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肥厚型心肌病家系调查及彩色多普勒心肌显像诊断肥厚型心肌病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肥厚型心肌病遗传规律;探讨彩色多普勒心肌组织显像(DT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家系调查。对肥厚型心肌病人用DTI测定左室后壁及室间隔厚度,测定二尖辩环、左室后壁、心尖部及空间隔运动速度。结果该家系4代68人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8例,其中梗阻性3例,非梗阻性5例。心肌舒张功能指标:MVRDEV、LVPWENDV、LVPWEXDV、LVPWMDV、APMDV显著降低,反映收缩功能指标部分降低。结论肥厚型心肌病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DTI对该病的诊断及了解心脏功能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产妇及早产儿免疫功能与早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产妇的免疫功能与早产的关系。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APAAP法和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早产产妇及其早产儿,足月产产妇及其足月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结果早产产妇CD+4细胞增高,CD+8细胞降低,CD+4/CD+8比值增高,与足月产产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早产儿免疫球蛋白较足月产儿明显降低。结论早产产妇细胞免疫相对增强,失去了对胎儿的免疫保护作用,因此不能维持正常妊娠,母体的这种免疫功能变化很可能是早产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意外伤害的干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择4所小学的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2年内采取一系列预防意外伤害的安全教育和防范措施,并统计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结果第1年干预组发生意外伤害262例,发生率8.26%,对照组234例,发生率8.6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第2年干预组发生伤害211例,发生率6.54%,对照组229例,发生率8.6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强化学校、家庭对儿童安全的教育及防范措施,能有效减少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导致儿童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减少发病提供依据,对468例意外伤害儿童进行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分析方法。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与多子女、父母文盲、低收入、室内放置农、鼠药、无我照看、房周危险环境等因素有关,多因素分析发现父母文盲、室内放置农药、家庭低收入、室内放置农药、家族低收入、房周危险环境等为较稳定的影响因素。结论:儿童意外伤害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5.
赵崇华 《Zhonghua yi shi za zhi (Beijing, China : 1980)》2003,33(3):169-169
瑞士的阿尔伯 (Arber ,W .192 9~ )于 2 0世纪 6 0年代初在日内瓦开始研究“细菌被吞噬体感染后 ,产生的控制和修饰作用” ,196 2年发表了他这方面最早的研究论文。 196 5年 ,正式提出可能有两种酶使细菌对外来DNA有限制和修饰功能 ,其中一种被称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简称内切酶 ) ,另一种被称为修饰酶。这种酶具有切割基因的功能。 1970年 ,美国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家H .O .史密斯 (HamiltonO .Smith ,1931~ )找到并成功地分离出了Ⅱ型限制性内切酶。同年 ,美国微生物遗传学家D .内森斯 (DanielNathans ,192 8~ 1999)使用限制… 相似文献
6.
由于电力工业的高速发展,电力事故的发生次数也会增多,特别是严重触电事故的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给当事人、给家庭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据以往统计资料显示:国内触电事故造成死亡的人数约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的10%左右。其中大部分死亡原因为触电后未得到现场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和现场处理不当。在触电抢救成活病人中,因严重触电,造成肢体毁损而截肢致残人数占电烧伤病人住院总数的30%左右,其中因延误抢救时间或事故当地医院缺乏经验、处理不当造成截肢的占一半左右。所以,如何提高现场抢救的成功率,缩短转送医院时间,开通事故现场抢… 相似文献
7.
患儿,男,2岁。腹泻7d入院。腹泻每日3~4次,有黏液,有时带血丝,伴有呕吐胃内容物。不发热。当地用头孢噻肟钠治疗3d,仍有血便转入我院。患儿既往健康,预防接种史正常。父母健康,否认家族中有遗传疾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7℃,脉搏90/min,呼吸30/min,体重13kg。患儿神志清,精神可,营养发育正常,皮肤黏膜正常,无明显脱水征。心肺听诊正常。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肿大,叩诊呈鼓音,肠鸣音正常。大便常规:稀便,镜检:白细胞(++)。血常规:WBC9.2×109/L,N0.665,L0.255,Hb110g/L,PCT185×109/L,腹透未见明显异常。入院诊断:小儿肠炎。入院后给与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iemens Avanto 1.5T MRI检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通过影像分析进一步提高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的MR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1月行前列腺MRI检查,并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良性前列腺增生20例,前列腺癌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资料。结果: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中,12例MR影像学表现为前列腺中央带弥漫性结节样增生,5例表现为中央带局灶性结节样增生,3例表现为中央带增生累及外周带,均见中央腺体增大,周围叶受压变薄,T2WI压脂中央带及部分累及外周带信号不均匀,DWI为等低信号或稍高信号,9例突入膀胱底部。前列腺癌组:14例PC中表现为前列腺形态不规则,边缘凹凸不平。T2WI压脂周边区增大并见低信号结节,DWI结节为高信号。发生于一侧外周带占有5例,双侧外周带 6例,发生于中央带有1例,中央带与外周带均受累占2例,侵及前列腺包膜10例,合并精囊腺侵犯7 例,膀胱侵犯4例,直肠侵犯 3 例,周围血管不对称 5 例,盆腔内淋巴结及腹股沟淋巴结转移7例,骨转移8 例,肝转移1例。结论:MRI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病变征象及周围结构显示良好,联合常规序列检查及功能成像(包括弥散序列DWI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并结合临床直肠指诊及血PSA值的测定,MRI检查对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的诊断,确定其大小、范围,尤其是前列腺癌的分期,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体外无创性临时心脏起搏临床应用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无创性临时心脏起搏临床应用的护理赵崇华,熊世熙(附二医院内科)近年来研制的体外无创性临时心脏起搏器(NTP),从电极、电路上都有了很大改进,大大地减轻了刺激时疼痛感和其它并发症,又能在刺激时稳定地观察心电图的变化,被认为是当代最先进的临时起搏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