高峰,发病主要以成人为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发病率比为3.40∶1,职业主要以农民和民工为主。宁波市中南部地区是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地区,鄞州区、象山县、奉化市、宁海县各年度发病数和发病率均位居宁波市前4位。宁海县监测点鼠密度为1.66%,室内高于室外,褐家鼠、黄胸鼠为优势鼠种。结论:近年来宁波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中南部4个高发地区,应进一步加强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5.
患者34岁,女,孕8个月,因恶心呕吐2d、胎动减少1d于2009年3月17日就诊。孕期平顺,无阴道出血及外伤史。既往体健,无家族遗传病史。查体:血压90/60mmHg,心率140次/min,呼吸26次/min。一般情况差,淡漠,皮肤黏膜苍白。腹膨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30例单纯应用化疗,28 d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缓解情况确定化疗疗程和时限。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15 d为1疗程,2个疗程评价疗效。观察2组临床症状改善率、生活质量提高稳定率和毒副反应变化。结果:2组临床症状改善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改善率分别为83.3%和60.0%(P〈0.05);2组生活质量提高稳定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提高稳定率分别为70.0%和50.0%(P〈0.05);2组毒副反应比较,治疗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保护骨髓,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毒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的肝脏结构变化以及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肝脏病变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C)组:腹腔注射浓度为0.1 mmol/L、pH值为4.5的枸橼酸钠溶液.糖尿病组(D)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浓度为0.1 mmol/L、pH值为4.5的枸橼酸钠溶液.糖尿病加罗格列酮治疗(DR)组:先腹腔注射含STZ 60 mg/kg+浓度为0.1 mmol/L、pH值为4.5的枸橼酸钠溶液,3 d后给予0.9%氯化钠溶液溶解的罗格列酮1 mg·Kg-1·d-1灌胃.10周后,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组织,并由两位病理学专家评价损伤程度.结果 D组大鼠的肝脏组织出现明显的线粒体肿胀,萎缩;毛细胆管的中央区域明显扩张.D组损伤程度评分为(23.9±0.8)分,显著高于C组的(4.7±0.2)分和DR组的(5.2±0.1)分(P值均<0.01).结论 罗格列酮可以保护由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肝细胞和毛细胆管. 相似文献
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回春如意胶囊中芦丁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回春如意胶囊中芦丁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Supelco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1%冰醋酸(体积比32:68),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57nm。结果峰面积对质量浓度的回归方程为Y=26.522X-0.65,r=0.9999(n=5),芦丁质量浓度在0.2096~1.048g/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33%,RSD为1.08%(n=6)。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本品的含量测定与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2006~2008年我院门诊病人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门诊麻醉药品的使用现状和趋势,为提高临床使用合理性提高参考。方法以限定日剂量(DDD)法,统计我院门诊药房2006~2008年麻醉药品的用药数量、消耗金额及用药频度(DDDs)等数据,以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分析临床应用情况。结果院麻醉药品使用数量及消耗金额波动不大,麻醉药品用于非癌症病人的比例逐年上升。癌痛首选吗啡缓释片和芬太尼透皮贴。结论院门诊麻醉药品使用基本符合WHO倡导的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尽管存在某些药品用量偏大,但总体用药合理,符合麻醉药品管理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The response of glueagon to the change of glucose and its relation to blood pressure in 71 eidel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stprandial increment of glucagon in the group of patients with postprandial 2h plasma glucose increment<2.5 mmol/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 with plasma glucose inerement≥ 2.5 mmoi/L (P<0. 05). The postprandial increment of glucagon in patients with normal blood pressu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P<0.05).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decreased response of glucagon to the change in plasma glucos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s related to increased blood glucose and high blood pressur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