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上海市区中央空调冷却水中军团菌污染现况调查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军团菌病 (Legionnaire’sdisease,LD)已成为危害人群健康的一种重要疾病。本文进一步对上海市区中央空调冷却水军团菌空间的分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1.材料与方法 :①空调冷却水采样 :应用两阶段随机抽样法 ,先抽出上海市 4个区 ,每个区再随机抽取 5~ 7个宾馆、饭店或商厦的中央空调冷却水进行固定点采样和军团杆菌检测。采样时间从 2 0 0 1年 6~ 10月 ,每月一次 ,以灭菌玻瓶采集冷却水 5 0 0ml后立即送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科实验室统一进行检测。②军团菌检测方法 :将水样摇匀后静置 15min ,取 4 5 0ml水在 0 .2 2 μm孔径…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细菌性痢疾 (以下简称菌痢 )流行病学监测是预防和控制菌痢流行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对及时发现疫情和掌握疫情分布及其流行因素都有积极的作用。为了解掌握现阶段本市菌痢流行特点 ,为今后提出防制对策提供依据 ,现将上海市1996~ 1999年菌痢监测结果分析报告于后。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资料 来源于上海市 1996~ 1999年菌痢流行病学监测资料。1.1.2 菌株 来源于上海市 1996~ 1999年各菌痢监测点腹泻病人、菌痢病人。1.1.3 抗生素药敏纸片、培养基等实验材料 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行生产提供。1.2 方法1.2 .1 设…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沙门菌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上海市沙门菌病发病特征、菌型分布、抗生素耐药情况及初步估计相关的疾病负担。[方法]在上海市4个区的监测点医院采集监测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培养,菌株的血清分型及耐药监测,并对病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沙门菌疾病负担估算。[结果]腹泻病人沙门菌阳性率3.13%,监测病例沙门菌阳性率高于非监测病例(X^2=68.212,P〈0.001);流行季节在7.10月份;73.47%的病例发病前一周有可疑不洁饮食史;本市主要的沙门菌血清型为肠炎、山夫登堡、鼠伤寒和阿伯丁及德比。分离到的沙门菌存在不同程度的耐一种或多种抗生素现象;估计本市每年发生沙门菌病约13561例。[结论]监测结果提示上海市沙门菌病发病水平较高,应加强监测;防制措施上应重视食品安全、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5.
上海市鼠伤寒沙门菌流行特征及分子分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上海市2006—2007年鼠伤寒沙门菌腹泻病例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追溯2002—2007年食品中分离的鼠伤寒沙门菌来源,比较鼠伤寒沙门菌食源株与腹泻株的抗生素耐药性;对全球沙门菌监测(GSS)病例和食品中分离的鼠伤寒沙门菌进行血清、耐药表型和脉冲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经培养确认的鼠伤寒沙门菌腹泻病例数,在2006—2007年本市非伤寒沙门菌型病例构成中仅次于肠炎沙门菌,食品菌株多源于禽(64.4%)和畜肉制品(17.8%),其多重耐药菌株显著高于腹泻株(P<0.05)。PFGE将7株食品株和44株腹泻株分为23种带型,优势型为1型(8株)、2型(6株)、29型(4株)、49型(8株)和6型(4株),与食源菌株完全匹配的仅有49型、6型共7个病例(15.9%,7/44)。PFGE-1型腹泻株在2006和2007年分别为2例和6例,2型分别为4例和2例。[结论]上海市鼠伤寒沙门菌腹泻病例存在高度散发和分散爆发的流行特征,没有与本地食品菌株相匹配的优势克隆型分别是PFGE 2型和1型,与市售生鲜类肉食品污染株之间的遗传同源性低。推测传染源可能由输入性传染源对食品等媒介形成二次污染所致。建议加强流行病学调查,以揭示潜在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肠炎沙门菌流行特征和分子分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上海市2006—2007年肠炎沙门菌菌株,了解上海市肠炎沙门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2002—2007年肠炎沙门菌食品株来源并与肠炎沙门菌腹泻株作耐药性比较;对2006—2007年全球沙门菌监测(GSS)病例和食品分离的肠炎沙门菌进行表型验证、药敏试验和脉冲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2006—2007年肠炎沙门菌在本市非伤寒沙门菌病例中列首位,而80%的食品株源自禽及禽肉制品,食品株的抗生素耐药性高于腹泻株。