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完全免费   33篇
  预防医学   77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9 毫秒
1.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儿童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中国儿童伤害门急诊就诊病例的分布特点.方法 对2006-2008年因伤害首次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哨点医院门急诊室就诊的儿童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儿童病例男童是女童的2倍以上(2.22、2.15、2.15),伤害病例以5~14岁年龄组为主(50.74%、49.75%、49.75%).3年中儿童伤害主要发生原因为跌倒/坠落(44.14%、45.68%、47.15%)、道路交通伤害(15.71%、14.46%、13.79%)和钝器伤(13.20%、12.92%、12.40%).各年度儿童伤害主要发生地点为家中(34.96%、36.86%、38.84%)、学校与公共场所(24.72%、19.80%、21.19%)、公路/街道(21.21%、19.63%、19.33%).各年度主要伤害部位为头部(34.88%、35.84%、37.07%)、上肢(28.00%、28.21%、27.81%)、下肢(21.86%、21.49%、21.31%);以非故意伤害(93.01%、92.66%、90.58%)、轻度伤害(78.50%、81.20%、81.52%)、接受治疗后回家为主(82.37%、85.19%、84.84%).不同年龄儿童伤害发生原因、地点、部位等分布差异较大.结论 中国伤害监测系统收集的儿童伤害就诊病例的伤害原因、地点等特征与儿童年龄密切相关,且与儿童伤害死亡谱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参照全国疾病监测点抽样框架,兼顾城乡、地理分布和经济发展的差异,结合当地伤害预防控制工作基础,抽取43个县(市、区)作为全国伤害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选取3家医院共129家医院作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监测对象为首次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哨点医院就诊被诊断为伤害的病例.结果 2006-2008年共收集有效病例1 318 739例,男性病例多于女性,3年男女性别比分别为2.14、2.02和1.96.伤害发生原因构成居前三位依次为跌倒/坠落(3年分别为28.02%、29.36%和30.12%)、道路交通伤害(23.07%、21.61%和21.44%)、钝器伤(21.46%、21.17%和20.59%);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公路/街道(29.80%、27.73%和28.37%)、家中(21.51%、22.80%和24.02%);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主要为休闲活动(35.63%、41.93%和42.13%)、有偿工作(24.43%、22.60%和21.44%);伤害病例以非故意伤害(83.81%、86.32%和86.71%)、轻度伤害(70.42%、74.79%和73.90%)为主;伤害发生高峰时间为7:00-10:00.结论 2006-2008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伤害原因为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伤害和钝器伤,以非故意伤害和轻度伤害为主.  相似文献
3.
2006—2011年我国城乡地区门急诊伤害发生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城市与农村地区门急诊伤害的发生情况。方法利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2006—2011年监测数据,分析城市和农村地区伤害病例人口社会学特征、伤害发生原因、伤害事件基本情况、伤害临床信息构成情况。结果门急诊伤害病例中男性伤害病例占65%以上,但女性病例呈增多趋势。60岁及以上年龄组病例所占比例则持续升高、且农村地区升高幅度大于城市地区。城市地区前5位伤害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钝器伤、道路交通伤害、刀/锐器伤和动物伤,农村地区前5位伤害原因依次为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伤害、钝器伤、刀/锐器伤和动物伤。城乡地区伤害意图第1位都是“非故意”;病例最多月份都是7、8月份。城市地区病例伤害发生地点的前5位是公路/街道、家中、公共居住场所、工业和建筑场所以及贸易和服务场所;农村地区病例伤害发生地点前5位是公路/街道、家中、工业和建筑场所、公共居住场所以及学校与公共场所。结论城市和农村地区门急诊伤害发生情况不完全相同,开展伤害防制工作时必须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2006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中毒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6年我国中毒伤害事件的流行状况,为我国中毒预防工作提供相关依据. [方法]分析2006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43个监测点中毒病例一般信息、中毒事件基本情况、临床信息等,利用SPSS10.0进行卡方检验等统计学分析.[结果]2006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报告病例数共计345897例,其中中毒病例8884侧,占2.57%,在伤害原因构成排序中排第7位.中毒类型最多的是酒精中毒,占30.3%,其次分别为药物中毒(20.9%)、农药中毒(18.2%)和一氧化碳中毒(13.1%),女性"药物中毒"和"农药中毒"比例高于男性,男性"酒精中毒"和"有毒动物叮咬中毒"比例高于女性,女性"自残/自杀"和受"暴力/攻击"的比例高于男性.农村"自残/自杀"和受"暴力/攻击"的比例高于城市.中毒人群中,最多的是青年(6171例),占总病例的69.46%,青年"自残/自杀"的病例数为1924例,远高于其他年龄组, "农牧渔水利生产人员"病例数最多,发生在"家中"的病例最多,占总病例数的61.32%, "休闲活动"时发生的中毒事件最多,占37.53%. [结论]酒精中毒病例数在所有中毒类型中排在第1位,青少年限酒工作在我国亟待加强;非生产性农药中毒构成我国农药中毒的主要部分,日常生活毒物接触需要重点关注,安全贮存农药,普及农药使用安全应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加强合理用药宣传和精神类药物监管,值得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自残/自杀性中毒,女性高于男性,农村高于城市,青年人群中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208例蜡样芽胞杆菌的分离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6年1月~2009年6月本院分离的蜡样芽胞杆菌的感染状况以及耐药性与耐药趋势.