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04年10月海珠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检室在饮食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者肛拭标本中检出一株伤寒沙门菌。伤寒的健康带菌者较少被发现,由从业人员体检标本中检出该菌的报道也不多见。 相似文献
2.
基层细菌实验室菌种保存和使用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少洪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4):734-734
通常细菌实验室均会保存一些菌种,主要用于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如各种诊断血清、培养基染色剂及其它各种试剂的质量控制;其次是用于实习学生和进修人员的示教、培训工作;再次是用于实验人员的科研工作;另外则是为了保存未能作出最终鉴定的菌种。那么,菌种应如何保存和使用,才能既保持菌种的生命活力和各种原有的生物学特性,又能方便我们的日常工作呢?本人将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愿和同行们相互探讨,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3.
从腹泻病人分离出14株非O1群霍乱弧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O1群霍乱弧菌能引起急性腹泻 ,是一群重要的肠道致病菌。近来有关该菌引起腹泻及食物中毒的报道显著增加 ,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了解本区非O1群霍乱弧菌的感染情况 ,掌握其流行趋势 ,我们对区内各医院、卫生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人进行监测 ,从中分离出 14株非O1群霍乱弧菌 ,并对菌株的各种生物学性状进行初步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检材 本区各医院、卫生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人的腹泻物或肛拭子。1.2 培养基 碱性胨水 ,自制 ;4号琼脂 ,由杭州微生物试剂厂牛产 ;TCBS琼脂、克氏双糖铁琼脂 ,上海医化试剂厂提供。1.3 微量生… 相似文献
4.
一起奇异变形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6月30日中午1时左右,12名高校学生到广州市海珠区某饭店聚餐后3h,相继出现腹痛、腹泻、水样便、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出现发热,多在38.5℃左右。到海珠区某医院就诊,初步怀疑是一起食物中毒并报告海珠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及病原学检测,证实为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病原学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本起食物中毒有12人发病,入院治疗。临床症状为腹痛腹泻、水样便、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出现发热,多在38.5℃左右。经过抗图治疗后,2d后痊愈。2 材料与方法2.1 材料:SS平板、SC增菌液、灭菌的生理盐水及其他鉴定用培养基。2.2 标本:患者粪便(肛拭)12份,呕吐物1份,剩余食品烧猪肉1份,患者中毒初期、恢复期血液标本各1份。2.3 方法:细菌的分离和鉴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部分)》进行,并参考《卫生防疫细菌检验》(何晓青主编)。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广州市某区近几年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病原菌的种类、特点,为今后预防和控制细菌性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或卫生部相关标准,对疑似细菌性食物中毒样本进行病原菌检测,资料采用Excel 2003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种不同类型的样本中,病原菌检出率较高的是病人肛拭子或呕吐物(57.30%)和水样(45.50%)。502份细菌性食物中毒样本检出致病菌的共141份,检出率为28.10%。其中蜡样芽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0.00%、9.60%和6.40%。病人肛拭子或呕吐物中,检出率较高的病原菌是奇异变形杆菌(29%)和副溶血性弧菌(26%);水样检出率较高的病原菌是副溶血性弧菌(27%)和蜡样芽孢杆菌(18.00%);公用具、手涂抹棉拭子检出率较高的病原菌是蜡样芽孢杆菌(20.00%)和奇异变形杆菌(10.00%);食品中检出率较高的病原菌是蜡样芽孢杆菌(15.00%)。结论该区细菌性食物中毒以蜡样芽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为主,今后可重点监测、预防上述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采样时要抽采病人和有针对性的样品,以防误检或漏检。蜡样芽胞杆菌呕吐毒素的检测方法有待开发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是一种日益成熟的生物体核酸检测技术,由于其具有快速、特异、敏感、定量、安全、操作简便等特点,在医学诊断、卫生防疫等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针对常见疫情和食物中毒中的病源微生物,已设计和开发了相应的特异性引物及探针,可以对这些微生物进行快速检测,从而提高了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对和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寻找适用于基层卫生机构快速简易有效监测外环境标本中霍乱弧菌的方法.方法 用胶体金法与分离培养法对外环境标本中的霍乱弧菌同时进行检测.结果 共检测珠江水、生活污水、海产品和水产品、鱼类、厕所涂抹等各类标本369份,结果阳性3份,2种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100%.结论 在外环境标本霍乱弧菌的日常监测中,胶体金法可作为快速筛查方法,辅以分离培养法完成霍乱弧菌的确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区食品中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以及在不同食品中的分布,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预警乃控制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国标及2011年广州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对沙门菌、大肠杆菌O157、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进行检测。结果采集食品94份,副溶血弧菌检出8份(8.5%),均在水产品中检出,其中生鱼带菌量最高。结论海珠区市售食品中存在的致病菌主要为水产品中的副溶血弧菌。 相似文献
9.
非O1群霍乱弧菌广泛存在于外环境水体中,有些菌株也可产生霍乱肠毒素,感染后引起人类腹泻。2007年3月,从本区肠道门诊腹泻病人标本中检出1株非O1群霍乱弧菌VBO7型,现将分离鉴定的过程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检材本区各卫生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人的肛拭子。培养基:碱性胨水、4号琼脂、血平板、TCBS平板、微量生化管均由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均在有效期内使用。药敏试纸:北京天坛药物生物科技开发公司生产,有效期内使用。诊断血清:霍乱弧菌O1群多价,小川型、稻叶型单价,O139单价诊断血清均由广州市疾控中心提供;非O1群霍乱弧… 相似文献
10.
非01群霍乱弧菌广泛存在于外环境水体中,有些菌株也可产生霍乱肠毒素,感染后引起人类腹泻。2007年3月,从本区肠道门诊腹泻病人标本中检出1株非01群霍乱弧菌VB07型,现将分离鉴定的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