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2篇 |
完全免费 | 32篇 |
专业分类
预防医学 | 164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用简化的食物频率询问法进行膳食评价 总被引:38,自引:7,他引:31
用简化的食物频率询问法,对河南省南阳市及安徽少年 安庆市的12234名农村4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的膳食进行调查,经过培训的熟练调查员约用8~10分钟即可地一名对象的询问。所得到的食物及营养素摄入量,能代表调查对象的日常膳食摄入情况。对评价营养与慢性病的关系更有意义。此方法适于大规模的个体膳食调查。但要注意地区聚类食物成分表的编制、数据库的建立、调查员的培训及调查对象的配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超重和肥胖造成相关慢性疾病的经济负担研究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目的评价由超重和肥胖造成的4种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直接经济负担,预测不同超重和肥胖率比值下的医疗负担变化.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03年国家第三次卫生服务需求调查等相关资料,分别计算与超重和肥胖相关的4种慢性疾病的患病相对风险和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计算4种慢性疾病的直接疾病负担;根据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计算超重和肥胖造成4种慢性病的直接经济负担.结果2003年中国超重和肥胖所造成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直接经济负担分别为89.7、25.5、22.6和73.3亿元,4种病合计归因于超重和肥胖的直接经济负担高达211.1亿元人民币,占4种病合计直接疾病负担的25.5%.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当超重与肥胖率比值达到1.1:1时,归因于超重和肥胖导致4种病的直接经济负担将达到369.9亿元,将比2003年上升75.2%.结论目前超重和肥胖所造成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直接经济负担,分别占2003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和医疗总费用的3.2%和3.7%. 相似文献
3.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大型流行病学研究项目中质量控制直接关系到数据的代表性和可靠性,进而决定结论的正确性。以下就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质量控制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4.
中国居民高血压造成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经济负担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评价中国居民高血压造成冠心病和脯卒中的直接经济负担,分析高血压知晓率和治疗率的相关关系,为制订人群高血压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确定知晓率作为社区高血压防治效果的评价指标。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03年第二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等相关资料,分别计算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直接疾病负担;根据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计算高血压造成的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直接经济负担。利用2002年调查数据分析高血压知晓率和治疗率的关系。结果2003年中国35~74岁人群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直接经济负担分别为201.5、157.1和242.9亿元人民币,其中由高血压导致的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直接经济负扭达190.8亿元人民币,占这两种疾病直接疾病负担的47.7%。高血压知晓率与治疗率呈高度相天(r=0.9777,P〈0.0001),知晓率是影响治疗率的关键。结论中国居民高血压所造成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直接经济负担,已占该两种疾病直接疾病负担的近50%。以知晓率作为社区高血压防治效果的评价指标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成年人中心性肥胖腰围切点值的进一步验证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目的描述中国人群腰围的分布特征,进一步探讨和验证中国成年人中心性肥胖的腰围切点及其对糖尿病患病危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大样本数据,分析中国人群腰围的分布特征、南方和北方人群腰围的分布特征以及身材高大人群的腰围分布特征.分析不同的腰围切点与体重指数(BMI)≥24的诊断一致性.以ROC曲线的最短距离确定适合的腰围切点.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腰围水平下调查对象的糖尿病患病相对风险.结果中国人群腰围分布呈正偏态;对腰围进行年龄调整后,男性腰围均值为79.0 cm,女性为74.8 cm.男性腰围均值大于女性;腰围水平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不论男女,北方人群的腰围均大于南方;身材高大的人腰围水平大于总人群.男性腰围以85 cm、女性80 cm作为切点,与BMI≥24的诊断一致性最好,且ROC曲线的距离最短.男性腰围超过85 cm、女性腰围超过80 cm,患糖尿病的相对危险均增加1.1倍,空腹血糖受损的患病相对危险会增加1.0倍和1.7倍;当男性腰围超过95 cm、女性腰围超过90 cm时,患糖尿病的相对危险就会增加2.6倍和3.0倍,空腹血糖受损的患病相对危险会增加2.2倍和2.3倍.腰围越大,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及空腹血糖受损的患病风险则越大.结论中国卫生部颁发的〈中国成年人超重与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中推荐的腰围以85 cm和80 cm分别作为诊断男性和女性中心性肥胖的切点,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应在预防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体力活动划分:不同类型体力活动的代谢当量及体力活动的分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体力活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受多种因素包括运动时间、强度、频率等的影响。日常生活的多样性使得传统的体力活动划分的原则受到挑战。《体力活动概要》是一套完整的体力活动编码系统 ,按活动目的、类型和强度对体力活动进行了划分 ,是对日常体力活动分级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工具。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有关体力活动的划分原则及新近推出的体力活动概要编码系统。 相似文献
7.
