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2.
开展传染病监测预警是有效防控传染病的重要途径。 然而,我国从2004年建立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和2008年正式启用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至今,发现其存在数据来源单一、内容简单、预警时间关口相对滞后等问题,难以满足新突发传染病及不明原因疾病等的早期预警需求。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传染病诊疗和监测技术手段不断提升,与大数据有关的传染病早期预警研究与实践已逐渐成为热点。 本文简要介绍了大数据的定义及特征,系统梳理了传染病相关大数据中各类数据源在传染病监测预警中的发展、应用实践、优势与局限性,概述了大数据的主要分析技术方法,以期为我国建立基于大数据的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和平台提供参考,进一步提升传染病监测预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邓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7,(3):101-103
目的:观察丹栀逍遥散治疗广泛焦虑性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符合临床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及对照组48例。对照组予米氮平治疗,治疗组予丹栀逍遥散治疗。8周为1个疗程,在第2、4、8周进行随访,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治疗效果,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睡眠质量。结果:治疗组效率为86.0%,高于对照组的68.9%,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第4周时HAMA评分都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周时,治疗组PSQI评分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第4周时PSQ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栀逍遥散能显著改善广泛焦虑性睡眠障碍患者的焦虑症状和睡眠质量,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5.
6.
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对胶囊内镜检查图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4种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对胶囊内镜检查图像清晰度和患者耐受程度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按肠道准备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A组(20%甘露醇)、B组(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C组(25%硫酸镁)、D组(磷酸钠盐)。根据胶囊内镜检查所见视野清晰度和患者耐受度评价其效果。结果:A、C、D组肠道清洁效果显著优于B组,患者耐受程度B、D组较A、C组高。结论:综合肠道清洁效果和患者耐受度,口服磷酸钠盐是目前比较理想的胶囊内镜检查术前的肠道准备方法。 相似文献
7.
8.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