2007年肠炎沙门菌腹泻株的耐药谱和2006年有较大差异。包括13株食品株在内共76株肠炎菌株可分为21种PFGE带型,遗传同源性接近80%,优势带型依次为3型(34株)、1型(12株)、2型(5株)和5型(5株),除2型外均发现有与腹泻株同型的食源株。2006和2007年的PFGE 1/2型病例分别为4例和12例。[结论]上海市肠炎沙门菌病例与食用污染的鸡肉等禽类制品有密切关系,PFGE 3型肠炎沙门菌是目前上海市肠炎沙门菌流行株的优势菌型,2007年发现由鹅肝传播的1/2型肠炎沙门菌可能是3型的变异株并有取代之成为流行菌株的趋势。开展对腹泻病例和食物链的综合监测和以实验室为主的实时分子分型检测能快速预警肠炎沙门菌散在爆发和追溯污染源。 相似文献
7.
行为干预控制小学生腹泻病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 观察行为干预控制小学生腹泻病的效果 ,提供腹泻病预防控制科学依据。 [方法 ] 设立观察组与对照组 ,在观察期间 ,采取举办讲座、播放录像、发放资料措施对观察组小学生进行不良卫生行为干预 ,收集腹泻病人数、干预措施落实效果进行腹泻病控制效果评价。 [结果 ] 观察组腹泻病罹患率为 6.95‰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1.2 8‰ ;观察组实施干预前后腹泻病罹患率差异显著。 [结论 ] 通过健康教育 ,改变小学生不良卫生行为 ,可以控制腹泻病发病 相似文献
8.
改良免疫荧光菌球法检测外环境中O1与O139群霍乱弧菌效果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992年 10月印度和孟加拉国发生了O139群霍乱弧菌 (O139VC)引起的霍乱大流行以来 ,国内外陆续有此菌报道〔1,2〕。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表明 ,海水产品和水的媒介作用仍是沿海地区O1群霍乱弧菌(O1VC)和O139群霍乱流行的主要原因〔3- 5〕。为提高对O139VC的检测效果 ,对免疫荧球法进行改良 ,并应用于O1、O139VC的检测。现将 2 0 0 0年 5~ 10月间 ,我们用此法检测外环境自然水体水源和贝壳类、鱼类 (简称鱼介类 )等食品标本中O1和O139VC的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1 1 1 改进型荧球法器材 :普通生物显微镜和上海科艺厂轻…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不同职业人群病毒性肝炎知识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病毒性肝炎 (以下简称肝炎 )是本市常见的急性传染病 ,其中甲、戊型肝炎能在人群中引起流行 ,不但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的危害 ,同时也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带来影响。为了解本市不同职业人群中病毒性肝炎预防知识和不良行为对肝炎发病的影响 ,为今后实施健康教育这一干预措施预防肝炎发病提供依据 ,1999年 10月~ 2 0 0 0年 3月在本市不同职业人群中开展了此项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每个区、县抽工人、农民、外来人员、干部职员、学生 (其中包括大、中、小学生 )、餐饮从业人员、医务人员、司机、旅游服务行业、其…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重点职业人群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和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稳定发展、人民居住条件的明显改善和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普遍接种,病毒性肝炎的型别构成和职业构成出现一定的变化。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发病构成有所增加,工人、农民和离退休人员在肝炎发病的职业构成中占据前3位。2001年以来全市开展了一系列病毒性肝炎健康促进项目,为了解教育和宣传的成效,尤其是了解重点职业人群肝炎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及不良卫生行为的发生情况,为下阶段实施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和社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我们在2006年1月~4月开展调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