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2篇 |
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6篇 |
内科学 | 11篇 |
特种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40篇 |
预防医学 | 193篇 |
药学 | 4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19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41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6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occupational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是预防医学分支中的一门应用学科.随着学科服务目标人群的扩大,学科的名称几经变更.在我国,20世纪四五十年代,服务目标人群定位为工业企业的体力劳动者,学科名称为工业卫生(industrial hygiene);当服务目标面对全体体力劳动者职业危害预防控制,学科名称为劳动卫生学/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当服务目标扩大至全体职业人群的职业危害防护、健康保障和职业病防治时,学科命名扩展为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电子垃圾拆解集散地居民血尿铅、镉、铜的暴露水平和淋巴细胞双微核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某电子垃圾拆解集散地居民58人为暴露组(男性44人,女性14人),平均年龄为33.0岁;距离集散地50km,且无明显工业污染的农业区人群80人为对照组(男性41名,女性39名),平均年龄为43.7岁。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血铅、血镉和尿铅、尿镉、尿铜含量,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清铜含量;胞质阻滞双微核实验测定淋巴细胞双微核率。[结果]暴露组居民血铅和尿铜中位数分别为0.52μmol/L和51.97μmol/mmol肌酐,均高于对照组(P〈0.05)。暴露组人群双微核率中位数(4‰)是对照组(1‰)的4倍,年龄是血镉增高的危险因素(OR=1.1,P〈0.01);电子垃圾拆解职业暴露史是影响血铅水平及双微核率的危险因素(OR=2.9,P〈0.05;OR=6.7,P〈0.01)。[结论]电子垃圾拆解地居民血铅、尿铜水平及淋巴细胞双微核率均高于对照区居民。 相似文献
3.
肿瘤坏死因子的基因多态性与陶工尘肺和肺结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多态性在陶工尘肺(以下简称:尘肺)和肺结核发病遗传易感性中的作用及其与累积接尘量(CTE)的交互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景德镇市陶瓷工人,收集职业史和工厂历年粉尘监测资料,陶工尘肺和肺结核由当地疾病控制中心诊断小组确诊.采集每个研究对象的外周静脉血,提取DNA,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TNF-α基因-308位点多态性.结果 研究对象902人,其中接尘598人,诊断尘肺157人.研究表明TNF-α-308位点G/A A/A基因型携带者发生尘肺的危险性是G/G基因型的1.9倍,95%CI=0.7~5.1.分层分析发现,高累积接尘量[≥180 mg/(m3·a)]、男性、吸烟者G/A A/A基因型携带者发生尘肺的危险性分别是G/G基因型的1.8(0.8~4.4)、2.4(1.1~5.3)和2.4(1.0~5.6)倍.对吸烟指数进一步分层后发现当吸烟指数>20包/a时,G/A A/A基因型携带者发生尘肺的危险性是G/G基因型的3.4倍(95%CI=1.3~8.8).当3种因素同时存在时,G/A A/A基因型携带者发生尘肺的危险性是G/G基因型的8.8倍.TNF-α-308位点G/G基因型携带者发生肺结核的危险性是G/A A/A基因型的1.6倍,95ZCI:0.7~3.5.结论 TNF-α-308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在尘肺的发病遗传易感性中不起主要作用.TNF-α-308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在尘肺的发病过程中与累积接尘量、性别和吸烟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累积接尘量超过180 mg/(m3·a)、男性或大量吸烟时,G/A A/A基因型携带者发生尘肺的危险性较G/G基因型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臂振动对手部循环功能的影响及其与血管内皮活性物质之间的关系。[方法]以煤矿男性井下掘进工64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累积接振时间的长短分为高暴露组、中暴露组和低暴露组,并选22名非接振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每组进行血管内皮物质和冷水负荷试验测定,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3个振动暴露组内皮素(ET)浓度、血栓素B2(TXB2)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该3个暴露组的一氧化氮(NO)浓度、6.酮前列腺素Flu(6-keto-PGF1α)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0冷水试验前高暴露组皮肤温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冷水负荷试验后3个暴露组在5、10、30min的皮肤温度明显低于相同时间的对照组(P〈0.01)。10min复温异常率、30min复温异常率在对照组、低暴露组、中暴露组、高暴露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将各组血管内皮物质与5min复温率、10min复温率进行相关分析,可见复温率与ET、TXB2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1),而与NO、6-keto-PGF1α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振动性血管内皮物质紊乱与手部复温情况具有一致性,提示振动性血管功能紊乱可以作为振动性血管损伤的评价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探讨MTHFR基因多态性与湖北地区汉族人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冠心病病例和与之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各942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PCR)技术检测基因型,同时检测研究对象的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压、身高、体重及腰围(WC)等临床参数,并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 冠心病组MTHFR(C677T)基因CC基因型频率为36.0%、CT基因型频率为45.0%、TT基因型频率为19.0%;正常对照组的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6.7%、43.3%和20.0%.冠心病组MTHFR(C677T)基因各基因型分布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在吸烟者、活动少、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和冠心病家族史的人群中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反之则危险性降低.