[方法]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送检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采用API 50 CH试验条进行菌株鉴定,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标准,采用K-B法,测定细菌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蜡样芽胞杆菌208株,其中腹泻便/呕吐物的分离率最高,共检出73株,占35.1%,血液标本68株,占32.7%,眼分泌物标本33株,占15.9%,伤口拭子标本23株,占11.1%,痰标本9株,占4.3%,胸腹水标本2株,占0.9%.对13种临床常见药物耐药率最低的是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耐药率<15%;对临床经验抗菌药物氨苄西林、青霉素耐药率高达75% 上.[结论]监测结果显示蜡样芽胞杆菌除了主要引起食物中毒外,还可引起胃肠外感染,应防漏检而贻误治疗时机;蜡样芽胞杆菌对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保持较好的敏感性,需加强蜡样芽胞杆菌的分离鉴定并准确测定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腺样体刮除及鼓膜穿刺注药综合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 SOM)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因腺样体肥大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给予腺样体刮除及鼓膜穿刺注药综合治疗,于术前、术后15d分别进行纯音测听及声导纳测试,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15d,纯音测听听力比术前有明显提高,声导纳值及鼓室压有部分提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P<0.01).[结论]腺样体刮除及鼓膜穿刺注药综合治疗儿童SOM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1995~2005 年我国道路交通伤害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特别是近10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机动化程度的快速提高,道路交通伤害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的第一位原因〔1〕,给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给居民生命健康构成巨大威胁〔2,3〕。本文拟通过对近10年来我国道路交通伤害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道路交通伤害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1.资料来源本研究所用我国道路交通伤害定义和资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以下简称“公安部交管局”)1995~2005年11年间公布的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数据,以及国家统计局相应…  相似文献
8.
中国三城市儿童步行者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蕾蕾  孙燕鸣  邓晓  张睿  吴凡 《中国健康教育》2007,23(5):330-332,358
目的了解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儿童步行安全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加强儿童道路交通伤害预防、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00~2004年三城市交管部门14岁以下儿童步行者交通伤害发生资料。结果三城市5年间儿童步行者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率为14.93/10万,男女比例为1.79∶1,5~9岁为高发年龄,儿童步行者发生道路交通伤、亡的主要责任方为行人,受伤害儿童43.0%为轻伤,46.6%为重伤,10.4%为死亡。结论道路交通伤害严重威胁儿童安全与健康,儿童步行者发生道路交通伤害与多种因素有关,需社会各个部门参与预防。  相似文献
9.
2010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10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参照全国疾病监测点抽样框架,兼顾城乡、地理分布和经济发展差异,结合当地伤害预防工作基础,抽取43个县(市、区)作为全国伤害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抽取3家医院共129家医院作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监测对象为首次在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哨点医院就诊,被诊断为伤害的病例。结果 2010年共收集有效病例607 805例,男女性别比为1.88∶1。伤害发生原因构成前3位依次为跌倒/坠落(30.97%)、道路交通伤(22.56%)和钝器伤(20.37%);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公路/街道(29.84%)、家中(24.24%);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主要为休闲活动(44.35%)、有偿工作(20.05%);伤害病例主要以非故意伤害(88.25%)、轻度伤害(72.42%)为主。结论2010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伤害原因为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伤、钝器伤,以非故意伤害和轻度伤害为主;2010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收集数量高于2006—2009各年该系统收集的数据量,且伤害监测病例各特征分布稳定。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十堰市1996—1998年STD流行分析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晓  艾学玲 《职业与健康》2000,16(12):87-88
1996~1998年我市共报告性传播疾病(STD)4373例,年发病呈倍增态势,本文就近三年来性病监测报告的疫情作如下分析。1 资料来源1.1 性病疫情来源于市辖六县(市)和两区卫生防疫站的疫情年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