住院病人营养不良患病率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目的:了解住院病人营养不良的患病率及其分布.方法: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对北京和上海7所三甲综合医院的4 549例住院病人病例进行调查.结果:低体重患病率,入院时、住院中和出院时分别为11.12%、12.22%和14.62%;低清蛋白血症患病率,入院时、住院中和出院时分别为20.27%、31.57%和19.75%;营养不良性贫血患病率,入院时、住院中和出院时分别为40.36%、53.12%和50.66%.结论:住院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高,病人入院时已有较高的营养不良患病率,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营养状况未获得改善,故出院时的营养指标均低于入院时. 相似文献
8.
农村中老年人血压水平与体质指数和腰臀比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为了解体质指数和腰臂比(WHR)对人群血压水平的影响,对河南,安微,北京农村12995名40岁以上中老年男女进行了身高、体重、腰围、臂围及血压的测量。将BMI和WHR分别根据最小和最大值分成3等份,分别BMI、WHR及两者相结合对人群平均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结果:BMI与男女平均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均呈明显正相关;BMI和WHR同时增加对平均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的上升影响更为明显(P 相似文献
9.
生命早期营养不良对成年后超重和肥胖患病危险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研究生命早期食物短缺及营养不良对成年后超重和肥胖患病危险的影响,对成年人慢性病的原因溯源,为国家制订妇女儿童营养改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将三年自然灾害(1959—1961年)出生的研究对象作为受灾害影响人群,将灾害之后(1964年)出生的人群作为未受灾害影响人群(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平均体重指数(BMI)及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并计算受灾害影响组人群患超重和肥胖的相对危险度(OR)。结果1959—1961年出生女性的BMI均值显著高于未受灾害影响的1964年出生的女性(P〈0.01),调整地区等因素后,1959—1961年出生女性的超重患病率均显著高于1964年出生的对照组女性(P〈0.05);1959、1960年出生女性的肥胖患病率显著高于1964年出生的对照组女性(P〈0.05)。与1964年出生女性比较,生命早期受灾害影响的1959—1961年出生女性患超重的危险性分别增加28.9%(OR值95%CI为1.063~1.565)、37.2%(OR值95%CI为1.136~1.658)、35.2%(OR值95%CI为1.103~1.657),1959、1960年出生女性患肥胖的危险性分别增加46.5%(OR值95%CI为1.088~1.972)、39.6%(OR值95%CI为1.039~1.876)。而男性四组之间的平均BMI水平、超重和肥胖患病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命早期遭受食物供应不足及营养不良可能会使成年后患超重和肥胖的危险性增加,制订适合国情的妇女、儿童营养改善政策,特别是控制新生儿低体重的有效措施对预防成年后慢性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20岁及以上人群高胆固醇血症及胆固醇边缘升高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中国20岁及以上人群高胆固醇(TC)血症患病率和血浆总TC边缘升高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国六类地区对抽取到的48299名20岁及以上调查对象进行空腹血浆总TC的检测。结果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高TC血症患病率和TC边缘升高率均有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但大部分地区在60~岁组之后出现下降趋势。城市高TC血症患病率由20~岁组1.36%升高到70岁组12.53%;农村由20~岁组0.98%升高到60~岁组的5.15%。城市和农村人群70岁组的TC边缘升高率分别比20~岁组升高了4.4倍和4.2倍。各年龄组的高TC血症患病率和TC边缘升高率均城市高于农村,一类农村均高于二、三、四类农村;二者50岁以前男性均高于女性,50岁之后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结论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高TC血症患病率和TC边缘升高率均有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二者随地区经济水平增高而增高,并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