结论 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湖北地区汉族人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无关,可能不是冠心病遗传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热应激作用下A549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XPA修复酶的表达规律及其可能的意义。方法利用免疫印迹方法(Western blot)检测A549细胞中HSP70、XPA修复酶的表达水平。结果A549细胞接受不同温度(39、41、42、43℃)处理2h后,HSP70表达水平随温度的增高而逐渐增加,并在42℃应激时表达最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接受42℃应激1~4h,HSP70表达水平随应激时间的增加而递增,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在42℃应激2~4h时HSP70表达显著上调(P〈0.05)。两处理组细胞XPA修复酶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高温能诱导HSP70的表达,并呈一定的温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而对XPA修复酶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紫外线C致DNA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用254 nm紫外线不同照射剂量(10,20,40,80 J/m2)照射槲皮素(quercetin)抑制HSP70表达的A549细胞株(A549/quercetin),用Western-blot检测HSP70的水平,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DNA损伤,用彗星细胞率和Olive尾矩评价DNA损伤情况。A549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组,DMSO处理作为溶剂对照组(A549/DMSO)。结果无论在A549组、A549/DMSO组,还是在A549/quercetin组,DNA损伤的彗星细胞率随着紫外照射的剂量增加而逐渐增加,在10 J/m2时,未观察到HSP70的保护作用,3组的彗星细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20 J/m2照射时,可以观察到HSP70的保护作用,但不明显;40 J/m2照射时,观察到HSP70对DNA有很明显的保护作用;80 J/m2照射时,HSP70的保护作用又逐渐地消失了。进一步分析40 J/m2照射的Olive尾矩显示,与A549组或A549/DMSO组相比,A549/quercetin组Olive尾矩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SP70能保护细胞免受一定剂量范围内的紫外线C照射引起的DNA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焦炉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热休克蛋白72(HSP72)表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某焦化厂焦炉工人267人和对照30人,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HSP 72的表达,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作业环境空气中苯并(a)芘[B(a)P]浓度.收集研究对象个人信息.结果 炉顶工、炉侧工外周血淋巴细胞HSP 72表达水平(G±SG)(1.20±0.47,1.30±0.37)显著高于对照组(0.85±0.34),炉侧工显著高于炉底工(1.0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作业环境[B(a)P]浓度与相应作业区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SP72表达水平呈二项式分布(R2=0.9999).Logistic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焦炉逸散物暴露引起淋巴细胞HSP 72表达阳性的调整OR为1.31,其中炉顶工、炉侧工调整OR分别为1.49和2.6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低暴露水平下(炉底工、对照组),吸烟指数和饮酒是HSP 72表达水平升高的抑制因素(β分别为-0.0001和-0.05,P<0.05).结论 焦炉逸散物可诱导外周血淋巴细胞HSP72表达升高,但高暴露剂量为焦炉逸散物对HSP 72表达有抑制作用.低暴露水平下吸烟和饮酒对HSP 72表达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动脉粥样硬化(AS)为病理基础的冠心病是当今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由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在AS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在急性反应期水平上升极快,并引起所有急性期反应蛋白总量的急剧增加,这种特性使得SAA成为目前最敏感的炎症标志物之一。SAA的血浆浓度变化是否与AS的病变程度相关?1SAA的分子结构、基因表达及代谢SAA主要来源于肝脏,肝细胞是SAA合成部位。人类的某些正常或异常组织中的上皮细胞也能表达某些类型的SAA〔1〕。SAA主要由白细胞介素(IL)-1、IL-6和肿瘤… 相似文献
10.
焦炉工苯并(a)芘暴露水平及DNA遗传损伤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焦炉作业工人苯并(a)芘暴露与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关系及其特征。方法选取343名焦炉工人和40名对照,应用彗星试验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分别采用定点采样和个体采样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苯并(a)芘浓度。利用调查表收集研究对象年龄、工龄、从事现工种时间、吸烟、饮酒、职业史等信息。结果定点采样,苯并(a)芘浓度呈现炉顶>炉侧>炉底>对照的趋势,分别为(1.26±0.65),(0.11±0.38),(0.02±0.003),0.01μg/m3。个体采样苯并(a)芘浓度呈现炉侧拦焦侧>炉顶>炉侧推焦侧>炉底>辅助工区>对照的趋势,分别为(1.43±0.06),(0.35±0.02),0.10,(0.05±0.007),(0.04±0.01),0.02μg/m3。焦炉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慧星尾长(几何均数)分别为(16.94±2.59),(17.52±2.39),(10.78±2.48),(6.89±1.90),olive尾矩(几何均数)分别为(4.60±1.29),(4.57±1.17),(2.79±1.11),(1.61±0.56),炉顶工、炉侧工、炉底及辅助工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炉顶工与炉侧工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炉底及辅助工,差异有显著差异(P<0.05)。炉顶工、炉侧工、炉底及辅助工与对照相比,外周血淋巴细胞慧星尾长和olive尾矩阳性的危险度OR值分别为29.66,28.90,9.97和27.24,26.04,9.32,有随个体外暴露苯并(a)芘浓度增高而增高的趋势。结论焦炉工外周血淋巴细胞DNA遗传损伤与个体苯并(a)芘暴露趋势一致。环境个体采样及彗星试验可作为焦炉工人PAHS暴露和细胞遗传损伤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